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剑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爱与食物是谁也离不了谁的相互依存关系。
<h1>❶</h1>
<h1>食物是爱情之桥梁</h1>
食欲是一切欲望的开始。
因爱一个人而爱上烹调,也会因爱上食物而爱上一个人。
《喜欢你》里金成武由食物爱上了周冬雨。食物的缘分妙不可言。据说是吃让味蕾感觉到欣快,产生爱情。
《巧克力情人》是一部关于美食和爱情的电影。女主蒂娜说“做一道美食唯一的秘诀,就是用爱烹饪,唯有爱,才能做出一道道令人难以忘怀的食物。”
蒂娜将美食当作传递情感的工具,把对爱人的思念浸润在食物里,因此做出了一道道让人难以忘怀的食物。
粘稠度恰好的蛋糊;冒着热气闪着金光的小面包;油光透亮洒着玫瑰花瓣的鹌鹑.....镜头中的画面流光溢彩,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食物的香味。
她的爱人佩德罗吃的是菜,品的是爱。
当你一身疲惫回到家,在热气蒸腾、色彩斑斓的餐桌旁坐下,端起美酒,品尝着美食,困倦消退,心变得柔软,转眼间明眸皓齿、笑靥如花。
《来来往往》里的康伟业与林珠产生婚外情,抛弃妻子。当为林小姐装修新房的时候,林珠说,我是永远不会进厨房的,进厨房很快就会人老珠黄,要么你做,要么我们出去吃。康伟业顿时怀念起妻子,怀念起以前那个家。有烟火,才叫家。
爱一个人,就愿意为他/她费心费力、挥勺弄碟,把爱从胃传送到心。
<h1>❷</h1>
<h1>食物是亲情之印证</h1>
现在能否做饭已成为择偶条件之一,不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的基本要求,现在也成为女人对男人设置的门槛。
因为每个人记忆中家的样子,与食物相关,与厨房相关。厨房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厨房的温度就是亲情的温度。
美国战地记者马特·麦卡利斯在他的《甜蜜的悲伤》中有一段写到 “那一刻,我知道有一个办法可能唤回我的妈妈:走进厨房,按照她的菜谱做东西。她的小排骨、巧克力脆饼、草莓冰淇淋——它们会成为门径,让我走进几乎已忘记的过去……”
《巧克力情人》的作者劳拉·埃斯基韦尔说:“我生命中最初的光阴,是在我外婆、我母亲家厨房的炉火旁度过的。”
小的时候,睁开眼睛,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食物的香气,自然就联想到食物烧好的样子,饥肠开始辘辘,人也辘辘似地离开温暖的床铺奔向另外一个温暖的去处。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有一年的除夕儿子说要回来过年,当妈的欣喜万分,在除夕当天早早就包好儿子爱吃的三鲜馅饺子焦急地开始等待。
母亲一边等一边看着饺子心里突然有些忐忑,就去煮了两个自己先尝,结果发现没放盐。目瞪口呆的母亲急中生智,去邻居家借了一支注射器,调和盐水,逐个给饺子打针。
儿子回来,吃着母亲煮好的饺子连呼“好吃”,母亲得意地举起手中的注射器,告诉儿子自己的得意之举。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在外打拼这么多年,也吃过不少的饺子,但谁会像母亲这般在乎儿子的口味,想出如此之高招。
用爱制作的美食是母子情深的黏合剂,也是孩子回家的召集令。
<h1>❸</h1>
<h1>食物是友情之链接</h1>
现代社会,人与人很近又很远。而一顿饭,一杯酒,就可以轻松破冰,于是,食物被赋予了社交属性。
有一句话说:有什么事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吗?那就两顿。
充分说明人物关系会因食物而改变。
韩剧《一起吃饭吧》里面的各色人物,无论是是古板的公务员、小气的房东,还是孤寂的单身女、爱臭美的小店员、热心的老太太,在美食营造出的人情味和家常味中,卸下心防,打开心扉,成为朋友。
读书的时候,经常半夜跟死党出去觅食。不知道是因友情而分享食物,还是因分享食物而加深了友情,反正我们至今还是死党。
闺蜜们隔一段时间就要聚会一次,然后就是吃吃、说说、吃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为餐桌的调味品。
喜欢聚餐,一部分因为贪吃,还因为餐桌交际,推杯换盏间,距离适度,自然舒适。
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沿餐桌一圈,挥箸轻抿间交流的话语,是家常,有温度的;举杯颔首间对接的目光,是诚恳,有力度的。
这样的氛围很容易让彼此放下戒备,消解陌生。不需要任何技巧,就轻松与对方建立关系,春风化雨般进入对方的生活。
即便不说话,一群人一起品尝着同一种食物,感同身受的亲近感,也是十分美好。
老朋友因此相互放下了惦念,新朋友因此相互建立了链接。食物成为人际关系的语言。
饮食有文化,餐桌有乾坤。
<h1>❹</h1>
<h1>食物是生活之乐趣</h1>
生活与食物密不可分,食物存在生活的每一刻,美味蕴藏着生活的乐趣。
《小森林》的市子对亲手制作各种美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烤红薯,晒柿子干,晒萝卜干,所有食物就地取材,简单质朴又充满着生活的乐趣。
她说“虽然天气很寒冷令人头疼,但是有些食物只能天冷的时候才能做。寒冷也是很重要的调味料”。
一道美食是一种心情,一个气节,一种温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烹调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采购择洗,切块刨丝,炒勺颠锅,当味道逐渐地漫溢开来,用美器端上桌子,才算大功告成。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如此复杂,科技时代,打开网络,食物应有尽有,随便点击,两三天你心仪的食品就被打着包裹送到你手里。
这种获取食物的方式看上去是方便很多,但是,工业化食物,与手作食物不仅仅差在手感。手工料理的全部过程,能体悟到生命的意义。
把一堆食材变为美食,即刻拥有君临厨房,一统餐桌的豪气。
美食还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种美食而不远千里。
如果到杭州,一定要尝一尝莼菜鲈鱼烩,如此就会听到关于“莼鲈之思”的典故。晋代张翰因不愿卷入晋室八王之乱,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
《思吴江歌》(张翰):
“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食物,既能裹腹,亦能添趣。
<h1>❺</h1>
<h1>与美食唇齿相依,与爱情形影不离</h1>
食物是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到生存需求,小到人际交往,承载了关乎爱人、家庭、朋友、生命的一切意义。
饮食涵盖了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开心,摆宴设席,其乐融融,热闹应景,比如升学宴、百日宴;
分离,呼朋唤友,依依不舍,宣泄情绪,比如散伙饭、告别宴;
难过,召集闺蜜,痛苦流涕,舒缓压力,比如失恋、失业……
当我们咀嚼美食的同时,也在体味人生。
料理食物与经营情感类同,都需要用心和温度。
充满着爱的食物,抚慰饥饿的胃,温暖寂寞的人。
世间,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原创不不易,侵权必究)
【作者】琴剑,三级心理咨询师,青春健康教育主持人,女童保护高级讲师,人称范范老师。爱好:用笔做桨,划生命之船;用字做证,录人生之戏。关注成长,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