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论李克农:“如果不是他,周恩来早不存在了。”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毛泽东曾经风趣地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李克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党和人民分配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特才能,在紧急关头向中央提供决策情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伟大勋绩。
<h1 class="pgc-h-center-line">受命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h1>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一个职员家庭。李克农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安徽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芜湖圣雅教会中学,受到进步思想的教育和熏陶。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任国民党芜湖县党部宣传部部长,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年轻时代的李克农
“4.12”反革命大屠杀后,芜湖地区也陷人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28年春,李克农逃离家乡来到大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宣传委员。1929年11月间,李克农在上海一家电影公司摄影棚内遇到了旧友胡底。胡底在大革命失败后也被通缉,并随钱壮飞一道秘密来到上海,1928年人上海影片公司当了演员。
李克农通过胡底认识了钱壮飞,钱向李克农介绍了国民党正在招兵买马扩大特务组织的情况,并希望组织上利用他们招聘广播新闻编辑之机,打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李克农迅速将这一情况通过中共沪中区委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中央特委对此非常重视,立刻开会研究。周恩来认为,对国民党特务组织,应该“把它拿过来”,为我所用。
按照中央指示,李克农以近而立之年,在极短的时间里精心准备,以第一名的成绩化名考人了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又经过敌人的严密考察,被委任为该局的广播新闻编辑。李克农才华出众,思路敏捷,文笔流畅,凡是他经手整理的调查材料,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都十分赞赏。为了使李克农取得国民党特务机关的信任,中共组织将一些过期的文件转交给李克农,李克农则以“缴获共党文件”为名送往南京,徐恩曾看过这些材料,连声称赞李克农:“你真有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徐恩曾庆幸自己寻觅到了一员干将。此李克农就时常找些假情报或已过时失去价值的文件交给徐恩曾,因而便越来越受到徐恩曾等人的信任,俨然已经成为徐恩曾的亲信。不久,被提拔为电务股股长,官位虽不大,但实际权力却不小,掌握了全国无线电报务员考核登记的大权,是获取情报的极好位置。
李克农在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站稳脚跟之后,“中央特委”深知李克农这个特别小组地位的重要性,周恩来曾告诫他们:“我们得到这块阵地不容易,要尽可能守住它,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中央特委对李克农的安全也异常关注,几乎每天都派出同志在他的住处观察。每当李克农离家之前,总是在窗边放上花盆之类的物品,以示安全。
龙潭三杰
不久,胡底也趁机潜人国民党内部,根据钱壮飞的安排,被派往天津,参与创办国民党在北方的情报机构,打出的招牌是“长城通讯社”。经组织批准,李克农与钱壮飞、胡底三人组成中共特别小组,李克农任组长,由中央特科指派情报科科长陈赓负责与他们联系。从此,“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在敌人心脏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为中共的秘密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