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牡丹区江庄村刘锡建:传承家风构和谐

牡丹区江庄村刘锡建:传承家风构和谐

(田征 江富山)在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江庄村,村民们只要提起刘锡建一家来,都说他家祖祖辈辈就恪守着“家和万事兴”的古训,祖祖辈辈和邻里乡亲和睦相处。刘锡建受祖祖辈辈家风家教的熏陶,现在,刘锡建一家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幸福美满,其乐融融。这让街坊邻居羡慕,交口称赞。

刘锡建和妻子陈爱梅都是60多岁的人了,他们相敬如宾。为了让儿子儿媳干好工作,就主动承担了照顾孙子、孙女,对孙辈爱护有加。他们对孙辈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导孙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礼貌待人。还每天给孙辈讲故事、做手工、教儿歌、背古诗等,使他们在幸福快乐中茁壮成长、学到知识。每天儿子、儿媳从厂里下班回到家,陈爱梅就会亲昵地说:“你们工作一天啦,累不累?快到屋里歇歇、洗洗脸、喝杯水,我来做饭。”2017年,陈爱梅腿部患有静脉曲张,走路困难,经医生检查,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儿媳们争先恐后地缴纳医疗手术费。手术后,儿媳们轮流陪护,给婆婆洗脸梳头、洗衣买饭。医生、护士都夸陈爱梅的儿媳好。

陈爱梅出院后在家中调养,儿媳妇们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直到完全恢复健康,儿媳们才回单位上班。每逢节假日,儿子儿媳就赶忙回家来看望老人,不是给老人买衣服,就是带回各种特产食品,陪老人说话、拉呱、看电视。平时,陈爱梅在家也总是闲不住,她在院里种一些玉米、黄豆,还有时令的青菜、大蒜。然后把一些能腌制的雪里红、胡萝卜、韭菜花等蔬菜,洗净、晾干、切碎,装进大开口的玻璃瓶里,腌制成咸菜,只要儿子儿媳们回家来,便让他们每家带个一两瓶回去。这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久而久之,儿媳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了。

江庄村委委员、妇女主任李凤玲当着陈爱梅的面说:“大娘,您的两个儿媳都是安徽人,她们对您这么孝顺,您真幸福。”陈爱梅自豪地说:“两个儿媳都是俺的贴心小棉袄,虽不是闺女,却胜似闺女,儿媳来到俺家,就是一家人。儿媳对俺孝敬,俺更应该让儿媳时时处处事事感到家庭的温暖。”

牡丹区江庄村刘锡建:传承家风构和谐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温暖。刘锡建夫妻,在照顾好孙子、孙女,处理好儿媳关系的同时,还要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由于刘锡建兄弟姐妹各家有各家的事情,他们除了双休日回家看望老人,其它时候基本上不回老家,于是,刘锡建夫妻就叫父亲和他们一块儿吃住。刘锡建的父亲是一位退休教师,喜爱读书阅报、爱好书法,于是,刘锡建就去文具店买来笔墨纸砚,去邮局订阅报纸杂志,使父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生活充实、有滋有味,享受着天伦之乐。

俗话说:邻居处得好,胜似捡个宝。刘锡建夫妻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谁家有事需要帮忙,有求必应。刘锡建说:“与人为邻,以善为邻,这样才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其实,邻里之间的概念很简单,就是彼此的帮助、信任、理解和宽容。”这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人生哲理。

“刘锡建一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家风,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江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波感慨地说,他们一家是书香世家,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人的希望,对后代人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风。他们一家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成为街坊邻居学习的好榜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