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众说纷纭,咱这里按下不表。朱棣前脚刚走,官府立即在旧都南京设立了“鲥鱼厂”。对于明朝的“厂”,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皇家的监察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作为皇室的直属机构,特别是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权柄极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浓重的一笔。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鲥鱼厂是个什么机构?

朱棣应该是喜欢吃鲥鱼的吧?
首先它自然也是为皇家服务的职能机构,只不过是对鱼不对人,它专门负责向北京的皇室贵胄进贡新鲜的鲥鱼。对于朱棣来说,迁都北京,是再随意不过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藩地,算是皇帝的第二个故乡,可对于皇室的其它成员和后宫佳丽们来说,扎根南京老城这么多年,习惯了江南的风土人情,说迁都就迁都,楞谁都不好受。
从南方迁往北方,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吃这方面,江南人有着自己的做派和坚持,而作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就是当时那些皇室贵胄们无法割舍的食材代表。
养殖的鲥鱼
鲥鱼的情况非常特殊,作为洄游性鱼类,虽然幼鱼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但成年的鲥鱼一般只生活在海里,每年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逆江水而上去繁殖地产卵,而繁殖期的鲥鱼也达到了它口感的巅峰时刻。唯一的问题就是鲥鱼季实在是太短了,也就是五月份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过时不候,更显鲥鱼的珍贵。
因为当时保鲜条件受限,只能做到用冰保鲜。鲥鱼厂的鲥鱼基本走的是水路,顺着京杭大运河,从五月中旬出发,鲥鱼船昼夜兼程,不断更换冰块,也只能在六月下旬到达北京。也不知道过了一个月,鲥鱼的口感,可对于背井离乡的明朝皇室来说,形式反而大于本身的滋味。这一个小小的鲥鱼厂消耗的财力和人力已经够得上奢靡了。
京杭大运河的繁华已难再现
没过多久,皇室又发现民间推崇的富春江的鲥鱼比长江鲥鱼更胜一筹。没办法,长江的鲥鱼又让位给富春江鲥鱼,成为鲥鱼厂的目标,而这一产地距离上的改变,也让“鲥鱼快递”的成本拔高不少。昔日有杨贵妃为荔枝,而明朝皇室也不能免俗,为这每年一季的鲥鲜,劳民伤财。
民间对于鲥鱼的追求虽然不如皇室这般惊世骇俗,却也在皇室和名仕的推动下发展出独特的食用文化。到了近代,在鲥鱼还有鱼汛的时候,但凡有点实力的家庭都争相吃鲥鱼,特别是那些名门望族更是在吃的花样上是颇有心得。
估计很多鲥鱼的吃法都已失传 图片来源网络
是不是自由恋爱不知道,反正儿子第一次带了准儿媳进门,准婆婆肯定得试试这姑娘有几斤几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她下厨做一桌菜来检验一下。是不是民间惯例也不知道,反正是一条新鲜鲥鱼马上就到位了,下人们都猫在后厨门口,看未来的姑奶奶怎么对付。
未来姑奶奶上来就开始刮鲥鱼的鳞片,连下人们都知道这鲥鱼的鳞片才是精华所在,当即就被下人看穿了出身。准婆婆房里的下人,看到这里就马上去汇报了。准婆婆听后的脸色自然非常不好看,儿子嘴里的大户人家姑娘肯定注水了,但又不好发作,只能吃完这顿饭再做打算。
大户人家讲究的东西太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入席之后,待鲥鱼上桌,众人皆惊!鲥鱼的鳞片晶莹剔透,被丝线串成长串,一串串叠在鱼身上,油脂将滴未滴,这吃法可是闻所未闻啊。准婆婆当即了然,这就是传说中的会吃鲥鱼的大户人家啊!这心里的滋味真是比吃了鲥鱼还要美。
最近听闻一则鲥鱼的消息,说是有渔民捕到了一条正宗的长江鲥鱼,第二天就出现在了上海某私房菜馆的餐桌上。是不是正宗鲥鱼我们已无法知晓。历史中的鲥鱼,如今早已在国内绝迹,甚至连人工养殖的机会都没有。如今市面上虽然有养殖的鲥鱼出售,可这鲥鱼早已不是当年的长江鲥鱼或者是富春江鲥鱼,而是东南亚的长尾鲥或者美洲西鲱。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条见证历史风云的鲥鱼,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今生都已无缘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