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鲁山县马楼乡乡村如画(马进伟 摄)

今年以来,河南省鲁山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深学促实干,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帮扶机制、资金监管等方面下足功夫,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鲁山坚持在做好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有优势、有潜力、有基础”的原则,科学制定《鲁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鲁山县乡村振兴试点村实施方案》,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带、特色种养观光示范带、食用菌种植产业示范带、休闲户外拓展之旅示范带、现代高效种养产业示范带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鲁山县马楼乡何寨村正隆蛋鸡场工人正在搬运物品(马进伟 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鲁山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绿色新型建材和绿色食品2个高成长性产业,以及文旅康养和丝绸家纺2个传统产业,构建“2+2+2”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食用菌、酥梨、蓝莓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中原香菇第一县”和“中原蓝莓第一县”,深耕张良姜、尧山牛腿山羊和柞蚕养殖加工等传统产业,擦亮鲁山传统特色产业名片。通过先行先试,打造样板,在抓好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同时,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带动全域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建成28.8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4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7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香菇、蔬菜、林果、养殖等特优产业。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前排右为鲁山县委书记,左为鲁山县长;中共鲁山县委书记刘鹏、县长叶锐为鲁山县辛集葡萄节农产品代言(马进伟 摄)

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环节,鲁山县聚焦特困供养、低保、孤寡老人等重点人员,重点关注失业人员、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通过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规模性返贫排查预警等“四排查”,对所有监测对象按照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社会帮扶、扶志扶智等5种方式予以帮扶,直到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研究成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鲁山县防返贫监测应急预案》,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组织党员和村组干部与他们建立帮扶对子,并因人因户制订帮扶计划,加强动态管理,细化政策举措,强化责任担当,提高监测预警和帮扶成效,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鲁山县大学生志愿者假期在葡萄园帮农户采摘葡萄(马进伟 摄)

鲁山县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后续管理和规范乡村振兴项目监督管理,通过分析研判,完善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公示等程序,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项目实施精准、绩效发挥精准。为抗灾防疫,组织项目办各小组、战区业务指导组深入乡村,对灾后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排查,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已建成项目损毁情况、核对资金拨付进度,督促指导乡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损毁扶贫项目修复工作。同时,新增800多个公益岗,选派1018名各级驻村干部入村开展工作,各驻村工作队化身疫情防控和防灾救灾“先锋队”,用实际行动筑牢乡村“第一道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聚力‘五大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鲁山县委书记刘鹏说。

乡村振兴之路 || 鲁山练新功

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雷小军)

编辑/ 王雪儿

责编/ 杨玉

校对/ 李旭晨

关注我们

公众号|中国县域经济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