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最古老的閘,這裡有玄武湖鎮妖的僧,這裡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作者:朱嶺

南京最古老的閘之一:武廟閘。

南京最古老的閘,這裡有玄武湖鎮妖的僧,這裡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武廟古閘

沿着玄武湖的解放門向東走,大約一兩百米,就能看到武廟閘。相傳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從這裡逃生的。

武廟閘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為了引玄武湖的水進入城中,開鑿了一條管道,叫做“城北渠”,就是武廟閘的前身。

到了明代初期,朱元璋修建南京明城牆并利用秦淮河和玄武湖等水系作為護城河,為了控制城内河道的水位,在原址上建立了閘門,叫做通心水壩,或者通心溝水壩,後來因為這個閘靠近武廟,是以改名為“武廟閘”。

這個閘使玄武湖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池,當城中缺水的時候,玄武湖的水通過這個閘放入城中;當遇到洪澇時,這個閘就擋住玄武湖的水,使城市免于水災。此外,正是因為武廟閘,使玄武湖的水通過這個閘最終流入秦淮河,使南京城的南北水系連成一片。

武廟閘的工程設計在當時是世界一流水準,當時,水閘一般采用豎直閘門上下切斷水流的方式來阻擋進水。武廟閘創新運用上下兩闆咬合方式:上合落下時,下合面孔洞被封住,因為水壓力量無法頂開上合,形成密閉空間;開閘放水時,玄武湖水面高于涵道内水位,進而壓迫水流進入銅管涵道,繼而調節水位。這樣的超前設計,也使得銅閘不會因水的正面沖擊而變形,更加經久耐用,是以出土時形制都沒有改變。

玄武湖湖水,源源不斷流入水關。整個水關由兩個半圓形閘道組成,湖水通過第一個閘道,經過過濾網,垃圾和水草被攔截下來。随後,湖水湍流直下,進入下一個閘道,穿過涵洞,向城牆下方流去。

“靖難之役”時,撤職居家的李景隆,率領家丁叛變,開城門迎接朱棣。朱允炆在危急時打開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鐵匣,裡面有度牒三張,分别寫着“應文”、“應能”、“應賢”,裡面還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銀元寶十錠。其中第一張“應文”度牒寫着:“應文從鬼門出,其餘人等從水關禦溝而行,薄暮時分在神樂觀的西房會合。”朱允炆,吳王教授楊應能,監察禦史葉希賢三人當即剃發為僧,從宮後水門經武廟閘逃出。

《明史考證》裡有這樣一段記載:“宮中陰溝,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闊八尺,足行一人一馬,備臨禍潛出,可謂深思熟慮矣。”

南京最古老的閘,這裡有玄武湖鎮妖的僧,這裡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朱允炆

又有史書記載,建文帝離宮後出家為僧,題詩雲:“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裡遙。款段久忘飛鳳辇,袈裟新換衮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

《明史·姚廣孝傳》記載“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餘年。”直到姚廣孝病危時請求朱棣釋放溥洽,溥洽才獲釋。姚廣孝是朱棣最信任的謀臣,能打敗朱允炆,姚廣孝是首功,從未求過朱棣任何事情,臨死前唯一的請求,就是放了與他并沒有什麼交集的溥洽,而溥洽法師是建文帝主錄僧,這件事本身就耐人尋味,當天,溥洽就重獲自由,他跪在姚廣孝的窗前哭着說道:“吾餘生,師所賜也。”後溥洽法師在南京大報恩寺終老,世壽八十一歲。

此外,武廟閘采用“之”字形水道,減少了水流的沖擊力,還在閘口安裝了絞刀,刀可以随着水流轉動,切碎雜物也防止盜賊潛水入城。目前武廟閘仍在使用,是南京使用時間最長的水閘。

南京最古老的閘,這裡有玄武湖鎮妖的僧,這裡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古閘旁有尊端坐的鐵佛,取名“鐵佛鎮水”。據《續江甯府志》記載,清代,武廟閘口放着這樣一尊鐵佛,面湖而立,以鎮水怪。

南京最古老的閘,這裡有玄武湖鎮妖的僧,這裡是建文帝逃生的地

鐵和尚

相傳,很古的時候,有個藏身玄武湖的水怪總在淩晨興風作浪、禍害百姓,百姓們紛紛在雞鳴寺焚香,祈求觀世音菩薩為民除害。菩薩制服水怪并鎖在湖底,并和他約定五更三點将其釋放,是以古時金陵城隻打五更不敲三點。為防止水怪掙脫鎖鍊,又鑄了一尊赤身鐵和尚置于閘口,永鎮水怪。據說這個鐵和尚六朝的時候就有了,清朝的時候還在。現在的鐵和尚是現代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