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沙丘:小白问都星际穿越了怎么还用刀砍?V.S. 纽瓦不知BDO

作者:灯暗影长

在朋友圈和一个朋友讨论,他抱怨电影《沙丘》:都星际穿越了怎么还用刀砍?

我和他不熟,但我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朋友,他后面立马跟了一句:肯定有讲法,但我没有读过原著,电影里面也没有交代。

他的这个看法,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我的形容叫做:“圆”。

你拍一部电影,就应该拍的“圆”,该交代的就要交代。不说草蛇灰线,总应该前后呼应。

或者说你不能没头没尾。

没尾

这个人写着写着没了

这件事写着写着不交代了

没头

明明有激光为什么不能用激光打?

很多平庸的作品,当有人为其辩护,说:你应该去读读原著,哪里有解释的时候。

我一般这样辩论:看个电影是否还需要个物理学博士的文凭,或社会学硕士?才有资格买票?

及我认为像电影这样的娱乐作品,不应该设置任何前置条件。你作为作者,把故事讲清楚是你的责任。要么你把故事讲圆,要么不要讲。

但好像对于《沙丘》这部作品;对于牛蛙这个导演;对于还不错的东西,我的标准又游移。

这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就一般娱乐作品来说,该不该有前置条件?要不要去做点功课?如果是该和要,怎么要的前置条件合适?做多少功课算用功?

这个游移。

我没有对牛蛙下跪,我更愿意向真理进一步。或者表现出一点聪明人的特性来。

罗素名言: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却坚信不疑。

我在英国上学的时候,碰巧我的导师是个中国人,我发现外来的老师:中国的;俄国的;印度的比本土的英国老师,用上海话更“巴结”点。

英国本土的老师,教的很佛系。像是来聊天的,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教。

外来的老师中,真的是中国的老师最从学生的角度,来“教”。这个教怎么定义呢?像我们说的手把手教。

老师之间要相互评价和建议的。我导师告诉我,他曾经收到过这么一个suggestion:说他讲课没头没尾。

要他一开始对上一次课回顾,做为本次课的基础预备。课的最后还要总结和归纳。

英国的课叫lecture,第一次不认识这个单词,后来用熟了也不在意了,那次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这个词。

中国的“课”,从一开始就是师生之间的事情,由于我们尊师重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我理解这个lecture,还有另一层娱乐的意思。对应我们最接近的是现在的:知识付费。

lecture是那个时候,绅士小姐,处了看戏之外另一项很时髦的娱乐活动。当然也带有知识的传播。

主要是做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实验,i.e.氢和氧能燃烧,变为水。电能使电灯亮,电扇转。

这种lecture,你不能要求听众有过什么学位,你还要讲的有趣,不然你赚不到钱。

而在当时的欧洲,这种lecture很流行。

每堂课,每个lecture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你不可能要求听众每次都来。

这个就是我理解的,其他老师对我导师讲课suggestion的背后逻辑。

有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一个阿拉伯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每一章都有大段大段对以前的重复,这是阿拉伯作家十分显著的特点。

原因在于以前阿拉伯的说书人要来回于各个不同的部落,听这回书的可能有两类:

1.听过前回书的人。

2.没听过前回书的人。

为了满足没听过前回书的人,必须重复前面的内容。

这个和我们中国说书的:书接上回,说到。。。。

完全不同。

我们的篓栏瓦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天一段段的讲,哪里断,哪里接。

阿拉伯的说书人,几乎是要把前面所有的内容,简要鲁一遍。讲第三回了,要先捋一下第一,第二回,再接到第三回。

so,有否前置条件,从作品来说可能说不出一个黄金的标准。

有否前置条件,有多少?还是要根据市场情况,观众反映去条件。

纽瓦不知BDO

“巨大沉默物体”(BDO:Big Dumb Object)

大家都认为纽瓦是拍BDO的一把好手,《沙丘》就等着看BDO。

一次采访记者请他对BDO进行comments,他问什么是BDO,他不知道有这个简称和这个名词。

这使得我想谈谈,到底要读什么书?及要有什么知识储备?

我们认为纽瓦拍BDO,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他没有这个概念。

这印证了我对读书的一个看法:没什么书是一定必须读的。

我的逻辑是:

1.前人不可能读过后人的书,他们同样可以成功。

2.以前人类东西方不交流,相互没有读过对方的书,也挺成功。

i.e.

孔子没读过后人的书,他是怎么取得他的智慧的?

我觉得华盛顿没有读过论语,他还建立了美国。

建功立业,成功可能真的很复杂,或者说人类很复杂。

这个真不是说这几本书,这些知识是必须的,必须要这些前置条件,你才可以成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