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吃多了各色模样光鲜的网红糕点,见多了各种装修口味千篇一律的连锁店,心底就越发怀念我们小时候在简陋小摊边吃的独特味道。

那时候每一碗滑溜溜的蛙鱼、热乎乎的藕粉里都飘着质朴的市井烟火气。

记得小时候,大街小巷里总会有骑着三轮车的小贩,他们在三轮车上放几个大桶,桶里装着蛙鱼、豆脑、藕粉一类的小吃,慢悠悠地在街上逛着,嘴里还吆喝着:“豆脑,蛙鱼!”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吆喝的声音不大,尾音拖得很长,整个巷子里都回荡着这腔调。想吃蛙鱼的人家听了这声音,不多时就会有人端着一个搪瓷缸子或是大瓷碗,叫住小贩,“打“一碗蛙鱼。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小贩揭开桶盖,舀几勺蛙鱼放进搪瓷缸子里,然后撒上些脆爽的榨菜、点几滴糖醋汁和辣椒油,蛙鱼就好了。

蛙鱼透亮软滑,弹性十足,配上榨菜,酸辣脆爽,吸溜吸溜就能吃一大碗。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现在小贩少了,就连卖蛙鱼的人也少了。偶尔遇见一个卖蛙鱼的摊子,卖的蛙鱼都是机器做的,软乎乎的像是一团团面疙瘩,吃着没弹性、没嚼劲。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就连蛙鱼里的糖醋汁,也不是用白砂糖和米醋调的,而是用化学添加剂调出的,吃一口满嘴都是化学香精的刺激味道,腻歪的很。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这样的蛙鱼便宜,但是不好吃。而偶尔做纯手工蛙鱼的,手艺不错,生存却很不容易。

就像做了几十年手工蛙鱼的红姐,她的“莲花蛙鱼“开了几十年,因为手工成本高、做出来的量却低,一年忙到头挣不到几个钱。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小店开在偏僻的巷子里,看着很破旧。许多人早就习惯进出各种连锁餐厅,或是一些消费不菲店铺,而对这种小破店避之不及。

他们觉得走进这种小店有失身份,早已忘了我们小时候都曾在小摊前眼巴巴的等着一份可口的吃食。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新店里有炸鸡汉堡、慕斯蛋糕,还有几十元的一杯的咖啡奶茶以及种种中式美食,却唯独没有我们的童年滋味,也没有这座城的古老记忆。

蛙鱼承载的城市记忆、童年回忆,新店承载不了。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我们总是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原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最爱的美食一开始并不是炸鸡、奶茶、西餐厅和连锁店里的东西,而是老城里大街边小巷深处的美味。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

那种在小摊前眼巴巴等一碗蛙鱼的期盼,那些在大街小巷里穿行的儿时快乐,那种前一秒痛哭流涕,下一秒吃了零食就能痊愈的开心态度,我们都渐渐忘了。

幸好脑袋遗忘的事,舌尖还记得。吃一口熟悉的味道,吸溜一碗蛙鱼,或许一时间想不到某件开心的事,但是儿时那种快乐温暖、无忧无虑的感觉,却会在心间回荡,温暖自己。

夏日里的一碗蛙鱼,满载徐州人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