天天看点

光武帝称帝后,为何不尊奉生父,反而认汉元帝为父亲?

东汉建武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3年,光武帝刘秀下旨,尊奉西汉的汉宣帝为祖父,汉元帝为父亲,并且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要亲自祭拜。众所周知,刘秀虽然出身西汉宗室,但却与汉宣帝、汉元帝的血缘比较疏远,那么他为何没有尊奉自己的亲爹,反而认了两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人做祖父、父亲呢?

光武帝称帝后,为何不尊奉生父,反而认汉元帝为父亲?

一、光武帝的出身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汉景帝刘启的后裔。在汉景帝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比较出名,一个是汉武帝刘彻,另一个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有一百多个子嗣,后裔中还出现了刘备这样的人物。而汉景帝还有一个儿子,此人就是刘秀这一脉的祖先、被封为长沙王的刘发!

根据汉武帝的推恩令,在长沙王刘发之后,他的长子刘庸继承王位,其余的儿子都被封为列侯,其中有一个名叫刘买的被封为舂陵侯。刘买死后,舂陵侯的爵位由他的儿子刘熊渠,其他儿子则失去了爵位,其中有一个名叫刘外的,他做过郁林太守。刘外之子名叫刘回,而刘回的一个儿子名叫刘钦,刘秀就是刘钦的第三子。

光武帝称帝后,为何不尊奉生父,反而认汉元帝为父亲?

二、中兴与礼制

建武二年,刘秀下旨在洛阳建立宗庙,来供奉西汉的那些皇帝。第二年,刘秀再次下旨,在洛阳设立亲庙,供奉“南顿君(指刘钦)以上至舂陵节侯(刘买)”。也就是说,刘秀既尊奉西汉的皇帝,又尊奉自己的先祖。可是刘秀的行为,遭到了儒家官员们的反对,因为他们看来这是不符合礼制,不过当时天下尚未统一,所以没有时间讨论这个问题。

到了建武十九年,天下的战事已经结束,所以五官中郎将张纯、太仆朱浮首先向光武帝提议除去亲庙。在这些官员们看来,光武帝“

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

”。意思是说,刘秀虽然实际上是开基创业,但名义上却举着“中兴汉室”的旗号,所以要尊奉西汉的皇帝,而“

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

”。

光武帝称帝后,为何不尊奉生父,反而认汉元帝为父亲?

三、刘秀的妥协

这简直就是明朝版的“大礼议“,可是刘秀没有嘉靖帝那样独断专行,而是将问题交给朝臣们讨论。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最后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认为“

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

”。由于刘秀与汉成帝是平辈,所以他要尊奉汉元帝为父,并且亲自祭拜,至于汉成帝后来的皇帝,则由有司负责。

为了照顾刘秀的感情,戴涉、窦融提出“别为南顿君(指刘钦)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意思是说,同时为刘秀的父亲设立皇考庙,同时祭祀那些没有做过皇帝的先祖们,由群臣们来祭拜。刘秀毕竟是在太学学习过的,对于儒家的礼制还是能够遵循的,所以他最后采纳了这个方案。

参考资料:

1.《后汉书》;2.《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