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蒋介石引向台湾的“神秘高人”

作者:第一读者
将蒋介石引向台湾的“神秘高人”

蒋介石和张其昀

1949年,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蒋介石困兽犹斗,一方面沿长江布防,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一方面加紧谋划后退之路。这时候,一个神秘的“高人”出现了,他给蒋介石指了一条路:一路南退,退守孤岛台湾。这位“高人”的出现,改变了国民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他就是张其昀。

张其昀其人

张其昀(1900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间他主编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与戴运轨主编的高中物理教科书、林语堂主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构成当时全国通用的三大课本,对中学教育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1927年起,张其昀在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1935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聘任评议员,是从未出国留学的当选评议员中最年轻的一位。1949年,张其昀到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等职。他在台湾创办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发起创办《学术季刊》等多种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历史学会”等组织,对台湾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甚巨。

提议退守台湾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已被消灭过半,在大陆的统治也面临彻底垮台。国民党何去何从让蒋介石彻夜不眠。各大要员登门游说均被蒋介石摇头拒绝。

有一天,蒋介石在总统府一直熬到天亮,也没有想出什么良策。天蒙蒙亮时他出来透气,却发观被他邀请来的张其昀站在院子里。蒋介石忧心忡忡走上前,说出内心的苦闷。张其昀此时身在总统府,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他平静地点点头,然后说道:“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蒋介石听了心头一震。 张其昀马上被蒋介石请进密室详谈。张其昀认为:以长江天险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张,势如破竹的共产党绝不会同意。退守西南、海南也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才可成为国民党最后的庇护之所。台湾是块风水宝地,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退可守,进可攻。凭着国民党海军和空军的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强大海军和空军的共产党。起码可以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

张其昀见蒋介石听得入神,继续详解他心中的南撤方案——国民党当前退守之地只有三个:西南、海南与台湾。三者之中,以蜀地为中心的西南,军事地理上易守难攻,其北有秦岭,东有长江三峡,南有横断山脉等,地形凶险,屏障繁多。又是抗战的发祥地,自是一个好去处,广州失守后,当局就是将其全部中枢机构迁至重庆和成都。但是此地最大的不足是与内地紧密相连,没有不可逾越的天险和屏障,难以让人安心。另外,本土地方武装的举棋不定也不能让人心定。海南岛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虽然有一条琼州海峡,但是相对于台湾海峡,琼州海峡过于狭窄,难以对共产党日益强大的武装构成障碍。 一番比较下来,张其昀认为台湾是国民党最后的庇护所。

在此之前,蒋介石一直举棋不定。在心底,他一直不甘心离开大陆,因为离开大陆意味着自己彻底败给了共产党,而将这片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共产党,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大部分幕僚也凭着习惯性的经验主义,主张撤向大西北或大西南,依据是在抗战期间当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克后,国民党便移师西南重庆作为反抗日军的基地。今天他们还想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取居高临下的防守之势,负隅顽抗,也可以以此偷袭中原。这一点也深得蒋介石赞同,所以他一直是西撤川康(即“西撤论”)的拥护者。但是张其昀不同寻常的“东撤论”深深打动了他。

台湾的优越之处

张其昀坚定地认为西撤川康不妥,他详细向蒋介石说明东撤台湾的种种优势: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它可以暂时阻止共产党军队的乘胜追击。

其次,台湾作为“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即:

一、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台岛穿过,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动植物的生长,物产丰富。全岛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茂密,粮食等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

二、台湾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可望起飞。

三、在军事上,台岛有海峡与大陆相隔,易于防守。且台湾位于太平洋西缘,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与美国的远东防线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若得美援,台湾防守将万无一失。

四、台湾居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回到祖国怀抱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这种心理正可利用来稳定社会秩序。

五、台湾岛长期与大陆相隔,中共组织与人员活动较少,没有渗透,又经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整肃,干扰更少。未来即使社会稍有动荡,台湾岛四面环海,呈封闭状态,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农村都已开发,当局极易镇压不稳定因素以稳定社会。

张其昀的一番分析实事求是,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让蒋介石不得不佩服。他后来又与张其昀有过几次深入交谈,最后拍板决定放弃大陆,前往台湾。

蒋介石后来说:“张其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没有看错他。只要是他的提议,我不会表示反对。”

随后,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采纳张其昀的提议,迁往台湾。(来源|读者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