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作者:周炜

作者:周 炜

2020年,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炎老师从艺五十周年,中国曲艺届在京举办了隆重的研讨和演出系列庆祝活动,业内外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送上了衷心的祝福。怎奈,我受师兄刘全和、刘全利的“拖累”(当时帮他俩的专场在全国巡演),没能到现场参加,遗憾之极。今天,借用《曲艺》给赵老师做专刊的机会,讲一讲我心中的赵炎老师,一是算“负荆请罪”,二是向赵老师致敬,三是再次吐露我和赵先生的特殊情缘。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第一次见面,我认识怹,怹不认识我。

上世纪1990年,首届中国曲艺节在津举行,当时我还是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到剧场观摩。就在我津津有味地观看台上演出的时候,忽然从后面传来一个极具穿透力和磁性的声音,“这个演员如果再脆一点儿就更好了……”这个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哇,这不是我在广播电视里经常听到的相声大咔赵炎老师吗!《百吹图》《儿女赞》《红眼病》等经典相声立刻浮现在脑海里,对,没错儿,就是《五官争功》里的“嘴嘴”,就是那段单口相声《相婆婆》宽厚的声音……我极其兴奋,可又不敢回头,眼睛看着台上的演出,耳朵却一直在听着后面赵炎评委的小声儿议论,一直到演出间隙,我才偷偷回过头,看到了赵老师那熟悉的脸庞。那是一个初学者对高峰的仰望,是一个粉丝向偶像深情的回眸一瞥……演出中我多次回头“目送秋波”,就想恰巧和人家四目相对,结果到结束也没能迎来期盼的相视一笑。这可能是我有生与国家级相声大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哎呦喂,我的小心脏啊!

第一次合作,居然是在央视春晚。

2006年的CCTV全国相声大赛,我因表演相声《我惯着他》获得了最佳逗哏奖,让我这个部队的相声演员终于在业内崭露头角。幸运接踵而来,春晚剧组竟然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带着这个节目参加春晚审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啊!在这以前,我的小品顺利上过春晚,我的原创相声也在几次审查路上被毙的稀里哗啦,深知深浅,这个已经在国庆节直播过的参赛节目,怎么可能再上春晚呢?央视哪能这么“惯着我”哪!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再一次开启了“春晚过关”模式。果不其然,就在临近终审的前夕,总导演金越半夜来电了,经历过的同行都知道,就怕春晚导演半夜来电话。“周炜,我不想当这个恶人,但我必须再次传达领导的意见,这个节目悬!”金越非常严肃地跟我最后通牒,“你不用再坚持了,如果再不调整演员,恐怕终审难以过关,你想想,两个月的努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节目能登上春晚的大舞台吗……”金越又入情入理地做我的工作,“后天下午,你来剧组,台领导已经给你请来一位名家,其它事情我们来做,你只负责好好排练!”金越又煞费苦心地给我布置工作。就这样,我最终接受了领导的安排,第三天如约而至。名家?领导出山请的,谁啊?我一边上楼,心里一边打鼓。当我走进影视之家剧组办公室的时候,导演组全都在等着我,背对着门坐着一个身影,听到我进门,转过头来,啊!是赵炎老师!我的小心脏又突突跳了起来。“你好,小周。”赵老师主动向我伸出了手,我赶紧双手握了上去,一只厚厚的,暖暖的大手就握住了我那双冰凉的小手儿,我的心顿时平静了许多。随后的这只大手一直把我托到了一号演播大厅,完成了我在春晚第一次说相声的梦想。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那一个月的紧张排练,让我记忆犹新。在房间里,当我胆怯地递上剧本时,赵先生淡定地说:“没事儿,你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我这尺寸肯定跑不了。”一看就是经过风浪的大家风范;当剧组安排我们反复轧场时,赵老师带着速效救心丸陪着我一遍一遍地演了几十场;当寒冬腊月到央视新址工地慰问演出时,赵老师穿着单薄的演出服,不仅把温暖送给了工人师傅,更传给了我这个后生;当我在春晚联排现场,紧张的连话筒都拿反了时,赵老师从容地给我纠正,还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开门包袱儿;当赵老师和老伴儿、我和爱人四个属兔的有缘人,凌晨演出结束后在街边吃宵夜时,那小店儿里充盈的是亲人般的朗朗笑声……

第一次出国,赵老师给我要掌声。

我从18岁进军营,从来没有出国过,是赵先生把我带到海外,让我第一次有了认知世界的经历。

那年是新加坡主办的纪念马季先生的专场演出,除新加坡的相声演员外,国内受邀的都是马季先生的大蔓儿徒弟,有姜昆老师、王谦祥老师、李增瑞老师等,赵炎先生作为马老合作最长的弟子搭档自然是主力。当时,先生力荐带我这个年轻人参加活动,而且还作为搭档合作演出,让我受宠若惊。记得,还是演那段《我惯着他》,说实话,我当时是真没底啊!一是从未给海外的观众表演过,不知道人家是个什么口味儿,二是这个节目说的是国内一些生活,到了海外人家能听明白吗?演出在一个几千人的大厅里举行,化妆间里,其他人都轻松自如,就我是七上八下,一会儿跑过去跟赵先生说“先生,要不咱换一段吧?”“没事儿,别紧张。”赵老师依然是那个稳当劲儿。一会儿我又跑过去说“要不咱掐着使(简短版表演)吧?然后返个皮儿薄的(再演个容易让观众乐的)?”“没事儿,上去你就知道了。”老人家还是那么稳当。就这样,终于熬到了我们上场了。各位,相声演员出场,是捧哏的先出场啊,赵老师在我前边一出场,“哗”,底下是掌声雷动啊!可见,当年马季、赵炎在新加坡打下了多么好的观众基础。我跟在后面,蹭着掌声走到舞台中央,赵老师一开口“我今天带来一个年轻人,他叫周炜,希望新加坡的观众多给他些鼓励。”“哗”,这回是给我的了,我就在赵老师的托付中开始了表演,绝了,观众真给耳朵,还真捧!演着演着,我的心就踏实了,效果不错,我们圆满成功。下来赵老师跟我说,你不用担心,新加坡的相声观众很热情,我之所以带你来参加这个活动,也就是想让新加坡的观众看到我们的传承,马先生当年也是这样把我们这一代演员培养起来的,我们这一代有责任再把你们年轻人带一带,只有这样,相声队伍才会薪火相传。听完这句话,心里暖暖的,咱只想到了出个国开开眼,谁想赵先生如此用心良苦,意味深长。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就在那年的8月份,记得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头两天,我请来了业内的老师们,在大家的见证下,郑重其事地拜赵炎先生为义父,我们爷儿俩从此又有了更深的情缘。随后,我们又合作了《求名心切》《巧对人名》等作品,赵炎、周炜一度成为业内老带新的一段佳话。

按先赵生的话解读,这个义父子,既是义气的义,又是艺术的艺,是相声艺术让我们相识,相认,更是为了相声艺术的传承,让我们义气千秋,父子情深。

第一次流泪,竟然在生日宴上。

我们父子十几年,每逢我个人有大事选择都会征求老人家的意见,而且,怹总能与众不同,给我力量。当年,部队组织找我谈话,想让我接任文工团团长职务,这可能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上台的机会,许多朋友不赞成,我第一时间征求义父的意见,怹却说:这是一个历练的机会,做领导工作看似牺牲了上台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对自己全面提高的一个促进,我支持你!2020年底,我接到家乡领导的邀请,让我出任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家人反对,朋友劝阻,我又征求老人家意见,怹说:你还年轻,有一个更大的平台等着你,有一份事业召唤你,我要是你就选择迎接挑战。就这样,赵老师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召力,总能给我鼓励和鞭策,让我放下包袱,一路前行。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前年,赵老师68岁的生日,我们徒弟、义子们围坐在先生和干妈身旁,商量着怎么庆祝赵先生即将到来的69岁生日(北方讲究过九不过零)这可是个大生日。席间我提议,“当年,马先生过70岁生日时,是赵老师主要张罗着给师父庆生,而且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亲自主持了马先生生日活动,怹那周到、严谨、深情、到位的主持让在场的同仁无不热泪盈框,纷纷为马先生有这样一位弟子感到羡慕与欣慰,为赵炎先生的尊师重道点赞喝彩。今天轮到赵先生过大寿,我们作为晚辈应该有传承。疫情所限,不能大型聚会,干脆我们给干爹出本书吧,作为十大笑星,捧哏巨匠,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出一本传记,总结一下自己的艺术人生……”我一口气说出了我心中的创意,师兄弟们都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赵先生一直不语,仔细听我讲完,语重心长地说:“我同意周炜的建议。好像到了我这个年龄是该有个小结了。我一边听一边想,的确,从北大荒的兵团生活,到广播说唱团的成长,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今天古稀之年,我经历了许多,但我每一步都离不开马先生的教诲,没有马先生就没有我的艺术生命,假如我要出一本书的话,决不是我个人的传记,我觉得书名应该叫《马季老师和我的故事》。”……屋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大家没有马上表达,而是陷入沉思之中。我看着赵先生那花白的头发和那真挚的眼神,不禁潸然泪下……

这就是我的前辈赵炎师叔,这就是我的义父赵炎先生,怹把捧哏的绿叶精神当作自己人生座右铭,怹把和马先生的情谊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尊师重道,厚德载物,淡泊名利,与人为善。这就是我心中的赵炎老师。 2021年2月3日凌晨 于北京

我心中的赵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