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农药、化工、医疗、制药、饲料等领域。在我国,甘氨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依靠氯碱厂建设,以氯乙酸为主要原料。产量有限。随着草甘膦除草剂的出现,甘氨酸在农药工业中的应用迅速增加。
近年来,我国甘氨酸产业发展迅速,从年产7万吨发展到年产41万吨仅用十余年时间。近年来,在草甘膦的带动下,我国甘氨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导致甘氨酸供过于求,甘氨酸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约为50%。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和提高,甘氨酸项目开工率开始下降。近几年,甘氨酸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消除,由于供给有限,需求持续旺盛,国内甘氨酸生产能力达41万吨,产量33.1万吨。(数据来源:尚普咨询)

目前,我国80%的甘氨酸用于生产草甘膦。甘氨酸是合成草甘膦的重要中间体。草甘膦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农药之一,其所占比例高,除草活性强。由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世界上许多商品作物都有抗草甘膦基因,刺激和拉动了草甘膦的生产和消费。长期来看,市场对甘氨酸的需求仍在逐渐增加。
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包括直接发酵法、酶法(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微生物产生的酶来制造甘氨酸)、提取法(蛋白质水解,从水解液中提取)等等。传统的提取法、酶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前体物的成本高,工艺复杂,很难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随着载体、受体系统的构建及体外基因重组技术的日益完善,甘氨酸生物工程菌的构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分离技术,在应用中可以体现很多优势。与传统的分离操作相比,具有能耗低、分离效果高、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的特点,使用寿命长、设备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反渗透膜组件在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行业分离浓缩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渗透膜组件采用一次成膜技术,增加了膜层的厚度,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价值。应用反渗透膜组件在甘氨酸生产中,产品纯度高,安全性高。与其它分离方法相比,反渗透膜组件在室温下进行,不发生相变、化学反应、产物的分解和变性。同时具有除盐、降灰、提高纯度的作用。采用多种反渗透膜组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分离甘氨酸,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助力甘氨酸走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