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部迟来的二次元评论。最近由于工作太忙,导致持久的追某一部新番成为了挺困难的事儿,所以最近会带来一些二次元的电影评论,如果下一次没问题的话带来的会是《亚人》或者《吹响吧低音号》的第二季。
上个月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基于机缘巧合,和闺蜜想订的是李安的新作《比格林恩》,但是无奈场次原因没有合适的场次,所以选择了这部之前完全没背景知识的《海洋奇缘》。
当我们从电影院里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却流出了热泪。
电影也分为治愈、致郁等不同的类型。《比格林恩》看完之后是深深的绝望,对人生最悲惨一天反复询问的感同身受,《血战钢锯岭》看完则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领悟,《萨利机长》看完则是对机长的敬意与真实还原这一事件的惊心动魄。
这时候,《海洋奇缘》是一味真的鸡汤,而这部鸡汤绝对不只是为了孩子们准备的,还为了大人们。
故事的背景锁定在了一座南太平洋的孤岛上,设定上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在一座原始人部落里,酋长的女儿Moana想要出海,但是遭到父亲阻止,最后Moana成功出海,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拯救了世界。
另外应该知道的是,该片是迪士尼动画工厂的第57部动画长片。
和前几部迪士尼的片子一样,《冰雪奇缘》讲述的是冰之公主的故事,被王子保护和拯救。《疯狂动物城》讲述的是看起来不怎么厉害的弱势群体被歧视的故事,最终还是得到了她的王子的保护。而《海洋奇缘》则不是,这是一部没有公主的片子,还在结尾狠狠的自嘲了一把。
看吧,女孩子也能靠自己取得成功,干嘛还要去依赖王子呢?
就像本片的主创自己说,这也是一种趋势。
她指的是女性独立,以及女性形象再也不会只是被设定为娇弱、被拯救了。
故事的设定也是有据可循的,波里尼西亚人是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土文化、宗教艺术。大约三千年前他们航行在广袤的南太平洋上,发现了大洋洲的很多岛屿,但一千年后他们突然中止了航行,一直没有人搞明白其中的原因。该片的灵感就是从这开始的。
虽然故事的整体也是遵循着套路,也有人批评这整部作品就像是一个音乐剧,但这并不妨碍迪士尼动画讲了一个好的故事。
<h1>给大人看的动画
</h1>
人生需要三重境界,动画也是。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动画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温柔的,是没有欺骗的。
稍微长大以后,步入社会的阵痛中,像是又从产道中经历了一次蜕变一般,我们缓缓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尽管有美好,但更多的是不友好,冷漠与欺骗(当然了,在北京的人们可能还看到了雾霾。)
经历过欺骗、冷漠和暴力之后,当初的孩子们会长大,长成了你们和我们,认识到“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从而变得不再那么执着的相信爱,与希望。
所有的人都是坏人。当然了长大的我们认识到小时候的“坏人”定义可能过于狭隘,我们学会了更理性的分析人,分析自己,将人客观的拆成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就没有绝对的坏人。
这是成为大人必须要经历的认知改变,如果你已经走过了这段路,你一定能明白我所说。
虽然悲剧往往被艺术家们更为钟爱,艺术家们(有朝一日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往往期望的是更为缺憾的美,李安的比利林恩正是如此,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好奇心消费之下的军人生存现状。
但这些都是艺术家们,教你怎样去看待社会,或者是阐述了他们怎么看待社会。他们往往着眼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点,发现了内有乾坤,改编成一段让人致郁的故事。但终究是,让我们更加怀疑社会。
但迪士尼的动画里却总是告诉我们真善美。
就像这部片子一样:
故事完整的像是一个完美的圆环。
<b>邪恶就是火和土。</b>
<b>美好就是花和树。</b>
<b>大海既是噩梦而是希望。</b>
<b>失去了心则疯狂,找回了心则安详。</b>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比疯狂动物城更具有寓言的意味。在海洋奇缘里世界变得更小,大海有精灵,岛屿有精灵,鱼钩法杖是神的礼物,设定越少越有童话和寓言意味,意味着这部片子的能量就越大。
对于一个孤岛的人来说,大海是庇护他们的神明,还是困住他们的牢笼?
最喜欢的大概是Moana在Crazy Lady的引导之下走进了那片被封印了的航海的轮船之上。
她探头走进船舱,敲了敲鼓,鼓声在山洞里回旋了许久。然后烛火忽然亮了起来,先人们出海的壮志豪情展现在观众面前,众人合唱的歌声想起,这是具有冒险意味的歌声,从这段歌声中感受到力量、勇敢和斗志。
Moana是一个独立、勇敢的女孩儿。
她也曾怀疑自己能走多远,就像她唱起了《How far I will go》
离开的每一步 回去的每一条路
只为去往我无比渴望
却无法前往的梦想之地
看那海天相遇的地平线
它呼唤着我名
虽然没有人知道
要走多远才能抵达
当我扬起风帆 驶过一望无际的海洋
终有一天我会明白:
If I go there's just no telling how far I'll go
若我抵达就不需问前路有多远 。
Thank u,莫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