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呼和浩特之晋阳楼巷

作者:曹建成旧城人

晋阳楼巷旧巷名,是条东西小巷,东起大东街东口(今四眼井巷东口南20米处),长80米,宽1.8米,是条死巷子。巷东是吕祖庙街,巷南去得胜街。据说在清代,为接待旅蒙商号大盛魁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有从山西太原来的商人便在大盛魁总柜北侧开一家餐馆,字号晋阳楼,后这一带形成小巷,人称晋阳楼巷,便留下巷名。

呼和浩特之晋阳楼巷

晋阳楼巷东口即原蔬菜门市部

民二十年(1931)归绥街巷命名时,命名为晋阳楼巷。

早年居住在晋阳楼巷6号院老人在扯起晋阳楼巷时叨啦:“晋阳楼巷就是一条很平常的小巷巷,巷口北那三间房原是蔬菜合作总店大东街门市部,是附近一家卖副食品蔬菜的铺子。巷子里头有好几家熟皮子的皮坊,我们家住的院子原先就是家皮坊,一到夏天,就从地下翻出来一股股臭皮子味。再往前数,这一带就是大盛魁饲养骆驼的地方。这种说法在刘印元文集中有记载:“清代,晋阳楼东北一带是大盛魁放养骆驼的地方。”四周皆草滩,后陆续有居民入住,形成居民区。民国时期的晋阳楼巷是归化城黑白皮作坊生产地之一,巷内4号院是著名的皮坊“泉泰春”,6号院是“永和盛”。晋剧四大青衣之一的方月英曾长期居住在巷内东头自家的一座院内。

2016年夏,方月英的三妹妹,70岁(属狗)方淑英在回忆姐姐方月英时说:民国二十八年(1939),说书红高文翰(字子章)来归化城大西街同和园演出,父亲方正得知,便去同和园看戏。他十分欣赏说书红的唱腔艺术,因大女儿方月英天生一副好嗓子,虽说年纪小,但也十分喜爱晋剧,便想让方月英拜说书红为师。不料当时的高子章已经闭门不再收徒,于是父亲方正变卖财产,設宴邀请归化城商界掌柜子们跟说书红求情,最终破格收大姐方月英为第子,带回太原学艺。后方月英成名,在北京、山西、河北跟随师兄丁果仙演出。1954年,乌兰恰特建成,呼和浩特市晋剧团金玉玺、康翠玲母女两进京将方月英请回,在乌兰恰特演出。过去的行话叫作“开台”。首唱《打金枝》便一炮走红。来呼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内蒙古晋剧名角就数方月英”。

方月英子姓尹,人称“号子”,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两相识于1993年,当时他在呼市啤酒厂工作。2016年初冬,我去吕祖庙街“世纪御园”找到开麻将馆的“号子”说我想见见老太太,了解一下当年晋剧“九英”来历。号子”约我第二天去他住在钢铁路工人北村的宿舍与其母方先生见面,后简单地聊了一会,并说好过两天再来。虽知一礼拜后我再去,发现人去楼空。回头问“号子”,他说:他妈接到南二环妹妹家了,并约定改天领我去。后因工作忙、未去成实为遗憾。

晋剧名伶方月英(1931年——2020年)归化城人,回族,著名晋剧演员。九岁拜晋剧大师高文翰为师,系说书红(高文翰)高徒九英之一。她做戏大方,唱腔甜美,吐字清晰,唱词就像说书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往观众耳朵里送。在京、晋、冀声譽很高。曾和师兄晋剧泰斗丁果仙长期配戏合作。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娘教子》《明公断》《算粮登殿》等。1964年,方月英退出舞台。

图文曹建成 2017年(此文已经申报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