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因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感发深度不同,我们后世人读起来产生的共鸣就不同。伟大的诗人不但能感之,而且能写之,写出整个生命的力量,人生的质量,宇宙的真谛。让读者也受到感发,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陶渊明的诗歌能很好找到适合传达自己感情的物象,如飞鸟,松树,菊花,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的烟云,依然可以心领神会他内心深处的遗世独立,不同凡俗,卓尔不群。
松树往往在他的诗歌中象征着坚贞,傲骨。菊花象征着贞秀。比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香气四溢,开得洋洋洒洒,把树林都照亮了。那金黄的光芒,真是傲霜不逊。青松苍翠,在岩石间整齐站立。想到他们它的坚贞、秀美的英姿,真是冷霜下面的豪杰。看似赞叹菊花与松树,实际在表达自己为了实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从流俗的超越。又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的悠闲自在,抬头看见悠然的南山,自在看自在,物我两忘。南山被我化,我因南山而醒悟。山岚在傍晚格外迷人,飞鸟成群结队回巢了。这里面有真正的人生快意,想要说却忘了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万物都有自己的自在,都有自己的归宿,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天人合一。那份超然溢于言表。
但是飞鸟的意象就复杂的多。而且飞鸟的意象在诗歌大量的出现,频度也很大,感发的范围与力度就很不同。而《饮酒》其四却是一个代表。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我们分析这首诗之前,先看看其他写鸟的语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使用比喻,说自己落到了尘网之中,追求功名利禄,耽搁自己的人生时光,快点回到自己原来的林子里吧。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此句说天色入暮,回巢的鸟在呼唤自己的同伴。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此句写早上众鸟一起飞出树林。但有一只鸟,它很晚才出去,没有到黄昏又飞回来了。这是一种独特的鸟,完全是作者人生现实的化身。写早起做官,后来辞官彭泽令,从此断绝仕途,归隐田园。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写鸟与众不同。
而这首诗开篇写了一只失群的鸟,栖栖惶惶的,傍晚十分还在独自飞翔。作家写自己隐居田园,断绝与原来朋友的交往。现在只能独自飞翔。他飞来飞去没有地方栖息下来。苏轼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自我实现。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有些人大器晚成,像姜子牙八十遇上文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个寻觅过程中会彷徨、徘徊,失去方向,可能有很多悲哀和失望。这只鸟夜夜都在寻找,没有放弃,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只有发出悲凉的叫声了。他发出凄厉的叫声,希望能飞到一个高远清净的地方,来来去去都可以依托。这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的安定生活。皇家码头,它幸运地找到了一棵孤松。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而且还是孤生的松树,松树具有抗击暴风雪和严寒的耐力,而且孤生说明这棵树的胆气也是超人的,它独自生存能力是多么顽强。生活的劲风也不能阻止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只鸟找到了栖身之所,再也决定不相违背了。可见下了很大决心,多次的选择之后,找到合适的归宿。即使千年也不会改变,说得多么果决,多么坚定。
那陶渊明的选择是什么?那松树又代表什么?我们可以说是归居田园,过隐居生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诗人的追求不会如此简单。他在归园田居里面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说世俗生活是罗网,樊笼,你一进去,这只鸟就失去了自由,不能飞翔了。鸟的理想生活就是有栖息的地方,可以有食物吃,可以飞翔,飞到理想的地方去。 所以这松树也是一个象喻,代表作者精神上的自我实现,独立逍遥悠然自在的人生状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然的性情如此,怎么可以违背本心,让自己过得狼狈。
他在《归去来兮辞》写到: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里交代的很清楚。人生短暂,何不按照心的方向去生活。心里栖栖遑遑要追求什么呢?不追求做官有钱,不修道成仙,暂且随造化开心生活吧!
陶渊明写诗和做人完全归一了。他不仅按照他写的做了,还做的很成功。这正是唐代田园诗人向他学习的原因,也是后代诗人无法企及的。因为陶渊明不仅是亲自参与田间劳动,还要忍受贫穷甚至饥饿的考研。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精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