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都文脈|東漢以後顯赫數代的“範陽盧氏”

作者:文旅北京

随着秦并六國

統一文字、度量衡

修築馳道,推行郡縣制

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

成為之後千百年中國曆史的

大勢所趨

而北京地區因為其地理位置

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中

具有相當重要

也相當複雜的地位

今天,讓我們繼續了解

秦漢至唐

與北京地區有關的

文化“大事件”

以及這裡孕育的

文人騷客們

本期為您介紹的是

東漢以後顯赫數代的

“範陽盧氏”

範陽盧氏與門閥士族的興起

“夫河北之地,東漢、曹魏、西晉時固為文化甚高區域,雖經胡族之亂,然北魏至隋,其地之漢化未見甚衰減之相。”

這是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的一段論述。而探究幽州文化持續發展的原因,門閥士族的興起無疑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

對此,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原經五胡之亂,而學術文化尚能儲存不墜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

東漢以後,随着土地兼并,世家大族出現,如太原王氏、博陵崔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而在北京一帶,則以範陽盧氏最為顯赫。

範陽盧氏 顯赫數代

範陽盧氏出自姜姓,本為齊人,因分封盧邑而以盧為氏。

相傳秦漢之時遷至涿水一帶定居下來,以範陽為郡望,世人稱之為“範陽盧氏”。

範陽,其建置、轄境屢經變遷。

●戰國時

屬燕國

●秦漢後

曆屬上谷郡、涿郡

●東漢後

歸幽州刺史統轄

●唐天寶年間

幽州節度使更名為範陽節度使,安史之亂便是策源于此

●南北朝時期

範陽大概相當于今涿州一帶

從漢至唐,範陽盧氏延綿繁衍,曆經沉浮,顯赫數代,對北方政治、文化影響很深。這表現在很多方面。

一者,家族成員常常出任朝廷要職,到了唐代先後有八人官至宰相。其概況可參見《新唐書·表·宰相世系》。

又者,盧氏注重門第婚姻,姻親對象集中在清河崔氏、荥陽鄭氏、趙郡李氏等北方大族,又與北朝皇室通婚頻繁。

此外,盧氏以經學立家,重視儒學,重視禮儀,湧現出一批博學碩儒,推動北方學術文化的發展。

範陽盧氏 人才輩出

盧植

範陽盧氏的興起,可追溯至東漢末年的盧植。

盧植,字子幹。少時師從經學大師馬融,與鄭玄是同學。後征為經學博士而入仕,曾于東漢宮廷藏書處東觀校《五經》紀傳,續補《漢紀》,又撰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诂》《冀州風土記》等書。

古都文脈|東漢以後顯赫數代的“範陽盧氏”

其學通五經,而尤重“三禮”,為一代大儒,蜀主劉備少年時曾問學其門。在盧植的影響之下,盧氏一族以禮立學,遂成家風。

盧植為人剛毅而有大節,常懷濟世之志。曾勸窦武節制己權,谏靈帝治國八事,又修築工事以敗張角,在朝堂上力抗董卓,多見勇氣卓識。

其卒後數年,曹操北征,經過涿郡,命人掃除其墓,以酒祭奠,稱贊道:“故北中郎将盧植,名著海内,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桢幹也。”

盧毓

盧植之子毓,亦以學問品格見稱。出仕曹魏,倚為重用。他曾任吏部尚書,主持選官進賢。關于如何選舉人才,他曾有一段著名的論述,将品格放在才能之上,強調德才兼備。

“才是以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稱之有才而不能為善,是才不中器也。”

盧玄

北魏神麚四年(431),太武帝拓跋焘征招天下儒俊,以範陽盧氏之盧玄為首,授中書博士。由此也打開了盧氏出仕北朝的局面。

盧淵

後世族人有善于書法,名垂藝史者,比如盧淵。盧淵字伯源,為盧玄孫。

相傳其祖盧谌師法東漢末著名書法家鐘繇,傳業累世,成為家學。其中以盧淵最為著名,據說當時北魏代京(今屬大同)宮殿題名均為他所書。與清河崔氏,并稱當世。

盧思道

亦有以詩文聞名者,如盧思道。盧思道為盧玄四世孫,字子行,《北史》《隋書》有傳。

史書記載,北齊文宣帝駕崩之時,滿朝文士皆奉命作挽歌十首,以供朝廷擇選。當時知名的文人如《魏書》的作者魏收、陽休之等都不過一兩首,唯有盧思道命中八首,時人是以稱呼他為“八米盧郎”。

盧景裕和盧辯

更有以學問見重者,如盧景裕和盧辯。

盧景裕字仲孺,為盧玄族人。自小敏學,專經為學,性格閑澹,謙恭守道。後來被北齊征召,教授皇家子弟。

盧辯字景宣,為景裕弟。史書記載他博通經籍,以太學博士起家。所注《大戴禮記》流傳至今,是現存最早的《大戴禮記》注本。

西魏初建,典章制度破壞嚴重,盧辯依照古禮,因地制宜,創制法度,皆合軌度。當是之時,西魏皇子皆前來行束脩之禮,受業于盧辯。入北周後,周文帝也對他禮遇有加,辟為太子少保,領國子祭酒。

關于範陽盧氏

在南北朝時期的地位

《魏書》評價道

“盧玄緒業著聞,首應旌命

子孫繼迹,為世盛門

其文武功烈,殆無足紀

而見重于時,聲高冠帶

蓋德業儒素有過人者”

其所謂“德業儒素”

既是盧氏的

家風特色、文化成就

也是他們對于

北京一帶文化傳承、興盛的

意義所在

今天的“古都文脈”

就為您講述到這裡

下一期,讓我們繼續了解

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