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山縣馬樓鄉鄉村如畫(馬進偉 攝)
今年以來,河南省魯山縣将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以深學促實幹,在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幫扶機制、資金監管等方面下足功夫,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魯山堅持在做好總體布局和頂層設計上下功夫,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和“有優勢、有潛力、有基礎”的原則,科學制定《魯山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魯山縣鄉村振興試點村實施方案》,打造生态循環農業示範帶、休閑觀光旅遊示範帶、特色種養觀光示範帶、食用菌種植産業示範帶、休閑戶外拓展之旅示範帶、現代高效種養産業示範帶等6條鄉村振興示範帶,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魯山縣馬樓鄉何寨村正隆蛋雞場勞工正在搬運物品(馬進偉 攝)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條現代化,魯山着力打造生物醫藥和裝備制造2個主導産業、綠色新型建材和有機食品2個高成長性産業,以及文旅康養和絲綢家紡2個傳統産業,建構“2+2+2”産業體系。大力發展食用菌、酥梨、藍莓等特色産業,努力打造“中原香菇第一縣”和“中原藍莓第一縣”,深耕張良姜、堯山牛腿山羊和柞蠶養殖加工等傳統産業,擦亮魯山傳統特色産業名片。通過先行先試,打造樣闆,在抓好重點示範村建設的同時,以點帶面、連線成片,帶動全域鄉村振興。目前,全縣建成28.8萬畝高标準農田,發展41家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970餘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香菇、蔬菜、林果、養殖等特優産業。
前排右為魯山縣委書記,左為魯山縣長;中共魯山縣委書記劉鵬、縣長葉銳為魯山縣辛集葡萄節農産品代言(馬進偉 攝)
圍繞“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等重點環節,魯山縣聚焦特困供養、低保、孤寡老人等重點人員,重點關注失業人員、大病重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障人士、失能老年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家庭。通過基層幹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農戶自主申報、規模性返貧排查預警等“四排查”,對所有監測對象按照産業幫扶、就業幫扶、綜合保障、社會幫扶、扶志扶智等5種方式予以幫扶,直到返貧緻貧風險消除。研究成立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上司小組,制定《魯山縣防返貧監測應急預案》,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組織黨員和村組幹部與他們建立幫扶對子,并因人因戶制訂幫扶計劃,加強動态管理,細化政策舉措,強化責任擔當,提高監測預警和幫扶成效,堅決守住防返貧底線。
魯山縣大學生志願者假期在葡萄園幫農戶采摘葡萄(馬進偉 攝)
魯山縣加強扶貧項目資金後續管理和規範鄉村振興項目監督管理,通過分析研判,完善項目庫建設實施方案,規範項目申報、審批、公示等程式,将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確定項目實施精準、績效發揮精準。為抗災防疫,組織項目辦各小組、戰區業務指導組深入鄉村,對災後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排查,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已建成項目損毀情況、核對資金撥付進度,督促指導鄉鎮發動群衆投工投勞,開展損毀扶貧項目修複工作。同時,新增800多個公益崗,選派1018名各級駐村幹部入村開展工作,各駐村工作隊化身疫情防控和防災救災“先鋒隊”,用實際行動築牢鄉村“第一道防線”,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我們将聚力‘五大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建設‘鄉村振興示範縣’。”魯山縣委書記劉鵬說。
來源/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 雷小軍)
編輯/ 王雪兒
責編/ 楊玉
校對/ 李旭晨
關注我們
公衆号|中國縣域經濟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