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川美术史话45丨诗仙绝唱 翰墨飘香

点击上方“文化远近”可以订阅哦

四川美术史话45丨诗仙绝唱 翰墨飘香
四川美术史话45丨诗仙绝唱 翰墨飘香

# 简 介

唐林,美术史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省及成都市非遗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个人独著《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册(共320万字),大多为北大、清华、人大以及国图、首图、上图等著名大学和省市的图书馆馆藏。曾获《儿童文学》翻译奖、巴蜀文艺奖等。

李白书法·冠盖京华

在魏晋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走向历史上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

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兰亭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献之千年碑拓也“行世小楷无出其右”的《洛神赋》;还有如行云流水般的“三希”《伯远帖》《快雪时晴贴》《中秋贴》;狂草一笔率意颠逸的张旭、怀素;千余年书学典范的颜真卿与柳公权“颜筋柳骨”,都是书法浪潮上一个个浪头。

四川美术史话45丨诗仙绝唱 翰墨飘香

▲ 《快雪时晴贴》王羲之

四川这一时期既有在蜀留下墨迹的颜真卿等书法大家,也有走出四川的李白、武则天等书法家。

李白,那个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大诗人。诗被吟诵了千年,其书法却只有一幅《上阳台贴》流传了下来。

那是在大唐天宝三载。李白刚刚经历过“御手调羹,力士脱靴”的长安翰林生活,而后被贬出长安,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现在终于不用去管什么上朝与“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事了。此时的李白只是一个带着诗与酒流连于花与月之间的仙人,去做一场诗书、美酒、明月与洒脱的梦。

那是在一个树叶萧萧的秋天,失意却也洒脱的李白,遇上了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的杜甫,以及名落孙山却仍抱有雄心的高适。三人一路踏遍大好河山,走出个一日千里、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恍如隔世。尽管各有大志,如今却是起于青萍之末,天下大势间“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依旧记在心中,也还愿意在自由洒脱里“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寻友人”。

在愚公移山的王屋山阳台宫,李白寻访友人司马承祯,但自远方一叶扁舟逍遥而来的李白,在洒脱与轻狂中却掩不住内心的沉重,时光荏苒,曾经出蜀游历时结识的友人,如今已然仙去只留下几幅山水画。忘不了曾经意气风发出蜀的日子,只不过终究是逝者如斯夫,于是就有了《上阳台贴》这个李白唯一流传于世的墨迹。

四川美术史话45丨诗仙绝唱 翰墨飘香

▲ 《上阳台贴》李白

笔锋携墨飞舞纸面,一撇一捺一提一折,“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寥寥几字草书一如李白这一时期豪放洒脱的诗歌风格,这不是“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凄凉落寞、也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更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奉承恭维,而是大唐盛世风流之下,那独酌千杯酒饮那万古愁的落寞与旷达交织的矛盾。

文章光焰万丈长的李白却只留下了这一幅传世墨迹,但就连这幅《上阳台贴》都充满了传奇一般的收藏经历,先后经北宋时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前前后后仅是在其上留有鉴藏印与后纸就有十几人,更是还有诸如宋徽宗、元书法家欧阳玄、清乾隆等留有题跋和观款。

诗酒年华,书画人生,诗仙笔墨乱洒就是诗书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一代一代传承的锦绣华章,李白与他的作品,早已被时间酝酿成月光与中华文化。

//

The End

文 | 唐林 编写 | 小骆 设计 | 木子 图片 | 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