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做好霜雪天气生产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上周我县普降小雪,部分地区中雪,针对当前小春粮油,此次降雪不仅有利于小麦油菜冬灌,还能有效杀灭部分越冬害虫,为明年粮油稳产丰产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蔬菜和畜禽养殖方面,低温天气对生产危害很大,如上周因降雪发生倒塌的部份羊肚菌棚,生产农户就应及时重新搭棚和加固,因此各乡镇各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霜雪天气农业指导,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好当前霜雪天气农业管理,要注重推广增温抗寒措施,做好病虫害防控和蔬菜、晚熟柑桔、冬马铃薯等农膜增温覆盖等工作,要强化畜禽养殖保暖,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当前霜雪天气农业正常生产。
一、小春田间管理。
当前小春作物正处于苗期,抗霜雪冰冻能力强,且田间生长较往年要好,但生产管理上仍然不能放松。一是要对二台土以上的坡地,特别是小麦地要进行深透灌水,以促进生长增强抗寒能力。二是要对田间油菜和小麦进行观察,发现中心病株团要及时化学防治,药物防治上可选吡虫啉、啶虫脒等专用药剂进行防控。三是对前期还未进行提垄覆膜的冬马铃薯田块,要及时进行覆膜管理,促进冬马铃薯发芽生长。
二、蔬菜管理。
当前霜雪天气蔬菜管理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好露地蔬菜,特别是春节上市蔬菜的肥水管理,一般冬季蔬菜病虫害较少,但不表示没有,常年发生量较大的为蚜虫,可选用专用杀虫剂或兼用杀虫剂均可防治。二是要做好田间防寒防冻管理,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进行覆盖管理,减少霜冻危害。三是设施农业的管理。冬季设施农业管理的难点是保温控湿。如有些大棚保温能力做得较好,但棚内湿度过大,容易造成低温病害发生。保温主要运用严密大棚进行增温,降湿主要利用晴天11时至下午2时对大棚进行通风排湿,因此大棚内提倡地膜全覆盖进行膜下灌水等措施既保温又除湿。四是当前羊肚菌正是菌丝进入营养袋吸收营养,一是要保湿,保持田间湿度在65%左右为宜,二是保温防风,尽可能封好棚口,提高棚内温度,对前期倒塌的菌棚要及时立棚固牢,防范再次倒棚危险发生。
三、果树管理。
要做好霜雪天气特别是柑桔类保温管理工作,对留树保鲜的水果,要随时检查农膜的覆盖情况,不严不牢的地方要及时进行处理。随时注意天气情况,对低温天气到来要采取防范措施,可用多层覆盖、烟熏、喷防冻液等措施保温。对冬季果园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适量复合肥混施,基肥施量要足、要深、要严。要利用冬闲做好冬季修枝等工作,做好果园清园除草灭菌源等,对树干进行涂白进行杀虫杀菌。
四、要深入做好畜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棚内增温和饲水管理等工作,要把好防灾减灾等农业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确保农业有序安全生产。
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关于应对低温天气切实抓好小春田管的通知
各区(市)县农发(农林)局,成都高新区统筹局、成都天府新区环保和统筹局:
近来我市遭遇低温雨雪天气,为有效降低低温雨雪天气对农作物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小春作物稳产增收,针对当前小春生产田间管理,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粮油作物
(一)加强苗期管理。对小麦、油菜要控旺苗、促弱苗,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二)及时清沟防渍。当小麦、油菜等作物受低温霜冻危害,出现根系受损时,必须及时清理“三沟”,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顺畅,防止渍害。
(三)及时补施肥料。对受冻作物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及早恢复生长并增强自身抗性。小麦可根据情况追施三元复合肥,油菜可追施部分钾肥和硼肥。
(四)适时揭膜。针对马铃薯,既要防止揭膜早,遭受霜冻,也要避免揭膜晚,造成植株顶端被太阳灼伤。揭膜后采用腐质酸叶面肥加少量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增加植株抗性。
二、蔬菜
(一)适时采收。对秋冬季播种的萝卜、大头菜等根菜,白菜、油菜苔、甘蓝、花菜、青菜、芹菜、蒜苗、冬寒菜、茼蒿等叶菜,以及莴笋、青菜头茎菜,应适时采收,防止抽苔、空心;如遇春旱,应适时追肥灌水。
(二)增施叶面肥。对大蒜、葱类、韭菜、洋葱等越冬蔬菜,除应及时追肥灌水外,还可结合叶面追肥适当增施抗冻剂以避免倒春寒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育苗管理。对秋冬季进行播种育苗的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当前要做好苗床升温保温工作,一是适当喷施防冻剂和磷酸二氢钾,以增强抗性,防止冻害;二是保持育苗棚的通风透光,防止徒长,培育壮苗;三是建好定植大棚,施足底肥,保证适时定植。蔬菜受冻后,不能立即闭棚升温,要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因温度急骤上升而使蔬菜受冻组织坏死。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以免组织发霉病变,引发病害。可用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混加天达2116壮苗灵1000倍液,喷洒1-2次,确保快速康复。
三、果树
(一)增施基肥。重视果园基肥的施用并且要早施、深施,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过冬肥应以腐熟、半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入氮磷钾等速效化肥,采用开环形沟或挖槽的方法施入。
(二)树干涂白。果树树干涂白,使树干增温防冻,防日灼及杀死隐藏在树干中的病菌、虫卵和成虫。涂白剂的配制方法是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1份,植物油0.1份,清水20份。
(三)地表覆盖。以稻草、麦草、枯草、玉米秸秆等覆盖于果树行间,达到保墒增温作用。
(四)根外追肥。对于越冬柑橘和枇杷,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类、含腐殖酸类、复合型核苷酸等叶面肥,提高柑桔和枇杷的防冻抗寒能力。
四、病虫害监测防治
(一)小麦条锈病。对已发生条锈病的田块和常年条锈病早发区域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及时防治,将条锈病的发生控制在初发阶段。亩用25%科惠乳油30-40毫升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禾枯灵75-100克。
(二)小麦蚜虫。目前麦田群体大、随着温度的回升,虫害将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监测,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应立即用药防治。亩用20%乐氰乳油100毫升或亩用3%啶虫脒乳油100毫升或70%吡虫啉3—4克。
(三)油菜霜霉病。亩用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50克。
(四)油菜菌核病。油菜花期(3月上旬)如遇气候温暖多雨,针对早熟及感病品种可在初花期用药预防油菜菌核病。亩用50%速克灵50克或40%菌核净40克或25%使百克20毫升。
(五)马铃薯青枯病。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喷雾。
(六)马铃薯晚疫病。第一次预防喷药时间应在揭膜后或植株生长高度达到25-30厘米时,预防药剂可选用瑞毒霉或克露500-600倍液喷雾;如果田间发现有晚疫病株,应立即拔除病株并销毁,同时用银法利600倍液或福帅得2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1次,共2—3次。
(七)蔬菜类病害。重点防治蔬菜苗期病害,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苗期病害可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加50%福美双粉剂500倍的混合液,或用绿亨1号(95%恶霉灵)4000倍液浇灌。霜霉病和疫病用72%克霜氰、64%杀毒矾800倍喷雾;灰霉病用50%扑海因、施美特或速克灵600倍喷雾,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预防病害发生还要叶面喷施绿箭、华孚等1000倍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寒抗病能力。如遇阴天,尽量采用烟剂或粉尘进行防病,以减小棚内湿度,避免病害发生。
请各区(市)县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及时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近期气温变化,做好当前田间管理工作。
农业生产技术
寒风侵袭 棚室保暖早进行
首先,注意墙体保温,尤其是外墙保温。目前来讲,大棚墙体厚度的最低标准是当地最大冻土层再加上50厘米。
其次,后墙多层维护。这一点容易被菜农朋友忽视。大多数菜农认为,大棚后墙厚且坚挺,用不着维护,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大棚后墙处于背阳面,见光少,下雪后积雪融化较慢,融化后的雪水渗进大棚后墙中,势必影响后墙牢固性,降低棚温。所以,建议可用废塑料薄膜与无纺布将后墙覆盖起来,这样冬季不仅能防雪水,还能大大提高后墙保温效果。
其次,大棚后屋面的保温也至关重要。建议年久失修的大棚后屋面进行翻新,除了更换该部分保温材料外,用一幅塑料薄膜加以包裹,既保温、防风,又防雨雪浸湿,效果不错。
棚内和棚面保温多法进行
首先,棚面要采用多层覆盖保温。遇连阴雨雪或寒流侵袭时一定要在温室内双层覆盖或在温室前面加盖草苫外加一层塑料薄膜。利用草苫+棉被外加覆膜的方式,晴天夜间室内温度比不加薄膜可提高1℃~2℃,雨雪天可提高2℃~4℃。有些有经验的菜农通过棚内设棚或在蔬菜行间铺
地膜、麦糠、麦
穰等的办法,提高棚温,促进根系生长。
其次,悬挂反光幕。因为室内温度的上升主要依赖于太阳光,所以太阳光线入射量增加会明显地提高棚内温度,因此,除采用无滴膜、正确调节建筑方位、减少建筑材料的遮阴、经常保持棚膜清洁外,使用反光幕可使棚室内温度提高1℃~2℃。在管理上,冬春生产应在晴天日出后1小时左右,及时拉开覆盖物见光,即使阴天或低温天气,也应适当揭开草苫等覆盖物,以争取光照,提高室温。连阴雨雪转晴后,应注意蔬菜缓苗,间隔拉草帘及叶面追肥,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植株萎蔫。
另外,有条件的菜农也可在棚内放电暖器,提高棚内温度。另外有菜农在棚内设置加热灯泡,也能对提温起到一定的作用。
棚前脸保温
低温季节,大棚前脸问题很多。由于前脸的“┓”型构造,棚膜内部水珠在前脸滴落,造成湿度过大;卷帘机频繁从此处爬升落下对棚膜造成磨损,出现大量破损孔,导致前脸透风透气,保温性降低。因此,在冬春低温季节,前脸蔬菜长势普遍较差,也常成为病害隐藏地和传播源。
所以,提高大棚前脸的密闭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棚前脸处挖设“防寒沟”,可减少热量损失,尤其是有利于棚前脸处的蔬菜生长。
其次,前脸骨架要安装平整,并且对于前脸和骨架要全部进行软包。保证前脸骨架的平整性可通过在前脸钢管上焊接角铁来实现,通过整齐的角铁卡住骨架顶端来实现骨架的整齐。前脸的立柱、钢管以及骨架顶端都要用旧衣物、废旧布料等软料进行包裹,防止在棚面覆盖物的挤压下,前脸有硬物硌坏棚膜。
再次,在前脸外侧铺防护帘。防护帘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旧草帘,一种是无纺布。不过使用无纺布作为防护帘的效果更好一些。其安装方法为:首先确定无纺布的宽度,上端一般超过前脸拐角20厘米左右,底部到达地面后留余20厘米。然后在无纺布顶侧穿上一条钢丝,紧固住一头,另一头可拆卸。使用时拉起保护前脸,不用时放落到地面上。
另外,为了提高防护效果,可以在前脸拐角处受磨损最大的地方再铺一层薄膜,也可以在前脸内部安装隔温膜,阻挡从破损处进入的冷空气。
东西山墙保温
大棚两侧山墙的保护一般都是用塑料薄膜覆盖,一来防止雨水冲刷、破坏墙体,二来可以阻挡大风穿透墙体,利于棚室保温。但是,菜农在上棚收放草苫、放风等农事操作时,很容易将山墙上的薄膜踩破。薄膜出现漏洞后,不仅保温效果会受到影响,雨水也会顺着破洞冲刷墙体,造成破坏,影响山墙的使用寿命。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棚山墙的薄膜上面再覆盖一层无纺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上、下棚时直接踩踏薄膜,还能抵御冬天的寒风,给大棚保温,既省心又实用。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层无纺布一定要固定好,可用废弃的水泥柱加以压实,防止被大风刮起。
棚口的保温
不同地区的大棚门口设置不一样,有的设在前脸处,有的设在山墙后侧,有的则设在后墙头上。棚口设在前脸处的,建议在门外面盖一床草苫或保温被,以减少热量外散;棚口在山墙后侧的,则可在通道两侧各设置保温被门帘;设置在后墙上的,最好建造一间棚头小屋,既可以当做储物间,又可避免冷风吹进棚。
链接:寒潮后棚室蔬菜管理要点
避免温光剧烈变化逐步增加光照,提高棚温,避免环境变化过快。寒潮过后,天气晴朗,光照强烈,温度升高快,而植株尚未恢复,过快升温只会加重蔬菜受害,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光照,提升气温,保证叶片功能逐渐恢复。若是菜农在冷害或者冻害,晴天后立即提温,导致棚内温度过高,前后变化过于剧烈,叶肉组织受害后没有时间恢复,反而受到高温影响,危害进一步加重,出现叶片干枯等症状。
加强肥水管理植株受冷害后,不要立即浇水追肥,可在天气转好后3-4天,追施悬浮钙、养根素等,配合高氮全水溶性肥料,促进根系再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叶面追肥,可在受害后立即喷洒悬浮钙1000倍、海藻酸500倍、白糖200倍等,可立即补充叶片营养,促进叶片功能恢复。
及时防治病虫经过冷害后,蔬菜抗病性降低,易引起病害流行,如灰霉病、根腐病等,应当注意及时进行病害防治。真菌等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害,可以用空气消毒片熏棚,减少病菌传播。若病害已经发生,要提前用药喷雾,不要等到病害暴发后再防治。
预防药害连阴天转晴后,棚室蔬菜注意不能立即喷容易出现药害的化学农药。蔬菜的叶片由于连阴天长时间光合作用差,甚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致使蔬菜叶片变薄、黄而嫩、纤维组织柔弱,耐药性较差,此时喷药很容易对蔬菜造成伤害。因此,连阴天突然放晴后,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急于喷药,最好在天晴1~2天再喷药,此时蔬菜已适应了环境变化,抗逆能力加强,也就不会再出现药害了。
大棚“前脸”环境差早点改善早受益
@菜农甲:一到低温季节,大棚“前脸”就成了病害重灾区,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由此向棚内蔓延。我种植的西红柿,前几天发现大棚“前脸”处,少数果实腐烂有臭味,由于数量少,就顺手摘掉扔到棚外去了,还没来得及用药,谁知阴雨天后,烂果的数量随即多了起来。
@菜农乙:我的大棚下挖1.5米,到了冬季,“前脸”处见光少、湿度大、温度低,这样的环境,不适宜蔬菜生长,反而利于病害的发生。每年早春茬蔬莱定植后,“前脸”处的蔬莱长势瘦弱,留果能力差,对大棚整体收益影响较大。
@菜农丙: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蔬菜长势弱,整体抗性差。若在留果时,不考虑植株长势,和健壮植株一样留果,就会使得植株负担更重,感染病害的几率更大一些。
正如菜农朋友所说,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湿度大,除了环境因素之外,也有菜农自身的不当操作,如棚膜流滴性差,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植株紧靠“前脸”处等等,都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那么,如何改善前脸处环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降低种植密度
相对于拱棚来讲,大棚有效种植面积小,所以,菜农在种植时,总会将边边角角的地方利用起来,如后墙、“前脸”等地方,也会种植上蔬菜,尤其是“前脸”处,植株不仅紧靠前脸墙体,而且还在操作行内也进行了定植,增加了种植密度。
增加“前脸”蔬菜种植密度,对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5米以内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下挖深度深的,蔬菜受光时间短,植株间郁闭。建议菜农应根据棚室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透气性好,均匀受光。
降低湿度
由于棚膜具有流滴性,若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大棚“前脸”处成为棚膜水的聚集处,就会导致此处植株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诱发各种病害。建议菜农通过使用薄膜、无纺布等覆盖“前脸”墙体,或者直接用水泥板进行固定,同时,设置引流装置,将棚膜水流引至棚室一端。
提高温度
“前脸”处温度变化明显,温度低于棚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寒潮来临时,“前脸”处温度会更低,常使蔬菜受到冻害。建议菜农应采取额外措施,如内部悬挂薄膜,白天放下,夜间挂起;同时,大棚“前脸”外侧,下放保温被后,再覆盖一层无纺布或者旧草苫,都会起到保温作用。
李子休眠期来临 冬季修剪正当时
李子属于落叶果树,时下即将进入其休眠期(12月下旬-2月上旬),越冬管理重点即为冬季修剪。重庆地区由于地形、气候原因,主推开心形树形,定干40-60公分。留3-4个主枝,均匀分布,拉枝开角50-60度,每个主枝左右排列3-4个侧枝,在侧枝上配备适量结果植组。幼树定干后冬季宜轻剪缓放,在主枝上每30-40公分留一长枝,过密时要疏掉部分枝,以利于通风透光;盛果期树冬剪以疏为主,尽量使枝条30-40公分一个,从基部剪掉过密枝、病虫枝、交叉枝,剪掉老枝留下新发枝;衰老树要及时回缩、重剪或疏剪,对一些明显衰老的大侧枝可以从基部锯除,能从伤口附近抽生新枝,可培养新的结果枝组,同时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修剪过程中剪口较大的部位均匀涂抹愈合剂进行防护处理,修剪后及时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清园,并在开春后进行树干涂白,防治病虫害。
冬季如何防止大棚幼苗冻害
棚室蔬菜定植前逐渐锻炼幼苗,可提高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经过锻炼的幼苗抗寒力和耐旱力增强,定植后缓苗期短。
棚室蔬菜定植前逐渐锻炼幼苗,可提高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经过锻炼的幼苗抗寒力和耐旱力增强,定植后缓苗期短。其具体方法如下:
在定植前7~10天逐渐降低育苗场所内的温度,控制水分,停止加温,如果用电热线加温育苗,应停止通电,逐渐加大通风,逐渐撤除覆盖的草帘,到定植前3~4天应全部撤掉。白天育苗场所内气温控制在15℃~20℃,夜间5℃~10℃。一般这一段时间不要浇水,如果午间个别地方的苗子出现萎蔫现象,只能在萎蔫的地方随时少浇点儿水,使苗缓过来即可。不要大量浇水,防止湿度过高导致幼苗徒长。
在锻炼幼苗阶段,要防止幼苗发生冻害。应经常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遇有寒流时,应当随时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为了防止苗期遭到冻害,应提高幼苗的抗寒力,增强光照,控制水分和合理施肥。同时,注意防寒保温工作,尤其有寒流的天气,更应注意。还应防止雪水、雨水渗到苗床里。早晨揭开草帘要注意幼苗变化,发现幼苗有轻微冻害,应及时采收措施。
新技术助力越冬菠菜施肥
施足基肥。越冬菠菜生育期较长,为了防止脱肥,基肥必须施足。一般以有机肥和应施的全部磷、钾肥做基肥全层施入,然后整地作畦。
控制氮肥。越冬菠菜越冬前的肥水管理标准在于保证菠菜在越冬前长出4-5片真叶。因为4-5片真叶的菠菜抗寒性能最强,过大或过小都易遭受冻害。所以,如果播期合适,积肥充足,越冬前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防止秧苗徒长,干物质和糖分积累量减少而遭受冻害。如果播种过晚或地力不足,可以考虑追施氮肥,促进秧苗生长,以保证菠菜以适宜的苗龄越冬。
及时追肥。越冬后必须在菠菜抽薹开花前进行。因为此时追肥,可以延长菠菜抽薹开花时间,有利于提高菠菜的产量和品质。追肥必须配合噴施蔬菜壮茎灵同时进行,可激活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产量和质量。
慎用铵态氮肥。菠菜对铵态氮肥敏感,越冬菠菜的生产季节正值秋冬和冬春交界时期,此时土温低,土壤的消化作用很弱,因此最好少用铵态氮肥,适当多用硝态氮肥。
畜牧水产技术
冬季主要鱼病的防治
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减少,摄食少,鱼病发生相对也少,因此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就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赤皮病
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甚至出现“开天窗”现象。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
防治方法:(1)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50毫升全池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可以起到预防效果;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100毫升全池泼洒,如病情严重,隔日再泼洒一次;(2)用“强力菌毒杀”药浴,浓度为0.3毫克/升,药浴10分钟。
水霉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刚进入越冬池的一段时间内,因并塘或拉网时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所致。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破坏鱼体组织,皮肤黏液增多,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1)防止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鱼体受伤;(2)鱼类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并注意放养密度适宜;(3)预防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毒菌净”100克化水全池泼洒;(4)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毒菌净”150克全池泼洒。每千克饲料拌“毒菌净”10克投喂,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
小瓜虫病
此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部引起。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等处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体消瘦,游动迟钝,浮于水面,有时群集绕池,鱼体不断和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即批死亡。
防治方法:(1)预防时每亩水深1米用“杀虫星”10毫升~15毫升稀释2000倍全池均匀泼洒;(2)治疗时每亩水深1米用“杀虫星”20毫升稀释2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三代虫病
该病是由三代虫侵入皮肤、鳍条、鳃部引起的,严重的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泽,状态不安,常狂游水中,主要危害幼鱼。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加强日常饲养管理;(2)鱼种放养前用2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
斜管虫病
该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体皮肤或鳃而引起。病鱼体表和鳃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形成淡灰色薄膜,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主要危害越冬鱼种和亲鱼;鱼苗患病时,有时有拖泥症状。防治方法:采取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粘孢子虫病
该病由粘孢子虫侵入引起。粘孢子虫往往大量侵袭皮肤、鳃瓣,寄生在鳃表皮组织里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的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严重感染,使鱼致死。
防治方法:预防:(1)用生石灰125千克/亩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2)用石灰氮100千克/亩清塘杀灭;(3)鱼种放养前,用50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治疗:(1)用0.5~1×10-6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连用2天~3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治疗鲤鱼碘泡虫病有效;(2)用1~2×10-6灭孢灵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此病。
萎瘪病
该病是由于缺乏营养引起的。病鱼表现为身体瘦弱,肋骨显露,头大尾小,游动无力,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常静止地浮于水面晒太阳,受惊时下沉缓慢,此病轻则影响鱼种质量,重则引起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1)加强投饲管理,冬季不停食,只要水温上升到10℃,便继续投喂,一般以精料为主,投喂量占在池鱼体重3%~5%为宜;(2)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保健剂,如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水产专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增强摄食能力,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锚头蚤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鲩锚头蚤等,主要寄生在鱼体上,使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影响吃食和呼吸,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可杀灭锚头蚤幼虫;(2)放养鱼种可用10~2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30分钟;③用青松毛或枫杨树叶,每亩用药10千克~15千克,扎成5捆~6捆,挂在食场周围。
生猪过冬管理要点
加盖塑料。在圈舍内扣建塑料棚。塑料棚透光性好,能聚温,可提高舍温5℃~7℃左右,同时塑料棚又有投资少,制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农户分散养猪一般可按圈舍模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圈舍上方扣建脊形、伞形、拱形或单坡向阳式的塑料暖棚。靠南面上方留一活动通风窗供调节温度与换气之用,及时通风换气。塑料棚透光聚温,可提高舍温5℃左右,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增重。入冬后,猪舍必须堵风洞,挂草帘,糊窗户,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缝、缺口、破顶等风口吹进“穿堂风”和“贼风”。
猪舍加保温层。封闭式猪舍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地面铺垫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为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伏卧处洁净和干燥,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大时,每头猪的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体贴取暖。同时,猪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加大,这样有利于提高猪舍内的温度。
增设床板。在小猪阶段,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纤维板等温暖性床板,没有条件的地方可铺设水泥预制板。
增加喂料次数。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肉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定次饲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大猪低点,小猪高点。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能饲料,大猪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在配合料中的数量。
寒潮来袭,这样照顾羊群
寒冷的日子如约而至,此时的牧草多半枯萎,营养价值较低,而这时又正值多数母羊怀孕期,育成羊则进入第一个越冬期,羊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多,一旦饲养管理不当就很容易掉膘。专家提醒:生产上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修缮羊舍羊舍要求坐北朝南、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卫生、保暖性能好,确保屋顶不漏雨、四面不透风、地面不潮湿。对漏雨、透风的羊舍要及时修善。在羊舍出口和通风口挂上草帘或棉门帘,防止“贼风”入侵。
合理放牧冬季除大风雪天气外,应坚持每天放牧,特别是在初冬,干树叶仍比较丰富,耐寒植物也有生长,这时要抓紧放牧,晚出早归,让羊尽量多采食一些青草。放牧时,要选择避风向阳、水源较好的牧地,坚持顶风出、顺风归,使羊对寒冷逐渐适应。
及时补饲在枯草期,羊群仅靠放牧很难满足营养需要,宜实行半日放牧、半日补饲。这样,既可以减少体力消耗,又有利于保膘、增膘。冬春补饲干草,多为花生秧、豆秸、野草等,一只成年羊每天补饲0.5~1.0公斤。如果羊数量少,可将草放在筐里,再把筐吊起来饲喂;羊数量多时,可自制草架喂草,还可把草捆起来,吊在羊能吃到的高度喂给。补饲精料可用谷粉、玉米粉、米糠、豆饼等组成混合精料,在晚上一次喂给,每头成年羊每天喂0.2~0.3公斤。
注意保胎怀孕母羊要注意做好保胎工作,放牧时不要过分疲劳,要慢走,不跳沟壕、不爬陡坡、不走冰道、不使羊群受惊吓;归牧时要控制好羊群,避免紧追急赶;出入圈门要稳,严防拥挤造成流产。
如何提高冬季养鸭效益
冬季养鸭,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生产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等情况。笔者根据多年调查及实践,介绍提高冬季养鸭效益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卫生和消毒
卫生消毒工作是养鸭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冬季,天气多变,雨雪天气多,气温下降,造成鸭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卫生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有效。特别要注意中小鸭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中小鸭感染疾病和前期生长不良。每天对中小鸭舍进行带鸭消毒,有利于鸭舍地面、垫草和空气的净化,防止中小鸭通过呼吸道和损伤皮肤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多发病。
冬季鸭群的生活空间大多在室内,鸭舍室内卫生的清洁是解决冬季养殖整体卫生水平的关键。实践证明,垫草干燥卫生直接影响商品鸭增重和料肉比。湿的垫草会产生大量氨气,造成鸭舍空气污染,导致鸭群疾病流行,影响生长发育。
温度和通风
冬季要正确解决和处理温度、通风问题以及二者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水平的发挥。一般养殖场,保温主要靠简易的炉火、农膜等来调节,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调整不同日龄鸭的室内温度。7日龄之前,温度34℃~27℃;8日龄~21日龄,温度26℃~18℃;22日龄至出栏上市,常温(15℃~20℃)。
通风与否应根据鸭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定,一般进入鸭舍未感到刺眼和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温度适宜,可采用在鸭舍顶棚上方安全通风设施开一个小通风孔进行小气流通风;若进入鸭舍感觉刺眼和呼吸困难时,说明空气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查找原因,如垫草的干燥程度、饮水采食器的卫生状况、消毒等情况。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同时打开顶棚通风设施或通风孔,进行大气流通风,切忌进行纵横向通风,造成室内温度骤然降低,导致鸭群感冒。
饮水和水温控制
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雏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20℃~25℃;中成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10℃或略偏上为好。切忌冬季让鸭饮冰水。如果鸭饮水量降低,24小时~28小时就会引起鸭进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同时鸭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动动手指转发、分享
如你身边有农业故事,欢迎推荐或投稿
联系电话:84985020
微信名称:金堂农林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