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作者:火蜥蜴视觉策划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The Search of The Glow

31年来,台湾的元宵节照亮了很多城市,成为台湾最大的旅游盛事之一。继2003年和2015年举办该活动后,台中市已是第三次举办该活动,彰显出台中的光彩。这次的节日主题为---黎明的复苏。这结合了当地的原始环境和黎明的景象,希望通过传统的灯笼艺术为森林幻想增添活力。

根据这个主题,艺术家Ling-Li Tseng与Serendipity工作室合作,创作了一个名为“森光雾果”的灯光装置。在森林中,极简主义的光谱装置拥有一个木制椭圆形的球体形状。这个结构的内部覆盖着LED灯管,散发出的光芒覆盖了整个森林。辉光转化为薄雾,引导游客进入临时灯光亭。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雾气依附着树干洒落,与树林交织成宛如深山中的情境,视线模糊或清晰,迷雾中被光线引领着进入森林探险,群树下发现了由曲木构成的发光体,蜿蜒交叠的木条像是一颗空心的松果,结构纹理与树梢的线条相亲,是人造曲线与自然曲线的呢喃对话。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其实“森光雾果”的创作者Ling-Li Tseng是一位大型装置艺术的艺术家,在台湾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看了看他个人网站近些年的作品,发现不少作品都和“雾”有关,人为的构造和大自然的气象现象结合的非常巧妙,营造出的氛围环境也是美轮美奂,令人向往。比如下面这个在高雄市的《高雄水水》的装置。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小编特别喜欢的是他一个名为《雾遇》的作品。这个作品矗立在台北美术馆前的大型户外广场上。夏日的阳光和微风将飘过,使脚手架和网状结构充满活力。一层模糊的薄雾将从外面的广场升起,吸引游客靠近。当游客从外走向内广场时,会逐渐被雾所笼罩,随着雾的轻重交替出现和消失,效果类似于穿越魔法森林的浓雾。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雾遇》,开启一个关于微气候的空间艺术事件。它通过雾创造了身体意识,并创造了博物馆空调翻新的意识。不断变化的雾,给看不见的空气流动和调节以可理解的形式,也让人体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薄雾在网格和结构层之间展示——在那里人们可以观察到薄雾的流动,随着模糊或清晰的边界的变化,以及穿透或隐藏的视野。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在圆锥体内,周围的大气慢慢转化到薄雾,让薄雾轻轻地下降到游客的皮肤。透过半透明层观察环境,呼吸在潮湿的空气中,将装置和用户进行深刻的触觉互动。

中央庭院内产生的雾气反映了时间的概念和气候。当累积的雾达到完全的密度,游客体验一下失明和时间慢下来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效地增强了触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有助于增强人们与雾、寂静、耳语的联系。这个看不见的“感官之旅”的目标是在环境中建立一种独特的联系在公众心理中。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除了以上几个和“雾”有关的项目之外,Ling-Li Tseng最被人熟知的一个作品还要数《Mind.Wall》的作品,这个作品和“墙”有关。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探索的不再是自然和人的互动关系,而是墙与人的思维的互动。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类不是被他们的选择所驱动,而是被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思想所驱动,即压力、怀疑和焦虑等感知。为了更好地理解潜意识,这个项目特别探索脑电波活动,它是不那么直接的生物反馈信号。

墙,一个基本的建筑词汇,是这个项目的响应元素。脑海中。墙采用脑电图(EEG)技术,从传感装置接收到的产生的脑波信号会改变墙的形状,墙的前部由弹性织物构成,后部由可旋转的管道构成。管的旋转速度和角度是由脑波数据驱动的。微小信号及其物理效应之间的不对称性为探索响应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招聘信息

掌握雾之“魔法”的台湾装置艺术家

“光应该看起来像戏剧”---目前最具创意的灯光设计师之一的灯光设计作品欣赏

看对于台湾年轻设计师对于外太空的幻想---手稿欣赏

大都会博物馆春季展推迟 用时间轴去呈现半世纪以来时尚历史

舞台上的“北极冰原”+心理惊悚剧情如何打造?

“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让她利用别人的垃圾也能赢得托尼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