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和古称“西昌”东汉末年建县
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建县历史
全县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
总人口58万
辖23个乡镇场、279个行政村
这方土地与禾有着不解之缘
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
泰和人曾安止写下了
中国历史上首部水稻专著《禾谱》
如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这是一方红色的土地
从这走出了江西三杰之一袁玉冰
共和国开国将军18名
5920名革命烈士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
这是一方人文厚重的土地
白口城遗址见证了庐陵文化的发源
快阁承载千年文脉
槎滩陂荣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蜀口洲书写了一门二十一进士传奇
抗战时期江西省政府南迁至此
国立中正大学在此创建
浙江大学西迁于此写下苦难辉煌
这是一片绿色的土地
十八排、天湖山、紫瑶山、
笔架山、华盖山绵延不绝
珠林江、仙槎河、蜀水、
邑水、禾水汇流贯通
麻洲、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
蜀口生态岛风景秀丽
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
世界珍禽泰和乌鸡
为中国首例活体驰名商标
盛产酸萝卜、竹篙薯、茶叶、
甘蔗、百合、井冈蜜柚
创新开放,经济实力强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
泰和工业经济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
如今
以合力泰为龙头的首位产业
——电子信息企业达70余家
已形成集研、产、销于一体的产业链和
触控、电音、手机终端产业集群
被列为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
是吉安市首个省级重点产业基地,
液晶显示产能为江西省第一、全国前十。
年发电4亿千瓦时的天湖山风电场、
年发电3000万千瓦时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
年发电6亿千瓦时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等
新能源项目,
为泰和“绿色经济”蓄积磅礴动力。
秀美富裕,城乡面貌新起来
泰和旧貌换新颜
生态美如画,乡村皆可游
泰和县大力实施“全景泰和
全域旅游”战略助推乡村振兴
苏溪滩尾、马市蜀口洲、沙村绵溪、
苑前书院、槎滩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浙大西迁旧址、快阁等景点串珠成线
“乌鸡之乡,养生天堂”
品牌越来越响亮。
泰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座“功能完备、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
新型城市强势崛起。
立体交通网络完善
群众出行越来方便
文明幸福,群众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