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访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东莞烈士英名万古流芳

作者:东莞日报社i东莞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然成为全国志愿军烈属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祭台。近日,记者来到此地,瞻仰莞籍烈士遗迹,缅怀先烈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从1950年至1954年间,东莞每年都有500多人应征入伍,共有30多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他们的名字镌刻在英名墙上,万古流芳。

英名墙上烈士英名熠熠生辉

9月15日,沈阳,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金山路50号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微风徐徐,松涛阵阵。正门处墙壁上醒目的“1950”“1953”数字,提醒着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

陵园内,碧草青青,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在阳光的映照下,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的“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闪闪发光。纪念碑左、右、后面的墓区里,安葬着有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潜伏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还有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杨连弟及团职以上123位抗美援朝烈士。

在纪念碑后面百米远处,是2014年国家修建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的烈士英名墙。在这面高3米、长达130多米半圆形烈士英名墙上,174449个烈士名字按照姓氏逐一排列,密密麻麻地铭刻在黑金沙花岗岩石上。这里还有23246位烈士因重名而没能被全部铭刻上。东莞烈士英名镌刻在英名墙上,万古流芳。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成为了全国各地志愿军烈属们祭奠先烈、寄托哀思的场所。每天都有烈属们不远万里前来,沈阳的市民们也总有人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祭拜。

莞籍英烈牺牲时都二十多岁

翻阅抗美援朝英名录,记者发现东莞籍英烈牺牲时都二十多岁,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足百字的履历,有的甚至于不知道所属部队番号,更不知道具体牺牲时间,多数都没有标注埋葬之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透露,目前,陵园内除了埋葬了123名英烈外,还埋葬了近年来韩国移交归来的800多名烈士遗骸。其他英烈特别是英名墙上的那19万多名英烈绝大多数都安葬在朝鲜,没有埋葬在沈阳。

梳理英烈名单,记者发现参加革命最早的是邹德全,1942年参加东江游击队,职务最高者为连长陈中岳、张志明、邹德全,其次是排长钟袁进,班长有李玉棠、肖忠明、钟华生、万丽森、陈池、陈满棠,还有参谋李玉祥、文化教员陈翊。其他英烈除了卢洪畴为汽车司机外,其他人员均为战士。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发现在其他英烈子女前往朝鲜寻亲过程中,在朝鲜开城、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期间发现四名东莞烈士陈咸恩、李秀南、李玉棠、方培的墓碑。

/ 相关链接 /

书信里忆峥嵘岁月,电影中看英雄热血

1952年10月5日,中秋节第三天,东莞英烈李云祥牺牲在了朝鲜铁原白马山281.2高地。为了争夺这处高地,无数英雄倒在了这里,包括高呼“向我开炮”《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于树昌也牺牲在这里。

1951年6月下旬,坦克第2师3团与高炮营、工兵营率先入朝参战,为装甲兵首批赴朝参战部队,先后配合43、39军作战18次,歼敌1180人,击毁坦克2辆,击伤1辆。

1952年6月25日,李云祥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朝鲜发动了战争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的战事来回反复的发展,现在保持了相持的势态。我们就在这样的今天,在淮海展开抗美援朝的宣誓大会,在会场上,每个同志都表现了雄赳赳气昂昂的英武气慨,每个同志都表现(达)了誓死奋战的决心。我们祖国是世界和平堡垒之一,我们祖国一切的军队完全有援助朝鲜、保卫世界和平的责任。特别我们共产党员们,更应以国际主义精神,来完成党、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交给的自己的责任。关于这,是会场每一个出征的同志,都很明白的。午后散会,每个人整理自己个人的一切事务。有给家里写告别信,有的将剩余的物资向家里寄或打包留守……总之,每个同志都表现十万分的愉快,庆幸自己能接受这抗美援朝的伟大任务。晚上,天气清朗而闷热,所以大家都很难以入睡,谈论着不久将至的行程。”

两天后,李云祥随坦克第2师4团和其他部队作为第二梯队从江苏徐州出发向辽宁进发。6月30日,李云祥所在4团抵达辽宁安东(今丹东)。7月7日,4团进入朝鲜境内抵达铁原,与坦克第3团交接防务。

志愿军装甲兵进入朝鲜后,首先遇到空中威胁和地面难行两大难题。美国空军掌握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飞机肆无忌惮地在我后方狂轰滥炸,由于志愿军防空力量薄弱,白天行军危险性很大,只能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开进。而朝鲜地形山多,道路崎岖狭窄,不便于坦克部队快速机动。志愿军装甲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到达集结地域。

李云祥给家人书信中曾写道:“从新义州到平壤是有铁路的,由于战争的艰险,虽然能行车,但是随时都有被轰炸的可能,所以我们没有铁路行军,西经新义州、泰川、博川这条三级公路(应是抗美援朝才修建成的)。这条路是非常险要,都是爬山越岭……一面是悬崖,走得弯弯曲曲的,人在车上都不敢向下俯视……现在这样夏天的朝鲜真和广东一样,松林阵阵,溪水潺潺,真是山清水秀,在山脚下都是稻田。在稻田的中间,就是高粱田……这里的老百姓对我们志愿军很好。当我第一次和朝鲜老百姓接洽的时候,使我回忆起了1944年第一次到客家地方一样。”书信中,他还详细介绍一户朝鲜人家情况。

此后,李云祥还多次给家中写信,详细记述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见闻。

李云祥所在部队进入一线后,并没有匆忙地与敌坦克部队正面交锋,而是首先熟悉战场环境,掌握敌情。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步进入角色。以连、排为单位隐蔽地将坦克配置有利的位置,实施遮蔽射击,以压制敌人的炮兵群,消灭敌人浅近纵深内集结的预备队,摧毁敌观察所、指挥所和通信枢纽,以支援步兵进攻,或破坏敌人的进攻。

1952年10月5日,中秋节后的第三天。281.2高地的反击战,从17时30分打响,担任攻击281.2高地的是113师339团2连、9连和3连的两个排,从西和北两个方向向281.2高地扑去,西、北两路进攻均不太顺利,敌人的炮弹采取空爆方式,将我突击分队成片击倒在地,伤亡惨重。部队为敌人炮火所阻,打得十分顽强,前仆后继,反复冲锋,浴血奋战,指挥部下达死命令:凌晨3时前坦克一定要进入预定掩蔽阵地。

李云祥主动向团参谋长请求,让他率领4、5名工兵到前沿阵地,用投掷手榴弹、炸药包的响声掩盖坦克的轰鸣,以利坦克秘密进入预定阵地。经同意后,李云祥立即带领人员爬上山顶,将手榴弹、炸药包陆续投出,此举有效引诱敌人转移攻击方向,掩护了坦克的前进。

掩护坦克前进的任务完成了,李云祥却光荣牺牲在我军的前沿阵地上,时年22岁。在李云祥战友给李家的书信中写道:李云祥是在1952年10月5日晚十二时许,在前线指挥所完成指挥联络任务中不幸而牺牲的。

在10月6日的突击战中,我军一举歼敌九千余人、击毁敌坦克四辆、击落敌机三十余架、击伤二十余架。此次战斗中,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是和千百个李云祥同志们英勇牺牲精神分不开的。

昔日之日记,满是回忆。在朝鲜铁原白马山281.2高地,李云祥牺牲在这里,无数英雄倒在了这里。一直打到停战的前一刻,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73师218团的于树昌就牺牲在281.2高地的争夺战中。

“敌人离我50米……30米……20米……对着我的碉堡开炮!为了祖国,向我开炮!”面对凶恶的敌人,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2岁。

记者 付碧强;特约记者 沈阳晚报 王立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