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谈我在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

此文源自作者公众号【禾也云画】

最近由于事情比较多,文章也有几天没更新了,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两天忙里偷闲看完了一本书,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收获。

这本书的书名叫《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我感觉对于大部分人应该比较陌生,它被公认为“传播领域”的思想巨著,作者叫——“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的一位学者。

谈谈我在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

如果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可能不了解他是谁,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

谈谈我在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

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讲理论,第二部分主要是讲应用。由于书中的内容十分晦涩难懂,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一般人很难看得懂。对这本书如果感兴趣想挑战一下的朋友,可以花时间去读一读。

接下来我谈谈,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01

—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首先,分享的第一个收获是:“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整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的,这也是这本书思想的精髓。我刚读这本书时,其实也很不理解这个观点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直到我把这本书读完以后,我才明白这个观点背后所承载的分量,这里面蕴藏着一个厚重而又深邃的思想。

作者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是我们部分机能向各种物质材料的转换。”书中针对这个观点,举了很多例子,比如:“ 汽车是腿部的延伸、电话是嘴巴的延伸、电脑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等等。”上面这几个例子并不难懂,只要将它结合到生活中多加思考,也就能明白它所表达的含义。

但后面我发现这个观点,难的并不是理解,而在于运用。

我们生活中的媒介很多,只要能传播信息的工具都可以统称为“媒介”。我自己也在思考,作者到底想通过这个观点给我们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最后我理解的是,既然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作者应该是想启发我们“该通过什么媒介去延伸我们的价值”?

总结一下:不管什么媒介,本质上它都是人的工具和延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新刷新对“媒介”的认知,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一切媒介都可被视作武器。

02

—感知与信息—

其次,分享的第二个收获是:“感知与信息”。

它源于书中的一句话:“电力储存运输的并不是实体,而是感知和信息。”

这句话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实体、感知、信息,”在这几个关键词中,让我感到比较陌生的就是“感知”这个词。

后面我了解到,“感知”这个词它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分“感觉”和“知觉”,总体的大概意思是:通过感觉某一客观事物,然后把这种感觉经过理解和认知的消化再变成知觉,最后组在一起就是“感知”。

再回到本节的标题——“感知与信息”,其实我更愿意把“与”字去掉,把它们合在一起就叫——“感知信息”,这才是我真正所得到的收获!

“感知信息”对我们重要吗?其实很重要!

在信息洪流如此汹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其实是不具备“感知信息”这项能力的,因为具备这项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对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洞察力。”

分辨和判断信息很耗精力,所以这导致很多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但是这项能力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刻意去训练“感知信息”的能力,这在未来将变得十分重要。

03

—时间就是金钱—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收获是:“时间就是金钱”。

这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但我为什么还要重新提这个话题,并且把它放到最后来讲?对于“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观点,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储存着别人的时间和心血。”

现在的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现实中具体的表现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时间,所以导致他们喜欢讲废话,别人还要为此花时间买单;很多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时间,所以导致他们喜欢把时间花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无效社交,追肥皂剧,等等。”

如果我们把度过的每一天当作是一块钱来计算的话,大家算算自己的时间账户里还剩多少钱?比如我,只剩两万多了!当我知道这个“余额”后,让我对时间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我每天开始有一种紧迫感,这让我更加清楚地明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在生活中,内心真正尊重一个人的表现就是尊重他的时间,同时,尊重自己的时间也就是尊重自己的金钱。

文末的最后,我想说:由于这本书的分量实在太重,里面所蕴藏的思想和价值,实在是太多太深,所以今天只能给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些收获。同时,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没能给大家传递出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我感到很抱歉!如果文中有哪些写得不够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