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这是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中,战神白起一举战胜赵国大军,将40余万降卒悉数“阬杀”(阬:坑陷,杀害)的历史事件。#历史#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冷兵器时代,人口数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取得作战胜利的一方,出于“摧毁敌人作战意志、削弱对方战争潜力、减少自己粮草供应”等目的,以及将领德行性格、军士纪律约束、实际战场环境等因素,捕杀战俘行为屡见不鲜。

常遇春,大明开国名将,被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明太祖朱元璋评价他:#明朝人物#

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他力大过人作战勇猛,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自言能“将十万众”,军中称“常十万”,其兵团是历史上十大兵团之一。朱元璋称“虽古名将,未有过之”,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史 | 我们爱历史#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但是,这位名将却极度喜欢杀降,动不动就把投降士卒全部杀死,甚至还有屠城的记录,直接被冠了一个“人屠”的绰号。《明通鉴》记载:

五月丁亥(1660年),徐达、常遇春等败陈友谅于池州,……伏锐兵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余级,生禽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不杀,将为后患。”达不可,以状闻。而遇春辄以夜掩杀过半,太祖令使者亟还,谕勿纵杀,绝归附心。使者返,仅存三百人,太祖闻之,不怿,乃命达尽护诸将兵,禁妄杀者。

就在徐达派人向朱元璋报告的空挡,常遇春趁夜把俘虏杀得只剩下了300人,朱元璋听说心中非常不快!这类记载很多:#历史回眸#

十一月甲戌(1661年),常遇春兵至长兴。李伯升素惮遇春,弃营遁。遇春追击,俘斩五千余人,大祖闻之,不悦。

别人跑了也不放过,这是又一次惹得老大很不高兴!搞到最后都没人敢向他投降了。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常遇春也有听招呼而不杀的时候。1364年,常遇春等围攻赣州,朱元璋专门向其交代不得妄杀。《明史·常遇春传》记载: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当即“喜甚”,专门派使臣前去传谕嘉奖。《明通鉴》记载了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表扬:

予闻仁者之师无敌,非仁者之将不能也。今将军破敌不杀,捷至,予为将军喜,虽曹彬之下江南,何以加兹!将军能广宣威德,保全生灵,予深有赖焉!#历史真相#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常遇春后来又参加了东歼张士诚、攻取元大都、北伐夺开平等军事行动,历经百余战役无一败绩,作战中也在逐步纠治嗜杀毛病。1369年(大明建国第二年),常遇春北伐元军得胜,自开平率师南归途中,8月9日行至柳河川时,突然暴病身亡,时年四十岁,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有的人由此认为是常遇春杀戮太多,杀降不详、身遭报应。其实作为古代军人,常遇春戎马生涯、伤病缠身,当时又是行军在外,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早被透支,碰巧感染风寒而不幸猝死!

杀降不详:常遇春难得一次优待战俘,朱元璋随即写信专门褒奖

参考资料:《史记》、《明史》、《明通鉴》等。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