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是值得被学习和纪念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经历的磨难,承受的屈辱,是我们这辈人难以想象的,这份吃苦耐劳的毅力也恰恰是当代年轻人最缺少的。余秋里将军的一生便是如此艰难曲折,他的故事听起来很悲壮却又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1914年余秋里在江西出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父母在经济状况很差的时候还是坚持供他读书,虽然只读了两年,可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当时农村人都觉得起个“贱名”好养活,余秋里将军从出生起就被叫作狗娃子,直到参军的时候,没有名字不能登记。登记处的人听他大约是在秋天出生,便给他起了个名字——余秋里。
1934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任弼时,率军西征,余秋里被任命为警卫队长,主要负责保护任弼时的安全。不幸的是任弼时在西征途中疟疾缠身,已经虚弱得无法行走,警卫队只能用担架抬着。身为警卫队长的余秋里格外负责贴心,把自己的衣服垫在担架上,还把抬担架的人按身高统一划分好,避免过度颠簸。当时情况危急,在途中他们也是一起经历了九死一生。余秋里的认真和负责也受到了任弼时极大的赏识,夸赞说这个小伙子以后一定大有前途。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余秋里已经在十八团中担任政委了。在长征途中,红军途经乌蒙山,十八团负责阻击后方的国民党军队。在阻击途中,余秋里的左臂受伤,当时情况危急,根本无法医治,只能简单地包扎之后再次投入战争。随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途中,左臂二次受伤,这时候隐约都能够看到骨头了,让人不敢直视。
长征的征途是艰巨而又伟大的,国民党军队在身后紧追不舍,火力又猛,在复杂的环境下,战士们吃尽了苦头。余秋里因为左臂未能及时处理,已经无法行走,被战士们用担架扛着。祸不单行,在渡江的过程中,船又翻了,余秋里用尽全力漂浮在水面上,用完好的右臂拼命划水,才能抵逃脱汹涌的河水,最终被救。
再强壮的人也经不住这样连续折腾,余秋里的伤口早已经感染,他着发高烧沉睡了好久。醒来之后,伤口疼了只能泡冷水,他就这样坚持了两百多天,到了大部队会和之后,军医才处理了他的左臂,但只能截肢处理了。这已经是一个奇迹,没有人可以在伤口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还能活着回来,光是伤口的疼痛就承受不了,由此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顽强!
仅剩独臂的余秋里,革命意志更加坚定,身体的残缺也不影响他保家卫国。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率领的团部参与了百团大战、对日军大反攻、保卫延安等多次战斗。独特的练兵方法受到了毛主席亲自赞赏,屡立战功被贺龙称赞道:“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新中国成立之后,余秋里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了很多重要职务,还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尤其是轰动全国的大庆油田开采,就是他当时带领着几万名石油工人不辞辛苦开采出来的,这也让中国从此摆脱了资本国家对我国的石油资源限制,独臂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从抗日战胜到新中国崛起,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余秋里一生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突出,虽然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但他留下来的精神会被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