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收官,整车上市企业的半年业绩表现也逐一展现在大家眼前。面对疫情、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重重困难,各家营收、净利润相较去年相比又怎样的变化呢?变化背后又折射出哪些问题与思考?

今天,我们请到了罗兰贝格合伙人吴钊,听他来讲讲汽车财报里的“秘密”。
1、如何解读“蔚小理”的年中财报?
吴钊:随着新势力玩家上半年财报的出炉,“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玩家领先优势进一步被验证。交付量上,"蔚小理"均超过了3万台水平,结合7/8两个月的交付表现,全年销量有望冲击8-10万台区间,今年或成为实现10万台生存门槛跨越的重要里程碑元年。
在交付率强势增长的背景下,盈利性目前仍是各家面临的主要挑战,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的毛利稳步增长基础上,净利压力仍然存在,而理想凭借更严苛的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成本把控,亏损幅度最小,其净利或将率先回正;资源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蔚小理"手中现金储备均超过百亿元,相对大部分传统车企而言更加充沛的现金储备,也是其后续提升进一步强化自动驾驶研发能力、提高充换电网络密度、拓展销售渠道深度的重要保障,毕竟智能电动的竞争大幕才刚刚开启。
2021年,头部新势力玩家将在顺利"活下来"的基础上,正式进入对传统品牌、对传统燃油车的总攻阶段,智能电动市场的下一阶段竞争将愈发精彩。
2、如何看待现阶段新能源车很难赚到钱的问题
吴钊:新能源产品的盈利压力已成为当前阶段各家的主要挑战,核心原因离不开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承压以及产业规模效应的尚未实现。为实现盈利性的持续提升,需要在开源节流两大方面共同发力。
节流视角,上游关键原材料的垂直整合、制造环节的自动化率提升以及制造流程优化成为关键,背后仍需以规模效应的提升作为牵引主线;开源视角,产品力的提高和正向口碑将保证销量的稳定提高,同时通过车电分离、订阅租赁等灵活商业模式并叠加智能化功能搭载与软件服务升级,丰富和拓宽车辆销售之外的盈利能力。
综合而言,现阶段适当的亏损并非完全负面,新势力玩家作为后来者,需要以更大胆的步伐进行关键资源投入,这有利于长期竞争优势基盘的构建。当然,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阶段性盈亏平衡仍需要车企的充分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