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實社會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

作者:年到三十農民工

在看了一遍魯迅寫的故鄉之後深受感觸,很多場景曆曆在目,可謂是記憶猶新。魯迅筆下的閏土和楊二嫂更是代表了我們當今時代的一大部分人的境遇和心态。

歲月嚴寒,回到了距離自己兩千多裡的故鄉。故鄉是曾經的故鄉,而我再也不是故鄉所熟悉的人。當我再一次見到久别二十多年之後的閏土,印象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範圍。少年時期的閏土面色紅潤、精神矍铄、項帶銀圈,是一個充滿活力且浪漫天真的活潑少年,而如今卻早已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少年閏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黃的圓臉同時印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腫得通紅,雙手也再也不是我記憶中的圓潤的手,更像是松樹皮了。

現實社會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

這些都能夠深刻而又清晰地反映出那個時代底層老百姓的身影,民國時代的中國雖然結束了封建帝制,卻始終處于兵荒馬亂中,兵匪、苛捐雜稅、官員壓榨再加上家庭中供養的子女多,對中年時期的閏土來說已經徹底喪失了生活的希望,對他來說能夠填飽自己和自己子女的肚子才是更現實的任務。

現實社會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

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曾經照今人。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今天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何嘗不是現代版的中年閏土,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更像現代版的三座大山,很多時候我們不敢休息、不敢輕易離職、不敢對自己的雇主說聲不,我們再見到自己的老闆時的諾諾喂喂何嘗不是中年閏土見到魯迅那一聲客氣老爺的翻版。在這個金錢與利益充斥着社會每一個角落的,我們又豈能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

故鄉裡面的楊二嫂更是現實社會中很多人的一面鏡子。年輕時代的楊二嫂經營着一家豆腐店,因為自身姿色不錯且能花言巧語,楊二嫂的豆腐店生意相當的火爆,在當地人的眼中她就是豆腐西施。而如今随着年齡的增大楊二嫂的腰圍胖了一圈,面色也暗淡下來,豆腐店的生意也開始一落千丈,生活中的楊二嫂開始變得斤斤計較、貪圖小利,窮盡一切方法從周圍鄰居撈點好處,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會何其少已,我周圍的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刻苦鑽研賭計、妄圖在賭博中發家緻富,不顧臉面,心狠手辣,為了赢錢甯可丢掉尊嚴和人格。一個個楊二嫂的盜版在這個現實社會活靈活現。

現實社會又有多少中年人如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

寫到這裡也許是我的了解力和觀察力不足以寫出一篇具有啟示意義的文章,也許是我根本不具備一個作家的寫作能力,我隻是一個客觀世界的真實記錄者,一個境遇如中年閏土般的木偶蠟像,行屍走肉的遊走在城市的邊緣,用盡全力才能勉強活下去的底層老百姓。但是人活着終究要有夢想和希望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