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亲爱的安德烈》之教育所感

作者:花皮壳视角

首先,先做一个《亲爱的安德烈》简介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在信中龙应台和儿子交流内容很广泛,有音乐、电影、民主、权利、德国教育制度、东西方文化碰撞等,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则“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截取百度百科

第一次读龙应台的书是刚工作的时候,应该是八年前了,那会看《亲爱的安德烈》,只看做是一篇篇好玩的文章,并未深入了解过其背景、书信中深层次的东西,懵懂青涩,只略懂了皮毛。可能那会的年龄跟书信中的安德烈差不多,很多想法更接近于安德烈,想着,书中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真是天差万别。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了妈妈以后,再次读《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内容。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时间,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是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写的真好。当下,很多父母都进入了一个看似民主,实则绑架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他们希望孩子优秀,不是考虑孩子需要什么,更多考虑的是他们的理想是不是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他们的面子是不是可以通过孩子的成绩体现出来。这段时间特别火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其中宋倩的教育观,个人认为就是一种道德绑架。用一种监视的教育方式,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导致期中考试成绩下滑,不考虑孩子的喜好,只是一味的追求清华等高校。这几天有个新闻,说的是高考160分,家长办规模宏大的升学宴,引来围观群众的吐槽的一件事情。确实,对于高考160分,是很低的一个分数,放在绝大数的家庭,很多家长都会觉得丢人,绝不会办升学宴,而且一定不会大型操办。反观这位孩子的家长,不仅办了升学宴,而且是规模很大的一场。网友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有没有一种网友是这么想的呢:升学宴,是为了庆祝孩子从一个懵懂的年纪走向了一个成熟的年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家有女(子)初长成,我家孩子虽然分数不高,但是那是代表过去,未来,我们依然会很好。就像方一凡所说:爸妈,我不是一个坏孩子,我只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就去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

《亲爱的安德烈》母亲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相对弱化了对成绩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孩子,是一个人,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点点滴滴。育人先育材再育才。品德教育更重要于成绩教育。就像这段时间香港暴乱,冲在前面的大多数是有知识的青年人,知识是有了,但是道德、法制、国家观念似乎少了点。

德育为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