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女性##长孙皇后#
三、 扶持丈夫登上帝位
(长孙皇后)

好景不长,隋朝末年,隋炀帝实行暴政,民怨沸腾,各地反隋势力纷纷揭竿而起。
李家也举起了义旗,李渊受禅登基为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无垢被封为秦王妃。
期时天下大乱,各家势力都在抢占地盘。英勇睿智的李世民开始作为李家的主帅出征,长孙无垢也开始作为贤内助的身份留守后方。
李世民雄才大略,身边又有一帮能干的人才,徐茂才、秦琼、尉迟恭等,遇着所向披靡。很快就讨平了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势力。
但是他军功越来越多,军中威望越来越高,不免功高震主。不仅太子和齐王对他防备,连父亲李渊都开始猜忌他。
看到公公对丈夫越来越防备,越来越疏远,太子和齐王又经常联合在李渊面前谗害李世民,长孙皇后不愿坐以待毙。
她开始经常出入宫中,亲近孝顺高祖李渊,和后宫妃嫔热心交往,主动缓和矛盾,以弥补丈夫与公公之间的嫌隙,也在后宫中为丈夫留存助力。
高祖李渊最终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
外部战事不断,国家又必须仰仗秦王李世民,打的胜仗越多对他的防备猜忌就更重。
到了后来,太子和齐王开始不断地残害李世民,秦王府与东宫之间的矛盾再也没有办法调和,已经势同水火。
处在生死存亡之际的李世民最后下定了决心。长孙皇后也显现出了她将门虎女的强悍,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站在丈夫身后,和哥哥长孙无忌以及房玄龄等秦王府众将共同给予丈夫毫无保留的支持。
此后就是史上闻名的宣武门之变,在不成功便成仁的这一时刻,长孙皇后来到了丈夫的身边,和他并肩作战,这也是她唯一一次站在和丈夫比肩的位置。
李世民和他的部将们雄心万丈,受到长孙皇后激励的将士更是群情激昂。最终,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的完胜而告终。
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氏随之也成为太子妃,同年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独孤皇后)
同样的杨坚夫妇所处的北周也是动荡不安,由于岳父的政治斗争失败,杨坚一直被怀疑和猜忌,处境更是水深火热。
还好,杨坚的家族很有实力,父亲杨忠骁勇善战,在北周一直拥有相当的地位。杨坚的两个弟弟也相继和皇室联姻,杨坚夫妇才得以在父亲的羽翼下暂保周全。
父亲去世后,北周发生政变,周武帝宇文邕夺取了政权,杨坚夫妇的危机才得以减除。
由于杨坚和上一届统治者的对立,无疑就站在这一届统治者的同一阵线,周武帝特意礼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其皇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还有一件事也一直困扰着杨坚,因为杨坚相有奇表、气质突出,传说是帝王之相,受到很多人的猜忌。
虽然已经贵为皇上的亲戚,周武帝这个人也不相信面相之说,对杨坚很是重用,但是杨坚夫妇依然一贯地谨慎低调,这才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周武帝雄心不减,夺取政权后又开始为统一中国做准备,可惜,壮志未酬,得病英年早逝。随后其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成为皇后。
杨坚也一下跻身到了政治权力最高阶层。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个女婿昏庸残暴,行为乖张,他居然一反成制,相继册立四个皇后,与元配皇后杨丽华并匹。
有一次,皇后杨丽华劝说了他几句,居然被周宣帝赐她自尽。女儿性命危急,家族也面临大祸。独孤伽罗挺身而出,一腔刚勇,为了整个家族毅然闯宫,“诣阁陈谢,叩头流血”,才使女儿免于赐死,家族免受株连。
但是杨坚再度处于朝不保夕的危局,女儿在宫里的日子也是战战兢兢,杨坚夫妇亚历山大,整日筹谋出路,最后选择了外放,远离了喜怒无常的周宣帝。
不久,生活荒唐混乱的周宣帝暴死,他的儿子只有9岁的晋帝即位。
幼帝需要辅政大臣,外戚杨坚再次进入朝堂。局势依然很危险,皇帝年幼无力,多的是心存不轨之人。一旦有变,家族性命又将不保。
此时的杨坚夫妇已经是成熟的政治家,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很快就掌握了政权,在朝堂上拥有了绝对的权利,年幼的周宣帝几次要禅让皇位给他。
是做一个掌握实权的权臣,还是自立为帝,杨坚犹豫不决。在这个关键时刻,独孤伽罗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家气魄。她向丈夫进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在妻子的坚定支持下,杨坚也不再假意推辞,顺利登基,建立了隋朝。
四、辅政
做了皇后的长孙无垢依然克勤克俭,整日读书写字,相传长孙皇后的书法可以和朱淑真、管道升等诸位女书法家相媲美。
夫妻俩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用心,长孙皇后首先是教给他们做人的原则,然后才是教育他们知识能力。甚至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也是把最小的儿子李治和女儿晋阳公主亲自带着身边教养。
长期的手不释卷,长孙皇后通晓古今,夫妻日常谈谈说说很是温馨,但是她从不愿参与丈夫的政事。
李世民爱重长孙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对她毫不避讳。
像寻常夫妻一样,回到后宫会把朝堂上的事说给长孙皇后听,经常询问长孙皇后的意见。
史记,长孙皇后每每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为由拒绝干涉朝政。如果李世民一定要和她讨论,再三询问,长孙皇后就不再理睬丈夫,以沉默应对,对此李世民对妻子也毫无办法。
人说爱屋及乌,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宠爱同样惠及到了长孙皇后的亲族身上。
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早去世,是舅舅高士廉将她和哥哥抚养长大,她与李世民的婚事也是由高士廉一力促成。因此,李世民一直都对高士廉非常感激,极其敬重。
李世民对亦兄亦友的长孙无忌更是恩宠信任,不断把朝廷重要职位授予他,最后长孙无忌官至宰相。
长孙皇后深信盈满为诫,既说服兄长让位,又以“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之言劝谏丈夫,太宗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终于恩准长孙无忌辞去宰相职位,担任闲职。
浓烈的感情,共同的志向,他们携手开创了一个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
公元581年,杨坚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即册封独孤伽罗为皇后。
夫妻俩在打压猜忌下,藏拙多年,今日一展胸襟,看着这个崭新的国家,决定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来发展强大它。
史上记载,独孤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地对君主终生保持有强烈影响力的后妃。
她同样的熟读史书,坚强睿智。隋文帝非常信服和欣赏妻子,很多事情俩人都是一起抉择。
几十年的患难与共,他们总是并肩共担风雨,做了皇帝皇后也是形影不离。
据说每次隋文帝上朝,她都会和他一起去,然后在殿外等候,下朝后再一起回到后宫。后来隋文帝干脆和妻子一起上朝,并称“二圣”。
在爱妻独孤伽罗的辅佐和支持下,隋文帝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还开创了科举制度,打破世家门阀垄断政治、文化资源第一,修订了律法,废除大量酷刑,制定出影响之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开皇律》。
隋朝也成为自西晋以来270多年分裂后的又一个大统一国家,隋文帝在位期间,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爱妻独孤伽罗始终是他最亲密的爱人、知己,也是他最信赖的政治伙伴。
虽然独孤皇后和丈夫并肩站在朝堂上,而长孙皇后选择在身后做李世民最温暖有力的支持者,但是她们都靠着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和丈夫一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