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作者:珺瑶婉史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这句据说是是蒋介石在北伐前特意前往峨眉山求道时所获赠的箴言,至今仍旧让世人津津乐道。按照后来蒋介石的人生轨迹来看,此箴语倒确实是实现了,不过,这毕竟是历史传闻,况且玄学一事更是无人能够说清。

虽说箴言一事真假无从考证,但是,蒋介石败守台湾一事却是真正有高人建言。这个人就是张其昀,说起他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是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对于中国历史、地理领域的发展那绝对是居功至伟。那么,作为一个搞学术研究的学者大师,张其昀又为何要向蒋介石谏言“退守台湾”呢?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师从名家,学问有成</h1>

1900年,张其昀出生于浙江宁波,19岁中学毕业后,张其昀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当时的南方第一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初入南高的张其昀并未因自己的入学成绩高而洋洋得意,相反,张其昀学习异常刻苦,因为在入学前他的目标就是拜入地学大家竺可桢的门下。

英杰荟萃的南高,当得起“天才”二字的学生司空见惯,所以要想得到名师的青睐,光有天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让人看见你的努力。渐渐地,张其昀的坚持让竺可桢很是欣赏。

在南高求学的四年里,张其昀不仅跟随竺可桢深研了地理学,还师从哲学大师刘伯明、史学大师柳诒徵学习了人文哲学与人文历史。扎实、广泛的学术功底,让张其昀在毕业时收到了国内众多报馆所投递而来的橄榄枝,最终,张其昀选择了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张其昀与国民党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7">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h1>

张其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正逢陈布雷刚刚接任《商报》主编,很多涉及《商报》出版的作品,都需要查阅资料。因为陈布雷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过《韦氏大学字典》,对于哪里比较熟悉,所以很多的资料都是来商务印书馆查,而负责接待陈布雷的正是张其昀。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起初,张其昀和陈布雷只是正常的工作交接,直到某一次,《商报》想要发表的一篇文章和地域有关系,但是在商务印书馆陈布雷却是迟迟找不到相关资料书籍。就在这时,身边的张其昀为他解答了心中的那个疑惑,这让陈布雷很是吃惊,没想到商务印书馆的一个小职员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地理学知识。

在和张其昀交谈后才得知,原来这个平时文文弱弱的小职员,竟是地学大师竺可桢的高徒,就这样,张其昀和陈布雷慢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7年张其昀受邀前往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而一直奔走在革命道路的陈布雷则加入了国民党并且深受蒋介石的信任,逐渐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一大重臣。

北伐胜利后,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中原大战爆发。由于当时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在战败后都退守到了自己曾割据一方的行省,而蒋介石对于这些地方并不熟悉,不敢贸然追击。就在这时,陈布雷向蒋介石引荐了张其昀。

张其昀到达蒋介石的办公室后,向他详细介绍了广西、山西等地的地形,并说明了各地的险要地势。蒋介石本来对于李宗仁等人也并不想赶尽杀绝,在听完张其昀的讲解后便放弃了要追击的念头。但是,对于张其昀,蒋介石却是颇为重视,因为,虽然蒋介石不想再追击李宗仁等人,但是对于他蒋介石眼中的“共匪”,却是“情有独钟”。

而当时共产党所活动的江西、湘鄂西、鄂豫皖等地,地形地貌则是更加隐秘多变,所以蒋介石清楚得知道张其昀将会对他有很大作用。但是,公然背叛革命、分裂国家的阴谋乱政,是不会为人民所信服的,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自取灭亡。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8">内战近尾,谏言退台</h1>

1949年1月31日,随着平津战役落下帷幕,国民党在中原大陆的主力基本已经消亡殆尽。而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领导对于自身的处境也十分明了,所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内部都在紧急开会讨论,而讨论的内容却是该退守到哪里。

当时,国民党内部中央军的高级将领,一致认为要撤到西南,以白崇禧为首的“原军阀”派则主张退守到海南。蒋介石的心中也是偏向于撤到以蜀地为中心的西南,因为西南不仅地势险峻、土壤肥沃,其四周更是有长江、秦岭这样的天堑,易守难攻。对于一心想着要反攻的蒋介石来说,西南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是,张其昀却是极不赞同,而是极力建议蒋介石退守到台湾。就在蒋介石举棋不定时,张其昀亮出了他的“杀手锏”:

其一,台湾岛之前一直被日本殖民,而收回它的是国民政府,所以岛内的居民对于国民党有着拥护之情。

其二,台湾岛内物质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利用率高,更重要的是,岛内有日本人留下的诸多工业基础,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三,台湾自回归以来,一直紧紧握在国民党的手中,而在1947年,孙立人将军更是已赶赴台湾训练新兵,所以如今的台湾是共产党的势力涉入最浅的甚至没有共产党的渗透。

其四,最重要的一点,台湾岛作为四面环海的独具之地,还连接着美国的远东防线,如果共产党想要渡海,那么美国的航母舰队一定不会坐视不理,有美国作为援兵,台湾必将稳固无忧。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在听完张其昀的陈述与精确分析后,蒋介石终于是下定了决心,随后便是精心部署着退守的种种细节,最终于1949年12月败退到台湾。

其实,几乎就在张其昀向蒋介石谏言退守台湾之时,还有一个人也看出了国民党战败后的最终走向。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陆军大学校长杨杰,而且还特意就此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建议毛主席先行收复台湾。那么,作为国民党内桃李满天下的元老级人物,杨杰又为何要背弃蒋介石,向毛主席暗自建议这极其重要的战略布局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9">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h1>

杨杰是云南白族人,家族世代都是勤奋之人,从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杨杰,更是深受影响。当时,他的父亲在当地行医,颇受尊重,所以也非常希望杨杰能够学习医术,行善一方。

但是,杨杰却是有着更大的志向,他想要考取功名将来造福大理甚至云南的所有百姓。便以长兄要继承父亲衣钵为由,前往了大理念私塾。在大理念私塾期间,杨杰便展现出了超高的天赋,那些经史典籍基本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老师与同学都赞其天才。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1900年,11岁的杨杰便是因为天资卓越,而破例前往大理敷文学院读书。时年九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举国震惊。当时教他们功课的老师听闻这个消息,特意一天没有讲授功课,而是为他们详细讲述了几十年来外国列强侵略中华的种种恶行,并告诫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让幼小的杨杰心里,第一次燃起了熊熊的民族大义之火光,以前不知国家蒙难,只想造福一方百姓,此后,将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护我国民。1905年,杨杰徒步到昆明报考京师大学,但是因为沿途用了太多的时间,等他到时已经过了招考的时间。随后,杨杰转考了云南陆军速成学堂,也由此开始了其传奇的军旅生涯。

在这里,杨杰接触到了新思想,其内心想要救国于水火的信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腐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存国民。

1907年,因为成绩优异,杨杰被选为留洋生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在这里结识了同样一腔热血的蒋介石。四年后,杨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中国参加了孙中山先士领导的辛亥革命。

参与起事的杨杰被派往协助唐继尧部,也由此,杨杰进入了黔军。1915年,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复辟帝制,被革命者所不容,护国战争爆发。在此次战争中,杨杰任第4军参谋长,当他到了才发现,这第4军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武器装备简陋,根本没有一点革命军的样子。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随后,杨杰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仅仅不过月余的时间,整个第4军焕然一新,成为了西北战场当之无愧的主力部队。而杨杰也因功勋卓著,在战后荣升为陆军中将。1921年,杨杰再次前往日本,并于1924年冬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到祖国。但是,杨杰不会想到,这次回来后,曾经亲密无间的好战友,已经变得自私自利,全然不再将救国救民为己任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0">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h1>

杨杰回来后,孙中山先生准备北伐,并为此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杨杰听闻后,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此项决策,他认为,中国终于到了该推倒重来的时候。而在北伐期间,杨杰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触让他大为吃惊,这个才兴起的“小政党”竟然有着那么大的宏伟理想,也因此,杨杰觉得共产党人和自己志同道合,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天有不测风云,北伐刚刚胜利,孙中山先生便病倒了,最终于1929年6月1日病逝于南京。而接任的蒋介石,独裁思想已经“病入膏肓”,开始打击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独裁地位的势力。

更为令杨杰愤恨的是,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竟然下令执行“不抵抗政策”,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山河竟然就因为为了实现蒋介石的独裁而拱手相让。这是杨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杨杰开始积极宣传全民抗日,反对内战。

杨杰的这一举动,无疑是触怒了蒋介石,他已经全然记不起十几年前,曾经在日本促膝长谈的两个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只知道眼前这个人胆敢公然反对自己的命令。由此,杨杰开始被蒋介石疏远、架空,甚至恶性报复。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但是,蒋介石也不敢做得太过,因为杨杰的身份摆在那里,不仅是国民党的元老,更是当时诸多国民党出色将领的恩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1">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h1>

国共内战爆发后,杨杰不忍骨肉相残,遂退居幕后,专心研究军事战略。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政府开始商量着退守至何地的事宜。作为已经被蒋介石拉进“黑名单”的杨杰,显然是不可能参与到讨论中的。

但是,这却并不影响杨杰的判断。作为当时最为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之一,杨杰很快就分析出了蒋介石最终会选择败守台湾。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有美国的介入,祖国统一将会极其艰难。为了民族大义,杨杰最终决定不顾个人安危,给毛主席写信。

在渡江战役发起的同时,杨杰的亲笔信也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上。杨杰在信中指出,如今国民党败局已定,解放军应该先集中兵力攻下台湾,然后再调转方向收拾西南、西北等地的残余国民党势力。因为,台湾作为国民党远离大陆的富庶岛屿,也是美国能够找借口介入保证国民党最后的退路,一旦要是让国民党与美国有充足的时间部署,那么到时再想收复,将会难如登天。

谁都知道,作为二战最大的赢家,美国的军事力量远非当时的中国可比。杨杰的此番战略构想确实触动了毛主席,因为杨杰分析的也正是毛主席一直有所担忧的。但是,当时的解放军基本没有海战资源,如果美国早有部署,那么到时将会腹背受敌,已经稳定的大陆局势也将再一次陷入动荡。

是谁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师从名家,学问有成结识陈布雷,深受蒋重视内战近尾,谏言退台深谙兵法与民族大义的革命家与蒋理念分歧严重,惨遭迫害洞悉局势,向毛主席谏言先取台湾

就在毛主席斟酌杨杰的建议期间,蒋介石却是从国民党保密局的口中得知了杨杰给毛主席暗自送信一事。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当即便下令,命毛人凤不惜一切代价暗杀掉杨杰。杨杰毕竟是桃李满天下的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命令刚一下达,便有曾经的学生偷偷将消息告诉了杨杰。

随后,杨杰化名杨漱石乘飞机逃往香港。中共中央得知杨杰逃亡香港后,马上发电表示,希望杨杰将军赴京洽谈。但是,已经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却是发动了大批人马,最终于香港轩尼诗大道260号杨杰的住所出杀害了这个功勋卓著的国民党元老。

可怜杨杰将军,毕生之精力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到头来却被自己效力数十年的国民党所害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杨杰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