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魯山縣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使産業在脫貧攻堅中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群衆受益的扶貧産業蓬勃發展新格局。2016年以來,累計安排産業項目671個,資金8.48億元,撬動社會資金26億多元投入産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管道。2020年2月26日,魯山縣正式脫貧摘帽。
産業+規劃,繪就群衆脫貧增收新藍圖
産業引領,規劃先行。魯山縣圍繞旅遊、種植、養殖、加工、電商、光伏六大特色産業,按照“縣有支柱産業、鄉有主導産業、村有特色産業、戶有增收産業”的發展思路,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在全縣建設10大特色産業示範園區,打造100個特色産業基地,建設壯大1000個市場前景好、帶貧成效明顯的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等帶貧經營主體,實作10000戶貧困戶通過産業發展直接增收,形成鄉鄉有示範園、村村有基地、戶戶有産業、人人有項目的産業發展格局。
産業+生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魯山森林覆寫率達55.8%,森林蓄積量達525萬立方米,林地保有量達218.5萬畝,是河南省25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之一。這些都得益于魯山縣對“生态優先”理念的一路堅守和發展。作為國家級生态示範區、國家園林縣城、中國生态魅力縣,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魯山縣,近年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态建縣”戰略,把實施國土綠提速行動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增綠護綠生态富民的舉措,在全縣建設藍莓、血桃、軟籽石榴、酥梨、冬桃等十大生态扶貧産業基地,全縣2.5萬貧困群衆通過增綠護綠實作了增收緻富。
産業+品牌,扶貧項目成“知名品牌”
該縣以現代農業産業基地建設為推進形式,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經營大戶、合作經濟組織等市場主體,湧現出了食用菌、藍莓、酥梨、蜂蜜、牛腿山羊、蒲公英茶等一批知名農業品牌。目前,已注冊商标29個,三品認證28個,無公害基地21個,地理标志認證3個。該縣酥梨、藍莓等林果成為全省主産地,天健農業蔬菜專供廣州、香港,香菇産銷量居全省前三,被譽為“中國香菇之都”。
産業+文旅,讓“詩意和遠方”融為一體
魯山山川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A級景區10餘個,單體旅遊景觀2378個,占河南省的6%、平頂山市的56.6%。堯山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魯山把旅遊業作為帶動群衆增收的支柱産業,進行深度開發和品質提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該縣圍繞全域旅遊建設和創特色、塑亮點,建設了畫眉谷、龍潭峽等一批特色精品景區和墨子古街、大峽谷漂流、堯山滑雪樂園等一批新興旅遊項目,旅遊産品體系更加豐富,接待服務能力、産業發展後勁明顯增強。景區附近的群衆,開起了農家飯店,發展農家樂旅遊,每到節假日,一房難求,一餐難訂,農家飯店達到2000多家,全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以上,旅遊從業人員2萬多名,近20萬群衆從事旅遊相關産業。
魯山縣花園溝村地處深山,森林覆寫率高達95%,是純生态天然氧吧。該村對村内一些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提檔更新,将廢棄不用的村國小改造成住宿、餐飲為一體的較高檔次的四合院清水源山居,在小河道邊建設成6間新式民宿,設計改造閑置老舊房屋10處,打造自助農家小院。如今每到節假日,花園溝裡客不斷。
産業+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
魯山是山區大縣,“十三五”期間魯山縣易地搬遷人口3128戶11028人。為使搬遷情況穩得住,魯山縣因地制宜建設7個安置點光伏電站、3個扶貧工廠中的房間、4座蔬菜大棚、3座農家樂飯店,實施發展産業獎補等激勵措施,實作了搬遷群衆産業發展全覆寫。開展種植、養殖、加工、轉移就業等技能教育訓練23期,教育訓練5000餘人次,簽訂帶貧協定30餘份,鼓勵引導就近就業。建設了32個集中安置點,目前全部實作搬遷入住,全縣有勞動能力搬遷戶共2681戶,已全部實作至少1個勞動力穩定就業。
産業引領,農民增收的道路越來越寬;闊步前行,奔向小康的腳步更快更穩。一個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平安幸福的新魯山正以嶄新的姿态展現在世人面前。(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 雷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