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此书难成人!补脑强心益智,堪比800核桃!
——今天我们说一说败家娃娃们如何毁掉魏国。

职场斗争必读
我一直说,人类历史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魏国的霸权也是如此,起来时千辛万苦,败落时也就三两个回合(转折)。《资治通鉴》中这一时间段(几十年)的描述非常快,显然光大爷是踩着油门的,但其间包括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等重大事件,并且还点到了魏国衰落的根由。
魏国败落的第一张骨牌,我以为是魏武侯上位后人才的流失!魏国从人才输入国,变成输出国,你看这倒霉孩子(武侯)!
一、魏武侯魏击二三事
1、魏击在历史书里第一次登场
这个时候的魏击还是太子(世子),受他爹文侯的影响,也懂得尊重老师礼让大儒。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灵魂拷问)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这一段说魏击出门,遇见他爹老魏的老师(帝师)田子方,小魏立刻下车行礼,田老师居然不还礼,小魏十分非常极其得很愤怒,于是发出了灵魂拷问:穷人能骄傲呢还是富人能骄傲?
田老师面对这愤怒的小鸟,言简意赅、正面回复了谁能牛X谁不能牛X,穷人不受待见可以立马走人换个地儿,富人能说走就走吗?这个分析放到今天也颇有见地,富二代们虽有万贯家财,但也需笼络人才否则一事无成。
小魏被噎得哑口无言,只得“谢之”,谢这个字,在古语中有谢罪、道歉的意思。
2、魏武侯与吴起的一段对话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对曰:“在德不在险。(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精髓)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 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这段对话很经典,历史书里有各种记载。
魏武侯说我大魏国表里山河雄关漫道,十分牛X啊!
吴起兜头一盆凉水:在徳不在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就是说雄关险隘在人民心里,得民心者才能守得住江山!这是荀子的思想,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能高度精炼出这样的哲学理论,非常厉害!
多说一句,用这个眼光看今天的美国,是不是全对上——分人民为多类(种族矛盾)、到处建基地(以险守国)、航母到处转(以兵胁人)。按荀子说法,这样得把自己折腾死,没哪个国家经得住这样的长期消耗!
3、魏武侯用人
光大爷不发一句评论,默默罗列了魏文侯、魏武侯父子用人的区别。
1)、魏文侯择相
在魏成与翟簧两人间二选一,问于李克(悝)。李克没有明说,讲了一段标准,让老魏自己悟,于是魏文侯曰:我知道了!同时,李克也知道老魏选了魏成。
当翟簧反问:“我哪点不如魏成”时,李克一一罗列了二人功劳,翟簧自己也觉得矮了魏成一头,心悦诚服。
2)、魏武侯择相
最终以田文(不是孟尝君)为相,吴起愤怒:为何不是我?凭啥不是我?怎能不是我?
于是二人论功,田文哪都不如吴起,但田文出身贵族,吴起平民且身上还有污点。
吴起能力强功劳大野心也大,留在魏国总是贵族们的麻烦,于是贵族领袖公叔座设计,让魏武侯对吴起产生怀疑,吴起呆不住,去了楚国。
4、三晋同盟瓦解
魏文侯时代的基本国策是团结三晋一致对外,打楚国揍秦国袭齐国;对韩赵又区别对待,拉韩国经营中原且堵截赵国不许赵国南下染指中原,用北边的中山国牵制赵国让赵国不敢轻易南下。这一策略十分英明,三晋虽有矛盾,但总体斗而不破,合作大于争端。
但魏武侯上来后就不是这个思路了,首先利用赵国内乱,企图介入赵国内部废立,这就犯忌讳了。
赵国:这人干事?叔能忍婶能忍吗?
三晋关系破裂始于此。一旦走到这一步,三晋矛盾就不可避免被周边大国利用,埋钉子、下绊子、借力打力。最要命的是,赵国彻底不信任魏国,铁了心与魏国交恶(南下中原),这就导致魏国头顶(北边)始终悬着一把刀。
后来朱元璋对魏武侯评价相当不高:“昔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夫一喜一忧,得失判焉,可见武侯不如楚庄也!”
二、魏襄王魏婴二三事
魏国衰落这事,如果说魏武侯迈了第一步,那么这个魏婴就走完了剩余的九十九步。
魏婴所以能走得这么远,因为他长寿,在位49年!《大秦帝国》黑色裂变那一部里的魏婴还是很有趣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1、魏国差点嗝屁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 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婴,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 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婴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魏武侯下线的时候,谁来接班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内部出现混乱,当时争立的是魏婴与公中缓二人。韩赵出兵趁火打劫,二国联兵大破魏军,临门一脚之刻居然出现分歧。
韩赵的小算盘:
赵国,要杀魏婴立公中缓(立个傀儡,魏国就变成赵国力量的延伸)
韩国,誓死不从,原本三晋中韩国就最弱,魏国再倒向赵国,韩国不得死翘翘!于是韩国要两分之,将魏国一分为二,用亲韩的魏国对抗亲赵的魏国。
两国争论不下,都不肯让步。韩国于是深夜撤兵——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那也不能选最坏的结果!
赵国一看,煮熟的鸭子飞了,也只得骂骂咧咧撤了!
魏国就这么躲过一劫,是不是很戏剧化。魏文侯在天有灵,恨不得活过来扇儿子两百个大嘴巴!
搞成这样光大爷都忍住没说话,只是从故纸堆里调出迁儿大爷的话: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后来的历史反复证明这段话,大哥挂掉前没有选定接班人,国家必定陷入内乱!
2、卫鞅离魏
卫鞅去了秦国,后人看这段,这是划时代、改变历史的大事,但在当时,屁事不算!
魏相公叔座(设计驱逐吴起的那人)不行了,魏惠王探病,顺便问谁能接你的班呢。公叔座推荐他的学生卫鞅,还叮嘱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不能放他走。
结果魏惠王没用也没杀,卫鞅去了秦国,变成商鞅!
魏惠王: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是带着任务上线的,我的任务就是用魏国拖住列国,掩护秦国崛起,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魏文侯:我一巴掌呼死你!
3、魏惠王与齐威王论宝
这一段是我很小的时候读到过的,印象深刻。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 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 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 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 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 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魏惠王:我有很多宝贝,挑几个说给你听,产自昆仑的夜明珠,夜晚出车,每车挂俩,通明,不用打火把。还有东海珊瑚树,十个壮汉手拉手围不过来……你有啥宝,老田你说说看。
齐威王:你说的这类宝贝我是没有的,但我有另一种宝贝。我得到一个人才,把他放在南边的边境,很快,狂妄自大的楚国派来使者,要与齐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要世世代代做伙伴做兄弟;我又得到一个人才,把他放北边,很快,燕国赵国再也不敢侵边,我的边民安居乐业;我又得到一个人才,让他治理临淄,很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最后,齐威王总结曰:这些人才将光照千秋泽被后世,岂止照亮几辆车!
我要是魏惠王,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4、军事失败
一个强权的没落必定伴随军事上的失败,魏国处在四战之地,又八方用兵,不衰落是不可能的。魏国在军事上的失败,可以归纳为两败:桂陵之败、马陵之败。这两败的受害人,叫做庞涓,策划人叫做孙膑,这两战的情况我会在后面的文章(鬼谷子的学生)里讲,这里就不多说了,简单提炼点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爱国爱家爱师弟(妹),防火防盗防师兄!
马陵战败,庞涓自杀,魏国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没有军队支撑的魏国,国运就此大转折,滑落为二流保命角色。军事失败的背后,是魏国桶治阶层政痔外交及经济的失败,如三晋内斗严重内耗,放任秦国崛起,今天打楚国明天击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统一规划等等。
经济上的失败,史书上没有明确写出,但荀子的文章里有所透露: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就是说魏武卒的挑选标准极高,战斗力极强,这也是战国初期魏国赫赫然为群雄领袖的原因。但魏武卒强大的背后,是国家要给予士兵极大经济利益(免徭役免田租),这就导致要打战,就要增兵,增兵就得给经济利益,国家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有限的,最终拖垮财政,因此这是危国之兵!
说到这,想起来魏文侯与李克(悝)有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张牙舞爪的吴国(夫差)打得楚国没脾气,一度北上与晋国争霸,但为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流星划过天际?
因为屡战屡胜,过度消耗了国力!屡战则民疲,屡胜则主骄,骄横之主率领指挥疲惫之民,岂能不败。
打仗是伤国力的,打胜了更要小心,更要懂得克制!——对比今天的美国,十多年来打伊拉克阿富汗,搞乱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还对伊朗虎视眈眈,同时隔三差五来南海、台湾海峡秀肌肉……过度用兵非国之福。
本篇讲了魏武侯、魏惠王父子败家的过程,魏国掀开战国改革的序幕,虽然没能等到最后的丰收,但魏国的盛衰启迪了后来国家,加速了历史进程,影响了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