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最古老的闸,这里有玄武湖镇妖的僧,这里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作者:朱岭

南京最古老的闸之一:武庙闸。

南京最古老的闸,这里有玄武湖镇妖的僧,这里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武庙古闸

沿着玄武湖的解放门向东走,大约一两百米,就能看到武庙闸。相传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从这里逃生的。

武庙闸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为了引玄武湖的水进入城中,开凿了一条渠道,叫做“城北渠”,就是武庙闸的前身。

到了明代初期,朱元璋修建南京明城墙并利用秦淮河和玄武湖等水系作为护城河,为了控制城内河道的水位,在原址上新建了闸门,叫做通心水坝,或者通心沟水坝,后来因为这个闸靠近武庙,所以改名为“武庙闸”。

这个闸使玄武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当城中缺水的时候,玄武湖的水通过这个闸放入城中;当遇到洪涝时,这个闸就挡住玄武湖的水,使城市免于水灾。此外,正是因为武庙闸,使玄武湖的水通过这个闸最终流入秦淮河,使南京城的南北水系连成一片。

武庙闸的工程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一流水平,当时,水闸一般采用竖直闸门上下切断水流的方式来阻挡进水。武庙闸创新运用上下两板咬合方式:上合落下时,下合面孔洞被封住,因为水压力量无法顶开上合,形成密闭空间;开闸放水时,玄武湖水面高于涵道内水位,从而压迫水流进入铜管涵道,继而调节水位。这样的超前设计,也使得铜闸不会因水的正面冲击而变形,更加经久耐用,因此出土时形制都没有改变。

玄武湖湖水,源源不断流入水关。整个水关由两个半圆形闸道组成,湖水通过第一个闸道,经过过滤网,垃圾和水草被拦截下来。随后,湖水湍流直下,进入下一个闸道,穿过涵洞,向城墙下方流去。

“靖难之役”时,撤职居家的李景隆,率领家丁叛变,开城门迎接朱棣。朱允炆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度牒三张,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银元宝十锭。其中第一张“应文”度牒写着:“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朱允炆,吴王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希贤三人当即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经武庙闸逃出。

《明史考证》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

南京最古老的闸,这里有玄武湖镇妖的僧,这里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朱允炆

又有史书记载,建文帝离宫后出家为僧,题诗云:“阅罢楞言磐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直到姚广孝病危时请求朱棣释放溥洽,溥洽才获释。姚广孝是朱棣最信任的谋臣,能打败朱允炆,姚广孝是首功,从未求过朱棣任何事情,临死前唯一的请求,就是放了与他并没有什么交集的溥洽,而溥洽法师是建文帝主录僧,这件事本身就耐人寻味,当天,溥洽就重获自由,他跪在姚广孝的窗前哭着说道:“吾余生,师所赐也。”后溥洽法师在南京大报恩寺终老,世寿八十一岁。

此外,武庙闸采用“之”字形水道,减少了水流的冲击力,还在闸口安装了绞刀,刀可以随着水流转动,切碎杂物也防止盗贼潜水入城。目前武庙闸仍在使用,是南京使用时间最长的水闸。

南京最古老的闸,这里有玄武湖镇妖的僧,这里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古闸旁有尊端坐的铁佛,取名“铁佛镇水”。据《续江宁府志》记载,清代,武庙闸口放着这样一尊铁佛,面湖而立,以镇水怪。

南京最古老的闸,这里有玄武湖镇妖的僧,这里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铁和尚

相传,很古的时候,有个藏身玄武湖的水怪总在凌晨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百姓们纷纷在鸡鸣寺焚香,祈求观世音菩萨为民除害。菩萨制服水怪并锁在湖底,并和他约定五更三点将其释放,所以古时金陵城只打五更不敲三点。为防止水怪挣脱锁链,又铸了一尊赤身铁和尚置于闸口,永镇水怪。据说这个铁和尚六朝的时候就有了,清朝的时候还在。现在的铁和尚是现代造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