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实社会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

在看了一遍鲁迅写的故乡之后深受感触,很多场景历历在目,可谓是记忆犹新。鲁迅笔下的闰土和杨二嫂更是代表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一大部分人的境遇和心态。

岁月严寒,回到了距离自己两千多里的故乡。故乡是曾经的故乡,而我再也不是故乡所熟悉的人。当我再一次见到久别二十多年之后的闰土,印象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范围。少年时期的闰土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项带银圈,是一个充满活力且浪漫天真的活泼少年,而如今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黄的圆脸同时印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双手也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圆润的手,更像是松树皮了。

现实社会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

这些都能够深刻而又清晰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底层老百姓的身影,民国时代的中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却始终处于兵荒马乱中,兵匪、苛捐杂税、官员压榨再加上家庭中供养的子女多,对中年时期的闰土来说已经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对他来说能够填饱自己和自己子女的肚子才是更现实的任务。

现实社会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今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何尝不是现代版的中年闰土,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更像现代版的三座大山,很多时候我们不敢休息、不敢轻易离职、不敢对自己的雇主说声不,我们再见到自己的老板时的诺诺喂喂何尝不是中年闰土见到鲁迅那一声客气老爷的翻版。在这个金钱与利益充斥着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我们又岂能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

故乡里面的杨二嫂更是现实社会中很多人的一面镜子。年轻时代的杨二嫂经营着一家豆腐店,因为自身姿色不错且能花言巧语,杨二嫂的豆腐店生意相当的火爆,在当地人的眼中她就是豆腐西施。而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杨二嫂的腰围胖了一圈,面色也暗淡下来,豆腐店的生意也开始一落千丈,生活中的杨二嫂开始变得斤斤计较、贪图小利,穷尽一切方法从周围邻居捞点好处,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何其少已,我周围的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刻苦钻研赌计、妄图在赌博中发家致富,不顾脸面,心狠手辣,为了赢钱宁可丢掉尊严和人格。一个个杨二嫂的盗版在这个现实社会活灵活现。

现实社会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

写到这里也许是我的理解力和观察力不足以写出一篇具有启示意义的文章,也许是我根本不具备一个作家的写作能力,我只是一个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者,一个境遇如中年闰土般的木偶蜡像,行尸走肉的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用尽全力才能勉强活下去的底层老百姓。但是人活着终究要有梦想和希望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