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都文脉|东汉以后显赫数代的“范阳卢氏”

作者:文旅北京

随着秦并六国

统一文字、度量衡

修筑驰道,推行郡县制

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成为之后千百年中国历史的

大势所趋

而北京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

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中

具有相当重要

也相当复杂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继续了解

秦汉至唐

与北京地区有关的

文化“大事件”

以及这里孕育的

文人骚客们

本期为您介绍的是

东汉以后显赫数代的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与门阀士族的兴起

“夫河北之地,东汉、曹魏、西晋时固为文化甚高区域,虽经胡族之乱,然北魏至隋,其地之汉化未见甚衰减之相。”

这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的一段论述。而探究幽州文化持续发展的原因,门阀士族的兴起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

对此,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存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

东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世家大族出现,如太原王氏、博陵崔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而在北京一带,则以范阳卢氏最为显赫。

范阳卢氏 显赫数代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本为齐人,因分封卢邑而以卢为氏。

相传秦汉之时迁至涿水一带定居下来,以范阳为郡望,世人称之为“范阳卢氏”。

范阳,其建置、辖境屡经变迁。

●战国时

属燕国

●秦汉后

历属上谷郡、涿郡

●东汉后

归幽州刺史统辖

●唐天宝年间

幽州节度使更名为范阳节度使,安史之乱便是策源于此

●南北朝时期

范阳大概相当于今涿州一带

从汉至唐,范阳卢氏延绵繁衍,历经沉浮,显赫数代,对北方政治、文化影响很深。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者,家族成员常常出任朝廷要职,到了唐代先后有八人官至宰相。其概况可参见《新唐书·表·宰相世系》。

又者,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姻亲对象集中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等北方大族,又与北朝皇室通婚频繁。

此外,卢氏以经学立家,重视儒学,重视礼仪,涌现出一批博学硕儒,推动北方学术文化的发展。

范阳卢氏 人才辈出

卢植

范阳卢氏的兴起,可追溯至东汉末年的卢植。

卢植,字子幹。少时师从经学大师马融,与郑玄是同学。后征为经学博士而入仕,曾于东汉宫廷藏书处东观校《五经》纪传,续补《汉纪》,又撰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冀州风土记》等书。

古都文脉|东汉以后显赫数代的“范阳卢氏”

其学通五经,而尤重“三礼”,为一代大儒,蜀主刘备少年时曾问学其门。在卢植的影响之下,卢氏一族以礼立学,遂成家风。

卢植为人刚毅而有大节,常怀济世之志。曾劝窦武节制己权,谏灵帝治国八事,又修筑工事以败张角,在朝堂上力抗董卓,多见勇气卓识。

其卒后数年,曹操北征,经过涿郡,命人扫除其墓,以酒祭奠,称赞道:“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卢毓

卢植之子毓,亦以学问品格见称。出仕曹魏,倚为重用。他曾任吏部尚书,主持选官进贤。关于如何选举人才,他曾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将品格放在才能之上,强调德才兼备。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

卢玄

北魏神麚四年(431),太武帝拓跋焘征招天下儒俊,以范阳卢氏之卢玄为首,授中书博士。由此也打开了卢氏出仕北朝的局面。

卢渊

后世族人有善于书法,名垂艺史者,比如卢渊。卢渊字伯源,为卢玄孙。

相传其祖卢谌师法东汉末著名书法家钟繇,传业累世,成为家学。其中以卢渊最为著名,据说当时北魏代京(今属大同)宫殿题名均为他所书。与清河崔氏,并称当世。

卢思道

亦有以诗文闻名者,如卢思道。卢思道为卢玄四世孙,字子行,《北史》《隋书》有传。

史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驾崩之时,满朝文士皆奉命作挽歌十首,以供朝廷择选。当时知名的文人如《魏书》的作者魏收、阳休之等都不过一两首,唯有卢思道命中八首,时人因此称呼他为“八米卢郎”。

卢景裕和卢辩

更有以学问见重者,如卢景裕和卢辩。

卢景裕字仲孺,为卢玄族人。自小敏学,专经为学,性格闲澹,谦恭守道。后来被北齐征召,教授皇家子弟。

卢辩字景宣,为景裕弟。史书记载他博通经籍,以太学博士起家。所注《大戴礼记》流传至今,是现存最早的《大戴礼记》注本。

西魏初建,典章制度破坏严重,卢辩依照古礼,因地制宜,创制法度,皆合轨度。当是之时,西魏皇子皆前来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卢辩。入北周后,周文帝也对他礼遇有加,辟为太子少保,领国子祭酒。

关于范阳卢氏

在南北朝时期的地位

《魏书》评价道

“卢玄绪业著闻,首应旌命

子孙继迹,为世盛门

其文武功烈,殆无足纪

而见重于时,声高冠带

盖德业儒素有过人者”

其所谓“德业儒素”

既是卢氏的

家风特色、文化成就

也是他们对于

北京一带文化传承、兴盛的

意义所在

今天的“古都文脉”

就为您讲述到这里

下一期,让我们继续了解

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