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周農事2019年1期

深入做好霜雪天氣生産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上周我縣普降小雪,部分地區中雪,針對目前小春糧油,此次降雪不僅有利于小麥油菜冬灌,還能有效殺滅部分越冬害蟲,為明年糧油穩産豐産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在蔬菜和畜禽養殖方面,低溫天氣對生産危害很大,如上周因降雪發生倒塌的部份羊肚菌棚,生産農戶就應及時重新搭棚和加強,是以各鄉鎮各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霜雪天氣農業指導,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好目前霜雪天氣農業管理,要注重推廣增溫抗寒措施,做好病蟲害防控和蔬菜、晚熟柑桔、冬馬鈴薯等農膜增溫覆寫等工作,要強化畜禽養殖保暖,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措施確定目前霜雪天氣農業正常生産。

一、小春田間管理。

目前小春作物正處于苗期,抗霜雪冰凍能力強,且田間生長較往年要好,但生産管理上仍然不能放松。一是要對二台土以上的坡地,特别是小麥地要進行深透灌水,以促進生長增強抗寒能力。二是要對田間油菜和小麥進行觀察,發現中心病株團要及時化學防治,藥物防治上可選吡蟲啉、啶蟲脒等專用藥劑進行防控。三是對前期還未進行提壟覆膜的冬馬鈴薯田塊,要及時進行覆膜管理,促進冬馬鈴薯發芽生長。

二、蔬菜管理。

目前霜雪天氣蔬菜管理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做好露地蔬菜,特别是春節上市蔬菜的肥水管理,一般冬季蔬菜病蟲害較少,但不表示沒有,常年發生量較大的為蚜蟲,可選用專用殺蟲劑或兼用殺蟲劑均可防治。二是要做好田間防寒防凍管理,随時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進行覆寫管理,減少霜凍危害。三是設施農業的管理。冬季設施農業管理的難點是保溫控濕。如有些大棚保溫能力做得較好,但棚内濕度過大,容易造成低溫病害發生。保溫主要運用嚴密大棚進行增溫,降濕主要利用晴天11時至下午2時對大棚進行通風排濕,是以大棚内提倡地膜全覆寫進行膜下灌水等措施既保溫又除濕。四是目前羊肚菌正是菌絲進入營養袋吸收營養,一是要保濕,保持田間濕度在65%左右為宜,二是保溫防風,盡可能封好棚口,提高棚内溫度,對前期倒塌的菌棚要及時立棚固牢,防範再次倒棚危險發生。

三、果樹管理。

要做好霜雪天氣特别是柑桔類保溫管理工作,對留樹保鮮的水果,要随時檢查農膜的覆寫情況,不嚴不牢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處理。随時注意天氣情況,對低溫天氣到來要采取防範措施,可用多層覆寫、煙熏、噴防凍液等措施保溫。對冬季果園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配适量複合肥混施,基肥施量要足、要深、要嚴。要利用冬閑做好冬季修枝等工作,做好果園清園除草滅菌源等,對樹幹進行塗白進行殺蟲殺菌。

四、要深入做好畜禽防寒保暖工作,加強棚内增溫和飼水管理等工作,要把好防災減災等農業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確定農業有序安全生産。

成都市統籌城鄉和農業委員會關于應對低溫天氣切實抓好小春田管的通知

各區(市)縣農發(農林)局,成都高新區統籌局、成都天府新區環保和統籌局:

近來我市遭遇低溫雨雪天氣,為有效降低低溫雨雪天氣對農作物帶來的不良影響,確定小春作物穩産增收,針對目前小春生産田間管理,提出以下技術意見:

一、糧油作物

(一)加強苗期管理。對小麥、油菜要控旺苗、促弱苗,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

(二)及時清溝防漬。當小麥、油菜等作物受低溫霜凍危害,出現根系受損時,必須及時清理“三溝”,做到溝溝相通,排水順暢,防止漬害。

(三)及時補施肥料。對受凍作物應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及早恢複生長并增強自身抗性。小麥可根據情況追施三元複合肥,油菜可追施部分鉀肥和硼肥。

(四)适時揭膜。針對馬鈴薯,既要防止揭膜早,遭受霜凍,也要避免揭膜晚,造成植株頂端被太陽灼傷。揭膜後采用腐質酸葉面肥加少量磷酸二氫鉀兌水噴施,增加植株抗性。

二、蔬菜

(一)适時采收。對秋冬季播種的蘿蔔、大頭菜等根菜,白菜、油菜苔、甘藍、花菜、青菜、芹菜、蒜苗、冬寒菜、茼蒿等葉菜,以及莴筍、青菜頭莖菜,應适時采收,防止抽苔、空心;如遇春旱,應适時追肥灌水。

(二)增施葉面肥。對大蒜、蔥類、韭菜、洋蔥等越冬蔬菜,除應及時追肥灌水外,還可結合葉面追肥适當增施抗凍劑以避免倒春寒的不利影響。

(三)加強育苗管理。對秋冬季進行播種育苗的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目前要做好苗床升溫保溫工作,一是适當噴施防凍劑和磷酸二氫鉀,以增強抗性,防止凍害;二是保持育苗棚的通風透光,防止徒長,培育壯苗;三是建好定植大棚,施足底肥,保證适時定植。蔬菜受凍後,不能立即閉棚升溫,要使棚内溫度緩慢上升,避免因溫度急驟上升而使蔬菜受凍組織壞死。及時剪去受凍的莖葉,以免組織發黴病變,引發病害。可用天達惡黴靈6000倍液,混加天達2116壯苗靈1000倍液,噴灑1-2次,確定快速康複。

三、果樹

(一)增施基肥。重視果園基肥的施用并且要早施、深施,以提高肥料的使用率。過冬肥應以腐熟、半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入氮磷鉀等速效化肥,采用開環形溝或挖槽的方法施入。

(二)樹幹塗白。果樹樹幹塗白,使樹幹增溫防凍,防日灼及殺死隐藏在樹幹中的病菌、蟲卵和成蟲。塗白劑的配制方法是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鹽1份,植物油0.1份,清水20份。

(三)地表覆寫。以稻草、麥草、枯草、玉米稭稈等覆寫于果樹行間,達到保墒增溫作用。

(四)根外追肥。對于越冬柑橘和枇杷,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含腐殖酸類、複合型核苷酸等葉面肥,提高柑桔和枇杷的防凍抗寒能力。

四、病蟲害監測防治

(一)小麥條鏽病。對已發生條鏽病的田塊和常年條鏽病早發區域采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政策,指導農民科學用藥,及時防治,将條鏽病的發生控制在初發階段。畝用25%科惠乳油30-40毫升或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克或40%禾枯靈75-100克。

(二)小麥蚜蟲。目前麥田群體大、随着溫度的回升,蟲害将快速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監測,一旦達到防治标準應立即用藥防治。畝用20%樂氰乳油100毫升或畝用3%啶蟲脒乳油100毫升或70%吡蟲啉3—4克。

(三)油菜霜黴病。畝用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100克或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或50%多菌靈50克。

(四)油菜菌核病。油菜花期(3月上旬)如遇氣候溫暖多雨,針對早熟及感病品種可在初花期用藥預防油菜菌核病。畝用50%速克靈50克或40%菌核淨40克或25%使百克20毫升。

(五)馬鈴薯青枯病。硫酸鍊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農抗401500倍液噴霧。

(六)馬鈴薯晚疫病。第一次預防噴藥時間應在揭膜後或植株生長高度達到25-30厘米時,預防藥劑可選用瑞毒黴或克露500-600倍液噴霧;如果田間發現有晚疫病株,應立即拔除病株并銷毀,同時用銀法利600倍液或福帥得20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1次,共2—3次。

(七)蔬菜類病害。重點防治蔬菜苗期病害,做到早發現、早預防。苗期病害可噴72.2%普力克水劑800倍加50%福美雙粉劑500倍的混合液,或用綠亨1号(95%惡黴靈)4000倍液澆灌。霜黴病和疫病用72%克霜氰、64%殺毒礬800倍噴霧;灰黴病用50%撲海因、施美特或速克靈600倍噴霧,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預防病害發生還要葉面噴施綠箭、華孚等1000倍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植株抗寒抗病能力。如遇陰天,盡量采用煙劑或粉塵進行防病,以減小棚内濕度,避免病害發生。

請各區(市)縣加強組織上司和技術指導,及時與氣象部門聯系,密切關注近期氣溫變化,做好目前田間管理工作。

農業生産技術

寒風侵襲 棚室保暖早進行

首先,注意牆體保溫,尤其是外牆保溫。目前來講,大棚牆體厚度的最低标準是當地最大凍土層再加上50厘米。

其次,後牆多層維護。這一點容易被菜農朋友忽視。大多數菜農認為,大棚後牆厚且堅挺,用不着維護,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大棚後牆處于背陽面,見光少,下雪後積雪融化較慢,融化後的雪水滲進大棚後牆中,勢必影響後牆牢固性,降低棚溫。是以,建議可用廢塑膠薄膜與無紡布将後牆覆寫起來,這樣冬季不僅能防雪水,還能大大提高後牆保溫效果。

其次,大棚後屋面的保溫也至關重要。建議年久失修的大棚後屋面進行翻新,除了更換該部分保溫材料外,用一幅塑膠薄膜加以包裹,既保溫、防風,又防雨雪浸濕,效果不錯。

棚内和棚面保溫多法進行

首先,棚面要采用多層覆寫保溫。遇連陰雨雪或寒流侵襲時一定要在溫室内雙層覆寫或在溫室前面加蓋草苫外加一層塑膠薄膜。利用草苫+棉被外加覆膜的方式,晴天夜間室内溫度比不加薄膜可提高1℃~2℃,雨雪天可提高2℃~4℃。有些有經驗的菜農通過棚内設棚或在蔬菜行間鋪

地膜、麥糠、麥

穰等的辦法,提高棚溫,促進根系生長。

其次,懸挂反光幕。因為室内溫度的上升主要依賴于太陽光,是以太陽光線入射量增加會明顯地提高棚内溫度,是以,除采用無滴膜、正确調節建築方位、減少建築材料的遮陰、經常保持棚膜清潔外,使用反光幕可使棚室内溫度提高1℃~2℃。在管理上,冬春生産應在晴天日出後1小時左右,及時拉開覆寫物見光,即使陰天或低溫天氣,也應适當揭開草苫等覆寫物,以争取光照,提高室溫。連陰雨雪轉晴後,應注意蔬菜緩苗,間隔拉草簾及葉面追肥,以減少葉面蒸騰,防止植株萎蔫。

另外,有條件的菜農也可在棚内放電暖器,提高棚内溫度。另外有菜農在棚内設定加熱燈泡,也能對提溫起到一定的作用。

棚前臉保溫

低溫季節,大棚前臉問題很多。由于前臉的“┓”型構造,棚膜内部水珠在前臉滴落,造成濕度過大;卷簾機頻繁從此處爬升落下對棚膜造成磨損,出現大量破損孔,導緻前臉透風透氣,保溫性降低。是以,在冬春低溫季節,前臉蔬菜長勢普遍較差,也常成為病害隐藏地和傳播源。

是以,提高大棚前臉的密閉性,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棚前臉處挖設“防寒溝”,可減少熱量損失,尤其是有利于棚前臉處的蔬菜生長。

其次,前臉骨架要安裝平整,并且對于前臉和骨架要全部進行軟包。保證前臉骨架的平整性可通過在前臉鋼管上焊接角鐵來實作,通過整齊的角鐵卡住骨架頂端來實作骨架的整齊。前臉的立柱、鋼管以及骨架頂端都要用舊衣物、廢舊布料等軟料進行包裹,防止在棚面覆寫物的擠壓下,前臉有硬物硌壞棚膜。

再次,在前臉外側鋪防護簾。防護簾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舊草簾,一種是無紡布。不過使用無紡布作為防護簾的效果更好一些。其安裝方法為:首先确定無紡布的寬度,上端一般超過前臉拐角20厘米左右,底部到達地面後留餘20厘米。然後在無紡布頂側穿上一條鋼絲,緊固住一頭,另一頭可拆卸。使用時拉起保護前臉,不用時放落到地面上。

另外,為了提高防護效果,可以在前臉拐角處受磨損最大的地方再鋪一層薄膜,也可以在前臉内部安裝隔溫膜,阻擋從破損處進入的冷空氣。

東西山牆保溫

大棚兩側山牆的保護一般都是用塑膠薄膜覆寫,一來防止雨水沖刷、破壞牆體,二來可以阻擋大風穿透牆體,利于棚室保溫。但是,菜農在上棚收放草苫、放風等農事操作時,很容易将山牆上的薄膜踩破。薄膜出現漏洞後,不僅保溫效果會受到影響,雨水也會順着破洞沖刷牆體,造成破壞,影響山牆的使用壽命。

對于這種情況,建議在棚山牆的薄膜上面再覆寫一層無紡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上、下棚時直接踩踏薄膜,還能抵禦冬天的寒風,給大棚保溫,既省心又實用。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層無紡布一定要固定好,可用廢棄的水泥柱加以壓實,防止被大風刮起。

棚口的保溫

不同地區的大棚門口設定不一樣,有的設在前臉處,有的設在山牆後側,有的則設在後牆頭上。棚口設在前臉處的,建議在門外面蓋一床草苫或保溫被,以減少熱量外散;棚口在山牆後側的,則可在通道兩側各設定保溫被門簾;設定在後牆上的,最好建造一間棚頭小屋,既可以當做儲物間,又可避免冷風吹進棚。

連結:寒潮後棚室蔬菜管理要點

避免溫光劇烈變化逐漸增加光照,提高棚溫,避免環境變化過快。寒潮過後,天氣晴朗,光照強烈,溫度升高快,而植株尚未恢複,過快升溫隻會加重蔬菜受害,要循序漸進地增加光照,提升氣溫,保證葉片功能逐漸恢複。若是菜農在冷害或者凍害,晴天後立即提溫,導緻棚内溫度過高,前後變化過于劇烈,葉肉組織受害後沒有時間恢複,反而受到高溫影響,危害進一步加重,出現葉片幹枯等症狀。

加強肥水管理植株受冷害後,不要立即澆水追肥,可在天氣轉好後3-4天,追施懸浮鈣、養根素等,配合高氮全水溶性肥料,促進根系再生。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葉面追肥,可在受害後立即噴灑懸浮鈣1000倍、海藻酸500倍、白糖200倍等,可立即補充葉片營養,促進葉片功能恢複。

及時防治病蟲經過冷害後,蔬菜抗病性降低,易引起病害流行,如灰黴病、根腐病等,應當注意及時進行病害防治。真菌等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病害,可以用空氣消毒片熏棚,減少病菌傳播。若病害已經發生,要提前用藥噴霧,不要等到病害暴發後再防治。

預防藥害連陰天轉晴後,棚室蔬菜注意不能立即噴容易出現藥害的化學農藥。蔬菜的葉片由于連陰天長時間光合作用差,甚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緻使蔬菜葉片變薄、黃而嫩、纖維組織柔弱,耐藥性較差,此時噴藥很容易對蔬菜造成傷害。是以,連陰天突然放晴後,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急于噴藥,最好在天晴1~2天再噴藥,此時蔬菜已适應了環境變化,抗逆能力加強,也就不會再出現藥害了。

大棚“前臉”環境差早點改善早受益

@菜農甲:一到低溫季節,大棚“前臉”就成了病害重災區,一旦防治不及時,就會由此向棚内蔓延。我種植的蕃茄,前幾天發現大棚“前臉”處,少數果實腐爛有臭味,由于數量少,就順手摘掉扔到棚外去了,還沒來得及用藥,誰知陰雨天後,爛果的數量随即多了起來。

@菜農乙:我的大棚下挖1.5米,到了冬季,“前臉”處見光少、濕度大、溫度低,這樣的環境,不适宜蔬菜生長,反而利于病害的發生。每年早春茬蔬萊定植後,“前臉”處的蔬萊長勢瘦弱,留果能力差,對大棚整體收益影響較大。

@菜農丙:冬季大棚“前臉”處溫度低,蔬菜長勢弱,整體抗性差。若在留果時,不考慮植株長勢,和健壯植株一樣留果,就會使得植株負擔更重,感染病害的幾率更大一些。

正如菜農朋友所說,冬季大棚“前臉”處溫度低,濕度大,除了環境因素之外,也有菜農自身的不當操作,如棚膜流滴性差,盲目增加種植密度,植株緊靠“前臉”處等等,都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長。那麼,如何改善前臉處環境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降低種植密度

相對于拱棚來講,大棚有效種植面積小,是以,菜農在種植時,總會将邊邊角角的地方利用起來,如後牆、“前臉”等地方,也會種植上蔬菜,尤其是“前臉”處,植株不僅緊靠前臉牆體,而且還在操作行内也進行了定植,增加了種植密度。

增加“前臉”蔬菜種植密度,對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5米以内的,影響較小,但對于下挖深度深的,蔬菜受光時間短,植株間郁閉。建議菜農應根據棚室條件,适當調整種植密度,確定植株間透氣性好,均勻受光。

降低濕度

由于棚膜具有流滴性,若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導緻大棚“前臉”處成為棚膜水的聚集處,就會導緻此處植株長時間處于高濕環境中,誘發各種病害。建議菜農通過使用薄膜、無紡布等覆寫“前臉”牆體,或者直接用水泥闆進行固定,同時,設定引流裝置,将棚膜水流引至棚室一端。

提高溫度

“前臉”處溫度變化明顯,溫度低于棚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寒潮來臨時,“前臉”處溫度會更低,常使蔬菜受到凍害。建議菜農應采取額外措施,如内部懸挂薄膜,白天放下,夜間挂起;同時,大棚“前臉”外側,下放保溫被後,再覆寫一層無紡布或者舊草苫,都會起到保溫作用。

李子休眠期來臨 冬季修剪正當時

李子屬于落葉果樹,時下即将進入其休眠期(12月下旬-2月上旬),越冬管理重點即為冬季修剪。重慶地區由于地形、氣候原因,主推開心形樹形,定幹40-60公分。留3-4個主枝,均勻分布,拉枝開角50-60度,每個主枝左右排列3-4個側枝,在側枝上配備适量結果植組。幼樹定幹後冬季宜輕剪緩放,在主枝上每30-40公分留一長枝,過密時要疏掉部分枝,以利于通風透光;盛果期樹冬剪以疏為主,盡量使枝條30-40公分一個,從基部剪掉過密枝、病蟲枝、交叉枝,剪掉老枝留下新發枝;衰老樹要及時回縮、重剪或疏剪,對一些明顯衰老的大側枝可以從基部鋸除,能從傷口附近抽生新枝,可培養新的結果枝組,同時還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修剪過程中剪口較大的部位均勻塗抹愈合劑進行防護處理,修剪後及時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清園,并在開春後進行樹幹塗白,防治病蟲害。

冬季如何防止大棚幼苗凍害

棚室蔬菜定植前逐漸鍛煉幼苗,可提高幼苗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經過鍛煉的幼苗抗寒力和耐旱力增強,定植後緩苗期短。

棚室蔬菜定植前逐漸鍛煉幼苗,可提高幼苗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經過鍛煉的幼苗抗寒力和耐旱力增強,定植後緩苗期短。其具體方法如下:

在定植前7~10天逐漸降低育苗場所内的溫度,控制水分,停止加溫,如果用電熱線加溫育苗,應停止通電,逐漸加大通風,逐漸撤除覆寫的草簾,到定植前3~4天應全部撤掉。白天育苗場所内氣溫控制在15℃~20℃,夜間5℃~10℃。一般這一段時間不要澆水,如果午間個别地方的苗子出現萎蔫現象,隻能在萎蔫的地方随時少澆點兒水,使苗緩過來即可。不要大量澆水,防止濕度過高導緻幼苗徒長。

在鍛煉幼苗階段,要防止幼苗發生凍害。應經常注意收聽當地天氣預報,遇有寒流時,應當随時做好防寒保溫工作。為了防止苗期遭到凍害,應提高幼苗的抗寒力,增強光照,控制水分和合理施肥。同時,注意防寒保溫工作,尤其有寒流的天氣,更應注意。還應防止雪水、雨水滲到苗床裡。早晨揭開草簾要注意幼苗變化,發現幼苗有輕微凍害,應及時采收措施。

新技術助力越冬菠菜施肥

施足基肥。越冬菠菜生育期較長,為了防止脫肥,基肥必須施足。一般以有機肥和應施的全部磷、鉀肥做基肥全層施入,然後整地作畦。

控制氮肥。越冬菠菜越冬前的肥水管理标準在于保證菠菜在越冬前長出4-5片真葉。因為4-5片真葉的菠菜抗寒性能最強,過大或過小都易遭受凍害。是以,如果播期合适,積肥充足,越冬前要适當控制氮肥的施用,防止秧苗徒長,幹物質和糖分積累量減少而遭受凍害。如果播種過晚或地力不足,可以考慮追施氮肥,促進秧苗生長,以保證菠菜以适宜的苗齡越冬。

及時追肥。越冬後必須在菠菜抽薹開花前進行。因為此時追肥,可以延長菠菜抽薹開花時間,有利于提高菠菜的産量和品質。追肥必須配合噴施蔬菜壯莖靈同時進行,可激活植物生态生長正能量,拓寬植物導管路徑,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産量和品質。

慎用铵态氮肥。菠菜對铵态氮肥敏感,越冬菠菜的生産季節正值秋冬和冬春交界時期,此時土溫低,土壤的消化作用很弱,是以最好少用铵态氮肥,适當多用硝态氮肥。

畜牧水産技術

冬季主要魚病的防治

冬季水溫低,魚活動減少,攝食少,魚病發生相對也少,是以魚病的防治極易被人們忽視。其實,冬季也是魚病發病率較高的季節,如果不加強防範,就會給漁業生産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尤其對高密度的魚種越冬池的危害就更嚴重。現将冬季經常出現、危害性較大的幾種魚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赤皮病

本病由熒光假單胞菌侵染引起。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條末端腐爛,有“蛀鳍”現象,有時魚的上下颌及鰓蓋也充血發炎,甚至出現“開天窗”現象。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衰弱地獨遊于水面。該病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鲫魚、團頭鲂等。

防治方法:(1)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強力菌毒殺”50毫升全池潑灑,每隔15天潑灑一次,可以起到預防效果;治療時,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強力菌毒殺”100毫升全池潑灑,如病情嚴重,隔日再潑灑一次;(2)用“強力菌毒殺”藥浴,濃度為0.3毫克/升,藥浴10分鐘。

水黴病

該病主要發生在魚類剛進入越冬池的一段時間内,因并塘或拉網時魚體受傷,鱗片脫落,水黴菌入侵所緻。病魚體表菌絲大量繁殖,生長成叢,呈棉絮狀,白色或灰白色。菌絲破壞魚體組織,皮膚黏液增多,使病魚煩燥不安,遊動失常,遊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後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1)防止在捕撈、運輸及放養過程中魚體受傷;(2)魚類下塘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魚體,并注意放養密度适宜;(3)預防時,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毒菌淨”100克化水全池潑灑;(4)治療時,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毒菌淨”150克全池潑灑。每千克飼料拌“毒菌淨”10克投喂,每天2次,連續使用5天。

小瓜蟲病

此病由多子小瓜蟲寄生于皮膚和鰓部引起。病魚體表、鳍條或鰓部等處肉眼可見許多小白點,嚴重時,魚體覆寫一層白色薄膜。病魚體消瘦,遊動遲鈍,浮于水面,有時群集繞池,魚體不斷和其他物體摩擦,不久即批死亡。

防治方法:(1)預防時每畝水深1米用“殺蟲星”10毫升~15毫升稀釋2000倍全池均勻潑灑;(2)治療時每畝水深1米用“殺蟲星”20毫升稀釋2000倍全池均勻潑灑。

三代蟲病

該病是由三代蟲侵入皮膚、鳍條、鰓部引起的,嚴重的病魚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澤,狀态不安,常狂遊水中,主要危害幼魚。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加強日常飼養管理;(2)魚種放養前用20×10-6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分鐘~30分鐘。

斜管蟲病

該病由斜管蟲寄生于魚體皮膚或鰓而引起。病魚體表和鰓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形成淡灰色薄膜,影響魚的呼吸機能,使魚因呼吸困難而死。主要危害越冬魚種和親魚;魚苗患病時,有時有拖泥症狀。防治方法:采取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粘孢子蟲病

該病由粘孢子蟲侵入引起。粘孢子蟲往往大量侵襲皮膚、鰓瓣,寄生在鰓表皮組織裡不斷生長繁殖,形成許多灰白色的點狀的胞囊,使鰓組織受破壞,影響魚的呼吸機能,嚴重感染,使魚緻死。

防治方法:預防:(1)用生石灰125千克/畝徹底清塘,以殺滅淤泥中的孢子;(2)用石灰氮100千克/畝清塘殺滅;(3)魚種放養前,用500×10-6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鐘。治療:(1)用0.5~1×10-6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連用2天~3天為一療程,連續使用兩個療程。治療鯉魚碘泡蟲病有效;(2)用1~2×10-6滅孢靈全池潑灑,可有效防治此病。

萎癟病

該病是由于缺乏營養引起的。病魚表現為身體瘦弱,肋骨顯露,頭大尾小,遊動無力,在天氣晴朗的中午,常靜止地浮于水面曬太陽,受驚時下沉緩慢,此病輕則影響魚種品質,重則引起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1)加強投飼管理,冬季不停食,隻要水溫上升到10℃,便繼續投喂,一般以精料為主,投喂量占在池魚體重3%~5%為宜;(2)飼料中添加一些營養保健劑,如每千克飼料中添加1克水産專用維生素C,可以增強魚體免疫力,增強攝食能力,有效預防該病發生。

錨頭蚤病

該病的病原體為多态錨頭蚤、鯉錨頭蚤、鲩錨頭蚤等,主要寄生在魚體上,使周圍組織發炎紅腫,影響吃食和呼吸,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可殺滅錨頭蚤幼蟲;(2)放養魚種可用10~20×10-6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分鐘~30分鐘;③用青松毛或楓楊樹葉,每畝用藥10千克~15千克,紮成5捆~6捆,挂在食場周圍。

生豬過冬管理要點

加蓋塑膠。在圈舍内扣建塑膠棚。塑膠棚透光性好,能聚溫,可提高舍溫5℃~7℃左右,同時塑膠棚又有投資少,制作簡便,見效快等特點。農戶分散養豬一般可按圈舍模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在圈舍上方扣建脊形、傘形、拱形或單坡向陽式的塑膠暖棚。靠南面上方留一活動通風窗供調節溫度與換氣之用,及時通風換氣。塑膠棚透光聚溫,可提高舍溫5℃左右,有利于豬的生長和增重。入冬後,豬舍必須堵風洞,挂草簾,糊窗戶,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縫、缺口、破頂等風口吹進“穿堂風”和“賊風”。

豬舍加保溫層。封閉式豬舍天棚高度距離地面1.8~2米,棚上加鋸末和稻殼,地面鋪墊草供豬躺卧。天棚每兩間留一通風口、以排出舍内氨氣和潮氣。

豬舍保持幹燥。豬舍的濕度越大、豬就越感覺寒冷;并極易引起豬的皮膚病、呼吸道疾病、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為防潮濕、防漏雨,舍内要勤墊勤換幹草和松土,要讓豬定點排糞尿,保持豬伏卧處潔淨和幹燥,給豬提供舒适的生活環境、以促進冬季豬的生長發育和健康。

增加飼養密度。飼養密度大時,每頭豬的占地面積縮小,躺卧時可互相體貼取暖。同時,豬飼養密度大時它們的身體散熱量也加大,這樣有利于提高豬舍内的溫度。

增設床闆。在小豬階段,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木闆、竹闆、加厚纖維闆等溫暖性床闆,沒有條件的地方可鋪設水泥預制闆。

增加喂料次數。增加喂料次數的目的是相對增加采食量,以填補由于溫度低造成豬體内脂肪、肌肉代謝産熱造成的體重虧空。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定次飼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可在原來飼料能量水準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大豬低點,小豬高點。小豬可添加油脂類高能飼料,大豬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飼料在配合料中的數量。

寒潮來襲,這樣照顧羊群

寒冷的日子如約而至,此時的牧草多半枯萎,營養價值較低,而這時又正值多數母羊懷孕期,育成羊則進入第一個越冬期,羊群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較多,一旦飼養管理不當就很容易掉膘。專家提醒:生産上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修繕羊舍羊舍要求坐北朝南、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幹燥衛生、保暖性能好,確定屋頂不漏雨、四面不透風、地面不潮濕。對漏雨、透風的羊舍要及時修善。在羊舍出口和通風口挂上草簾或棉門簾,防止“賊風”入侵。

合理放牧冬季除大風雪天氣外,應堅持每天放牧,特别是在初冬,幹樹葉仍比較豐富,耐寒植物也有生長,這時要抓緊放牧,晚出早歸,讓羊盡量多采食一些青草。放牧時,要選擇避風向陽、水源較好的牧地,堅持頂風出、順風歸,使羊對寒冷逐漸适應。

及時補飼在枯草期,羊群僅靠放牧很難滿足營養需要,宜實行半日放牧、半日補飼。這樣,既可以減少體力消耗,又有利于保膘、增膘。冬春補飼幹草,多為花生秧、豆稭、野草等,一隻成年羊每天補飼0.5~1.0公斤。如果羊數量少,可将草放在筐裡,再把筐吊起來飼喂;羊數量多時,可自制草架喂草,還可把草捆起來,吊在羊能吃到的高度喂給。補飼精料可用谷粉、玉米粉、米糠、豆餅等組成混合精料,在晚上一次喂給,每頭成年羊每天喂0.2~0.3公斤。

注意保胎懷孕母羊要注意做好保胎工作,放牧時不要過分疲勞,要慢走,不跳溝壕、不爬陡坡、不走冰道、不使羊群受驚吓;歸牧時要控制好羊群,避免緊追急趕;出入圈門要穩,嚴防擁擠造成流産。

如何提高冬季養鴨效益

冬季養鴨,由于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容易出現生産成本高、成活率低、經濟效益不理想等情況。筆者根據多年調查及實踐,介紹提高冬季養鴨效益需要解決好的問題。

衛生和消毒

衛生消毒工作是養鴨基礎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進入冬季,天氣多變,雨雪天氣多,氣溫下降,造成鴨适應能力和機體抵抗力降低。是以,衛生消毒工作必須做到及時、徹底、有效。特别要注意中小鴨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防止中小鴨感染疾病和前期生長不良。每天對中小鴨舍進行帶鴨消毒,有利于鴨舍地面、墊草和空氣的淨化,防止中小鴨通過呼吸道和損傷皮膚感染鴨傳染性漿膜炎等多發病。

冬季鴨群的生活空間大多在室内,鴨舍室内衛生的清潔是解決冬季養殖整體衛生水準的關鍵。實踐證明,墊草幹燥衛生直接影響商品鴨增重和料肉比。濕的墊草會産生大量氨氣,造成鴨舍空氣污染,導緻鴨群疾病流行,影響生長發育。

溫度和通風

冬季要正确解決和處理溫度、通風問題以及二者的關系,将直接影響整體生産水準的發揮。一般養殖場,保溫主要靠簡易的爐火、農膜等來調節,要按照技術标準要求,嚴格調整不同日齡鴨的室内溫度。7日齡之前,溫度34℃~27℃;8日齡~21日齡,溫度26℃~18℃;22日齡至出欄上市,常溫(15℃~20℃)。

通風與否應根據鴨舍氨氣和二氧化碳濃度來定,一般進入鴨舍未感到刺眼和呼吸困難等情況,并且溫度适宜,可采用在鴨舍頂棚上方安全通風設施開一個小通風孔進行小氣流通風;若進入鴨舍感覺刺眼和呼吸困難時,說明空氣中的氨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應查找原因,如墊草的幹燥程度、飲水采食器的衛生狀況、消毒等情況。有問題應及時處理,同時打開頂棚通風設施或通風孔,進行大氣流通風,切忌進行縱橫向通風,造成室内溫度驟然降低,導緻鴨群感冒。

飲水和水溫控制

水是鴨生長過程中必需的物質,應始終保證給鴨提供容易攝取、清潔衛生的飲水,同時注意飲水的溫度,特别是育雛期間鴨的飲水溫度。雛鴨理想的飲水溫度在20℃~25℃;中成鴨理想的飲水溫度在10℃或略偏上為好。切忌冬季讓鴨飲冰水。如果鴨飲水量降低,24小時~28小時就會引起鴨進食量降低,進而影響生長速度,同時鴨群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會相應降低。

本周農事2019年1期

動動手指轉發、分享

如你身邊有農業故事,歡迎推薦或投稿

聯系電話:84985020

郵 箱:[email protected]

本周農事2019年1期
本周農事2019年1期

微信名稱:金堂農林

本周農事2019年1期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