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作者:谈史演说会长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首。朱德参加革命70多年,经历过多次战争和磨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连毛主席都称他为“人民的光荣”。

朱德既伟大又平凡,他在家庭、家教和家风等方面的修养堪称表率,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朱德等人都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能在外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特权,毛主席和朱德更是以身作则,不会给子女特别的优待。

然而人生总有例外的时候,朱德唯一一次使用特权则是为了救下自己的女儿——朱敏。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分离了14年的父女</h1>

朱德的一生中有过六段婚姻,在这其中却有一段是朱德不愿提起,也不想回忆的婚姻,而这段婚姻的女主人公则是朱敏的母亲贺治华。

贺治华和朱德的结合非常戏剧化,当时的朱德是赫赫有名的,贺治华只是一个学生,当时的女学生极其崇拜打过仗的英雄,就这样贺治华带着崇拜嫁给了朱德。

结婚后的贺治华发现朱德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好,非但不浪漫,还不符合自己对爱人的期待,贺治华因此对朱德非常冷漠。

朱敏出生的时候,朱德刚好40岁,老来得女的朱德将朱敏视为掌上明珠,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他没能和女儿相处很久的时间,因为他马上就要回国了,国内有不少的事情等待着他处理。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贺治华

1926年5月朱德奉命回国,贺治华因为早早地厌恶了朱德,所以并不愿意回国,而是带着女儿留在德国。

贺治华在朱德回国后与另一男青年结婚,正是因为如此,朱德和贺治华的婚姻才走到了尽头。

后因为贺治华的背叛,导致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被抓。

从朱敏记事开始,她的同年就没有父母的身影。朱德因为工作常年不在家,贺治华则为了爱情忽略了自己的女儿,这也导致朱敏在自己所写的书《我的父亲朱德》中写道:“我很怨恨母亲。”

因为朱敏从小在外婆的身边长大,所以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某天朱敏正和外婆在成都的街头闲逛,事后外婆悄悄告诉朱敏:“悬赏上‘朱毛’中的‘朱’就是你的爹爹。”

这是朱敏第一次听到“爹爹”这个词语,小小的朱敏突然非常想见到自己的父亲。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周恩来和邓颖超

193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时年12岁的朱敏。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笑容亲切的周恩来给朱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记得当周恩来第一眼看到自己时,非常惊讶地对邓颖超说:“这个孩子多像朱老总!”

当周恩来和邓颖超提出将朱敏接回去的时候,朱敏的外婆并不同意,于是周恩来只好拿走一张朱敏的照片,以解朱德思想女儿的痛苦。

两年后,国共的关系开始恶化,国民党得知朱德的女儿藏在贺家,便准备抓她走,幸好姨妈一口认定朱敏就是自己的孩子,这才让朱敏逃过一劫。

也是在这个时候,朱敏的外婆知道自己保不住朱敏了,这才同意周恩来和邓颖超将她接走。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敏

1940年11月,朱敏坐在马车上进入到延安,她一进城就迫不及待地搜寻自己父亲的身影。此时一个站在高高的土墩上的中年男人映入朱敏的眼帘,朱敏一下认定这就是自己的爹爹。

朱敏完全忘记了路上曾为如何开口的苦恼,脱口而出:“爹爹!爹爹!”朱德也一下子认出自己的女儿,只见他大步跑来,一把将朱敏抱在怀中。

到了朱德身边,朱敏亲身感受到外表平静内心炽热的爹爹一片舐犊情深。

“原来以为爹爹忘记了我的模样,哪曾想他将我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为了抗日,相信爹爹是不会愿意离开我的。”

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父爱和母爱了,父母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疼爱的孩子,尽管十几年没有见面了,但骨子里连着的亲情是不会改变的。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毛主席

朱敏到延安的第三天,毛主席来到朱德的窑洞串门,之前朱敏在国民党的悬赏上见到过毛主席的画像,所以当她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格外好奇,一边注视着毛主席,一边大喊:“爹爹,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

毛主席看到如此活泼的朱敏很是开心,拍了拍她的头说:“不错不错,小小年纪就知道给你爹爹当通讯员了。”

朱敏抬头看了看面前的男人,觉得面前的毛主席和悬赏上的有些不一样,她问道:“你真的是毛泽东吗?”毛主席觉得有些好笑,他反问道:“难道还要假的毛泽东不成?”

毛主席走后,朱德一脸严肃地对朱敏说:“虽然我比主席大了8岁,但为了表示你对他的尊敬,你要喊他毛伯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0">遭受非人的磨难</h1>

朱德和朱敏团聚的时光并不长,因为在1941年1月30日的时候,朱敏和其他革命家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这也是保护他们远离战争的一种方式。

相对于其他孩子的不安,朱敏则格外平静,毕竟莫斯科是她出生的地方。然而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此次莫斯科之行却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忘记的磨难。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和朱敏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成为德国的小囚徒,在这里他们遭受了非人的磨难,朱敏的身体也落下了病根。

1943年朱敏和另外5个女孩子被德军押上闷罐火车,送往德国境内的集中营。由于地方太小,人口太多,空气不流通,所以朱敏很快就发烧了,如果让德军发现的话,那么朱敏活下去的可能微乎其微。

就在朱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迷迷糊糊中感受到有人在往自己的嘴巴里喂水,她费力地睁开眼睛,发现对方是一位苏联红军。

这位战士对朱敏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是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就是胜利。你要回到祖国,你的爹妈还在那里等着你!”

正是因为这些话,朱敏才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进入集中营前,为了防止他们身上佩戴武器,所以一律要更换衣服。朱敏的身上有一支派克钢笔,上面还刻有“朱德”两个字,这是父亲送给她的礼物。

不过因为德国人不认识汉字,看见是支派克金笔便没收了,这也让朱敏躲过一劫。

这是朱德留给朱敏最后一件纪念品,当朱敏看到德军将钢笔拿走的时候,她心里难过极了。就在这个时候,朱敏突然想起身上还藏有一枚列宁纪念章,那是在一次联欢会上一个和她关系很好的同学送给她的。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敏含在嘴里的纪念章

为了保存这枚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章,朱敏趁德军不注意将它含进嘴里,这才躲过了德军的严格检查。

在集中营里,朱敏和其他孩子一起做苦役,每天的食物只有水和发霉了的黑面包,尽管不好吃,但他们也要吃,毕竟这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食物。

朱敏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德军发现真实身份,她在集中营内很少说话,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朱敏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直到她被救出后,说话还有些吃力。

由于在集中营内的营养不良,朱敏的头发脱落了很多,连个子也没有多长一厘米。

在集中营中,朱敏生病也是没人关心、没人在乎的。某一年朱敏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结核块溃疡,脓血布满了整个衣领。

德军看到朱敏的脖子实在太过肿大,便将她带到集中营的医务室治疗。在德国医生的眼中,这些囚犯和小猫小狗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医生根本没有对手术刀进行消毒,就在朱敏的脖子上划了一道,硬是将肿胀处的脓血挤出来。

这也导致朱敏脖子上的溃疡面积更大,从此成为朱敏身上永不被抹去的“纪念”。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敏(中间)

直到1945年1月的时候,朱敏等人才得以离开,经过几个月的流浪生活,他们被送到一个苏联难民收容所中。在收容所中朱敏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说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位老中医,送到苏联是为了治病,除了这些,朱敏再也不透露其他信息。

直到几个月后,收容所来了一个新政委,也是因为他结束了朱敏长达纪念的苦难生活。

新政委始终认为面前这位东方姑娘的身份不简单,为了让朱敏放松下来,他经常和朱敏讨论战争以及苏联和中国的情况。时间一久朱敏放松警惕,终于告诉对方自己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

政委听到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朱敏竟然能从德军的手中逃出来。不久后斯大林发出一道命令:立即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到莫斯科。

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火车抵达莫斯科,此时远在中国的朱德得到消息后,很快寄来一封信。时隔4年,朱敏首次收到父亲的来信,她心中的委屈再也忍不住了。

朱德在信中解释说:由于当时苏联正处于战争,自己不好打扰苏联政府,所以没能及时找到朱敏的下落,让女儿受到许多苦,希望女儿能够原谅自己。

朱敏忍痛大哭,仿佛一个失踪的孩子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中)、朱敏(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1">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h1>

朱敏和父亲取得联系后,没有立刻回国,而是继续留在莫斯科学习知识。

1950年朱敏趁放暑假回国探望父亲,距离上次两人见面已经过去10年的时光了。朱德见到女儿的时候没有过多地表示,只会嘿嘿地傻笑,但朱德眼中的眼泪是瞒不住了。

当朱敏向父亲提起那支派克笔被搜走的时候,朱德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在爹爹心中,你的生命比那支钢笔珍贵得多,你能活下来我已经很满足了。”

由于朱敏常年在国外呆着,所以她的中文不是太好,在这个暑假期间,朱德充当起女儿的中文老师,每天晚上都亲自辅导女儿的中文。

在朱敏眼里,朱德是威严的元帅,举手投足间都显现出军人的刚毅与冷静;同时,朱德也是慈爱的长者,言谈举止映射出柔情与细致。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一家

1953年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校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系和俄语系任教。

朱德要求女儿搬去学校的宿舍居住,尽管当时的朱敏已经结婚了,学校的新宿舍还没有建好,但朱敏还是接受了父亲的要求。

某天朱敏回家看望父母和孩子,随后陪父亲出去走走,不知不觉两人走到了一片庄稼地,看到地里农作物长得十分茁壮,朱德不仅赞叹到:“好庄稼!好庄稼!”

朱德说完后回头问朱敏:“你认识多少农作物?”朱敏将自己认识地说出来,后朱德又问:“你能算出这片玉米地一亩能打出多少斤吗?”朱敏说不出话了,沉默地低着头。

在回去的路上,朱德对她说:“你对这方面的事情知道得太少,你应该向农民学习,只有了解农民,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听了父亲的一番教导,朱敏表示只要以后有机会,一定会争取到农村调查和锻炼,补上这一课,万万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如此之快,也没想到在这里朱敏再次遇到了人生中的大难。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1965年年底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要组织部分师生到山西农村调研,这个消息被传出后,朱敏很高兴地报了名。朱德得知后没有阻止女儿,反而一力支持。

大家都知道朱敏是朱德唯一的女儿,说是掌上明珠也丝毫不为过,但非常可惜的是朱敏从出生到现在从未享受过“掌上明珠”的待遇。

朱德对朱敏以及朱琦都是格外的严格,不允许他们在外面打着自己的名号享受特权,更不会私自给他们特权。

不过当时的朱敏身患高血压,组织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建议她最好不要去,但朱敏坚持表示要下乡锻炼。为此有关部门的同志特意找到康克清,想要征求一下她的意见。

康克清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这是毛主席对下一代的要求,她父亲也希望她去,请组织让她去吧。”就这样,组织通过朱敏本人和朱敏父母的同意,批准了朱敏下乡的请求。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2">唯一一次使用特权</h1>

由于武乡县处于太行山麓深山区,山路蜿蜒曲折,晚上还不像现在一样有路灯,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入悬崖当中。

某天晚上朱敏回家的时候,由于太色太晚,再加上朱敏的视力不是很好,她一不小心掉入山崖之中,当即不省人事。同事们在住处等了很久也没能等到朱敏的身影,他们突然意识到朱敏怕是出了意外,上报后连忙出去寻找朱敏的身影。

朱敏被同事找到的时候,面色十分苍白,奄奄一息。

同事将朱敏抬起来,立刻送到附近的医院,不过大家也知道武乡县本身就是一个贫苦的地方,这里的医疗条件更是不好。

当地的医生检查过朱敏后说:“她的这种情况我们也无能为力,必须要送到大医院才能治疗。”

当时我国正处于事业发展阶段,不像现在有高铁和飞机,如果使用汽车将朱敏送去大医院的话,那么路上需要耗费八九个小时,这样一来,还没等朱敏被送进医院,可能路上就要不行了。

学校的同事们知道朱敏的真实身份,他们也知道朱德是出了名的不搞特权,不仅在生活作风上严于律己,对子女更是十分苛刻。但如果不请朱德帮忙的话,那么朱敏可能会丧命于此。

朱敏的同事们考虑再三决定给朱德打电话,请求帮助。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1965年,忙碌了一天的朱德终于能够回家歇歇,但朱德睡得并不踏实,他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果然当天晚上朱德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是女儿朱敏的领导,朱敏如今伤势非常严重,希望他能派一架直升机将朱敏送到大医院,不然就会没命了。

朱德听后脑子里空白一片,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派直升机的话,那么就是搞特权,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如果不派的话,那么女儿将会和自己天人永隔。

朱德焦急的走来走去,他再三向在场的医生确认朱敏的情况,医生十分肯定地回答道:“朱老总,朱敏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如果再拖下去的话,恐怕……”

尽管医生之后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朱德也知道后面代表着什么。朱德的心很乱,哪怕戎马一生,见过无数次生死分离,哪怕内心再强大,听到自己女儿快要不行的时候,他也不可能镇定得下来。

最终父爱战胜了原则,朱德立刻打电话派出直升机,前往武乡县接回女儿朱敏。与此同时朱德也在焦急的等待着。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有了直升机,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两个小时后昏迷的朱敏被送往北京的医院,那一夜朱德抛下了身上的身份,也将所有烦恼抛之脑后,此时的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关心女儿的父亲。

当手术室的灯灭的时候,朱德立刻上前问医生女儿怎么样,医生告诉朱德:“虽然性命已经保住了,但右眼却因为治疗的不及时只能摘除。”

除此之外医生的另一句话让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德也感到后怕,那就是:“如果再晚送来一会,怕是性命不保。”

此时的朱德很庆幸自己同意派直升机去接朱敏回京,朱德本就觉得对不起朱敏,如果再因为自己的原则丧失了女儿的话,那么朱德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的。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如果了解朱德和女儿朱敏的故事后,就会知道朱德唯一一次使用特权也是情况紧急,这是朱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特权。

后来朱老总主动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陈述了自己如何“使用特权”的经过。大家也知道中共中央不是铁石心肠的,他们知道朱德这样做也是事出有因,所以最后没有对朱德做出惩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3">朱德的家教和家风</h1>

朱德的家教和家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家教是家庭中有力的戒律,家风是无声的教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

朱德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教育他们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德不止一次对子女说过:“你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1953年朱敏第一次生下孩子,两个月产假刚满,朱德就催她赶快去上班,并告诉她:“你安心去上班,孩子放在我这里,不要担心。”除此之外朱德还叮嘱朱敏:“你上班后不要经常回来,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朱德的教育下,女儿安心工作,只有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才回家看望父母和孩子。

1965年朱敏病危,朱德为救其性命而使用特权,事后立刻写下检讨书分离了14年的父女遭受非人的磨难坚持学习,后回国任教唯一一次使用特权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晚年

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朱德始终重视家庭教育,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朱德曾对子孙们说过:“如果一个革命家庭连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又怎能管得好广大人民群众呢?”

朱德认为他子女的孩子都是亲孙儿,不分内孙和外孙,所以朱德一律让他们叫自己“爷爷”。

朱敏共生5子1女,其中刘武动情地回忆说:“从北京师范大学到万寿路,爷爷要求我们必须走着或者坐公交车去,不准公车接送我们。老人家最经典的话就是‘你们在人民之中才是最安全的’。”

1976年7月6日,朱老总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对革命的忠诚是留给后人唯一的财富。

朱德自己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楷模。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己首先做到了始终如一。他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感人至深,值得敬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