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七:朱敦儒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朱敦儒 </h1>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著名词人。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被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说他有经世之才。于是宋高宗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他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才应诏前行。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1149年被免职。
朱敦儒家庭富裕,早年在洛阳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在他的词作中,他曾对这段放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在《雨中花》中,他说:“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在《临江仙》中,他说“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词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即现在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即现在的伊水、洛水、黄河,都是洛阳一带的山水胜地。
在《鹧鸪天·西都作》中,他说:“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首词是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所以题为“西都作。”这首词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于洛阳和开封,也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前半生的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在山麓水湄中作诗与品酒,体现流连于山水的浪漫与超现实。虽然洛花以牡丹为最,但他“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与疏狂。全词清隽谐婉,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是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沉痛凄怆感人。朱敦儒的词作见证了洛阳的起起伏伏,到了晚年,他隐居在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写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朱敦儒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比起北宋末的多数词人来,他在题材开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忧时愤乱与闲适生活两类词外,还有宫怨、游仙以及讽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后期的词,语言清新晓畅,明白自然,并常以寻常口语入词。他的词风格旷达,一扫绮靡柔媚的风气,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此书已经遗失;现在存留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
朱敦儒被称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