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2021年3月19日下午2点,于广州家博会9.2 B20智能睡眠展讨论区,今日家具联合中国家博会举办的现代启示录丨智能时代设计的思与辩论坛圆满结束。

论坛邀请了:

厦门D.House设计生活体验馆,一横一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 张玮

如翌家居,袁媛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袁媛

服务设计博士,MPPsleep 睡眠科技创始人,原腾讯系碳云智能VP副总裁 刘奕彤

沣茂设计Femo Design Studio创始人,D2M设计样策展人 王树茂

moidesign联合创始人,INNERFACE子品牌主理人 李乐

以设计师视角探讨智能时代的设计挑战和机遇,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将会以何种姿态迎接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论坛开场,今日家具出版人,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阎栋先生说道:“中国的智能床垫大约从2014年左右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过了7、8年的时间,所有的技术、产品对智能床垫的推进,到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去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的床垫企业都在推智能床垫,倡导智能睡眠,所以今天做了一个这样的特色展。

在我们看来2021年是智能睡眠的元年,期待未来设计师们,智能睡眠的参与者,床垫企业能够共同推动智能睡眠产业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越来越优质健康的睡眠体验。”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今日家具出版人,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阎栋

随后,由刘奕彤博士和王树茂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了《科技为智能生活提供无限可能》、 《睡眠方式的演变》的主题分享。

刘奕彤

服务设计博士

MPPsleep 睡眠科技创始人

原腾讯系碳云智能VP副总裁

为什么中国要强力推进智能?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生物科学、信息学带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时代。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作为MPPsleep 睡眠科技创始人,刘奕彤对于睡眠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我们设计师有一个产品设计的效应,比如说一个杯子,你以为就是设计一个杯子吗?你是为人设计一个喝水的方式,可能不是一个杯子,比如床当然是用来睡的,如何睡,如何快速如谁,其实是一个脑科学的问题。”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睡眠与产业相结合,刘奕彤说道:“无论是弹簧,乳胶床垫,其实处理的是材料学,工程学的问题。而传感器的介入可以做睡眠的监测,心律,呼吸,体动,压力,脑电,这些都是监测数据,中间有一个能调节角度的智能床,更容易进行互动。如何提高睡眠的时效性,还有睡眠的深度,你们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心理学和脑科学需要关注的。”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王树茂

沣茂设计Femo Design Studio创始人

D2M设计样策展人

睡觉的方式有非常多,不一定是在床上度过,可能是沙发,可能是躺椅,就是坐具,比如说这个家具。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作为沣茂设计Femo Design Studio创始人,王树茂以历史的维度分享了他对于床的看法。“中国从战国开始有了离开地面的床,后来出现罗汉床的结构,当时家庭聚集的氛围就是所有的客人来了都到榻上坐,没有客厅的概念。

后来出现有架子的床,再演变到软体的家具,都是把一个床垫放在设计感很强的东西上面。后来演变出有智能的床垫。”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睡觉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是在床上度过,可能是沙发,可能是躺椅。只要这个家具给你一个空间,你可以躺在上面睡一个午休。”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Q&A

论坛对话环节

设计师作为站在时代潮头的引领者,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生活环境的天然使命,当智能时代已经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又将如何思考设计、智能、人居之间的关系?

此次对话环节由今日家具出版人,福建省家具协会秘书长阎栋主持。我们准备了三个问题邀请大家一起回答。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Q1:

如何看待如今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

A

张玮: 对于智能家居我的立场是中立的。特别是刚才听完王博士对睡眠的详细讲解,我觉得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双刃剑,是一个工具,没有什么属性的,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它。

所以对于未来这个领域的探索和发展肯定是不断地再发展,但是现状来说还是更多偏向本末倒置,好像为了智能而智能,没有找到根本,一味看表面,是不可取的。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李乐:智能家居的发展很快,但是这种快我觉得更多是电子行业或者是IT行业慢慢渗透到家居传统行业才有这样的效果,如果只看家居行业的智能发展,还是在一个摸索阶段。

我以前做服务相关的工作,这几年重新尝试做一些家居品类的设计,有一个最大的感官上的差异,发现这个行业上的企业或者是从业者,非常不关注人,他们只关注物。我觉得如果更多企业走智能化的道路是一个很好的转变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必须关注人的行为需求的变迁,才知道如何做更好的产品。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家居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擅长做0-1的事情,非常擅长做1-10到20的工作,这趋势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充实自己的团队,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有想像力地做一些事情,从长远来说是一件好事。

刘奕彤:刚才我分享的时候,有核心的一点,如何把这些工具属性的东西,更好做好用户研究,为用户做更深入的东西。就像我研究的认知脑科学,它不单是一个单纯的研究,在美国市场有5200多家睡眠门诊,有心理咨询师,有各种检测设备,可能有36个电脑,跟踪你的问题在哪。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现在不是说用一个产品都行,临床医学是做一个统一样本,但是恰恰睡眠这个事情,在临床层面解决不了。

回到当下,我觉得大家不要去体验太多智能化,和以智能化为噱头的卖点。现在有研究人类学的,研究色彩的,包括认知脑科学,心理学,不是说颜值高就能睡得好,我看我的睡眠数据睡得好。

袁媛:我个人会觉得智能这个东西,一方面大家都在讨论智能化,但是智能化又给人类带来普遍的焦虑。如何解决是个大问题,包括我们做家居,多数从审美和创造性出发,没有带来直接的功能,可能更多带来人的情绪和感受。同样,我希望智能家居在给予的过程中,让人觉得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人的情感如何相结合。

比如说我坐在这里,今天身体不是很好,可能体温低,它能感测到,然后微微加点热,让我觉得坐在这里人舒服,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而不是数据直给的方式,就会让人觉得很亲切。

王树茂:“如何让智能融入到家具,而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我觉得涉及到方面很多,工程的,心理学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结构,让一个物品真实地去呈现一个人的想法。我觉得现在的东西都是半智能吧,因为需要人手操控,而不是它自己感受到。”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Q2:

随着智能家居时代的快速发展,在设计一件产品时,如何考虑它的联动性?

张玮:我自己是很早接触这个领域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尴尬,智能系统不智能,在业界传得很厉害,后面很多人接触到都觉得很尴尬的事情,这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联动的场景,比如说外部不融合,比如说操控不顺畅,或者是联动关系的情形。

我觉得应该要快速改变这一个现状,让它根据我们的需求做出一个反应,不管是在家具还是空间任何智能系统里,这个是很重要的。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李乐:我认为还是要去关注人本身,因为所有的产品之间的联动线索还是需要人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串联。关注人的行为就会有信息流,数据流,然后流动到下一个场景,触发下一个行为,这需要产品方深入的挖掘,我觉得现在家居行业是很难做到的。

但场景的变动是一个可以去深挖的点,就像睡眠这个事情可以有很多新的场景,可能未来车上很多的座椅或者是其它的设备都有睡眠的可能性,对于家居行业来说,现在卖床,以后可能卖专利,专利就是如何让人更好地休息,这是我的想法。

刘奕彤:我做的是服务设计,最后可以形成脑科学,包括所有的热数据,冷数据,我们可以马上得到一个决策。如何介入到我们现在的吃住行的系统里?我们需要系统和智能完成60分的工作,我不想扫地,扫地机器人帮我把地扫一扫,我在想我家门关了没有,我看一下手机,我家已经关了,智能应该是作为人的后盾,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联动状态。

袁媛:我觉得现在智能成为一个噱头,是家居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因为中国人比较爱讨巧,不太喜欢做辛苦的事情,因为0-1是非常难的,发明一个东西是非常难的,没有人愿意做持久的研究发明。

中国缺少一种跨界合作的工作习惯,我们非常容易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如果我们能够真的跨界合作起来,把技术、艺术、生产、商业结合得很好,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的土壤能够产生世界领先的产品,因为现在中国各个行业的资源还是很好的,我希望未来能更好。

王树茂:如果有天进入到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联动,这也让人很担忧。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被数据记录,生活可能完全得不到保障,例如我和别人说宵夜吃烧烤还是火锅,手机上就会推荐附近的餐厅,所以我觉得智能产品还是要先保证隐私性,数据无法得到保障被泄露出去,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Q3:

如今的家居产品越来越偏向于集多功能一身,您认为这对设计师提出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张玮: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但是在甲方提出这些要求时,设计师要理性判断这个需求是否合理。另外我觉得家具可能结合空间的一些变化,因为房价越来越高,人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解决家具应该扮演的角色,我觉得这个角度出发是可以的。

李乐:首先不是客户觉得这个功能多就会为此买单,一个评判的方式就是看产品功能的叠加是不是满足这个用户的需求,而且是一个高频的需求,如果不是的话,你体现在售价上是不被接受的。

智能家居行业怎么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还是需要能借鉴互联网行业怎么做软件产品,先研究定用户需求再转换成功能,评估什么事情需要做,哪些可以带来价值的提升。

刘奕彤:这个问题先要看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一个筷子有很多的功能,东方的智慧是一物多用。

人的社会变革是系统论的大变革,设计师是用来试错,是用来探索新的用户体验,然后把材料工程所有的事情统一协调管理之后,反过来想功能这个词。回到最核心的家庭生活里,我觉得创新行为一定要超越功能主义,因为体现人是最核心的。

袁媛:其实功能性从设计最初已经有这个说法。从物理层面来说,人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舒适的,所有的发明,所有的现代科技都在进步,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反而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对于生命的热情还有多少?

所以设计是不是在真正解决人最基本的需求,还是在解决看似很重要,但是没有很重要的问题,导致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回应。如何在设计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值得思考的。

王树茂:我觉得多功能要分场景,分人去看。做任何的产品,首先要有这个需求,而且要有逻辑性,让你觉得很顺畅,不能硬生生把两个东西强加在一起,刚才李乐说的厕所和厨房的对话,如果真的是多功能的用途,厕所检测到你的身体状况,和厨房说你要改善什么饮食,我觉得真的是很智能的场景体验,多功能结合的话,可能还是有需求的市场。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自由辩论环节:

如果可以选择,

人工智能时代要不要到来?

正方:要到来!

李乐:我是支持各种技术往前推进的,因为不管是好的技术还是坏的技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需要有人去用去建设,另外一块也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去制约它,守护它。

刘奕彤:从我个人角度考虑,我非常期待智能帮我办一些我不想办的事情,比如喂猫,人本身就是懒,希望智能帮我做一些事情,做人的仆人,而不是我们做智能的仆人。

王树茂:我的观点是希望尽快到来,因为可以多一种选择,但是如果不习惯的话,可以调整到另外的模式,起码多一个选择。

中立方:边用边博弈

袁媛:我觉得两个选择都没有错,或者说这是人性的需求,因为我们想犯懒的需求所以智能化越来越多,我是一边用着一边博弈下去。

反方:不要到来!

张玮: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肯定希望可以慢一点,我还是蛮享受非智能的时代。我希望有一些烟火气,更自然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哪怕麻烦一点,人之所以为人还是要感受。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此次论坛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对话别开生面,围绕着智能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趣的观点,相信看到这里你也会对智能时代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们下次论坛现场见!

THE END

往期看点:当设计师遭遇疫情!4位设计师如何看待行业危与机?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当设计遇上智能,是惊喜还是惊吓?“现代启示录”论坛回顾

欢迎留言给我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