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建党百年
我最初认识“杨贤江”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中学。
在慈溪,我们这里大多数高中的名字都是以地名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杨贤江中学”就有点特立独行的意味了,这也是我对“杨贤江”这个名字的最初印象。机缘巧合之下,当时我的老师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主题是与本地名人相关的事迹。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后,我对杨贤江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图为杨贤江的纪念
杨贤江是浙江慈溪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自幼品学兼优,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非常赏识他,特向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推荐,教师李叔同也向该校的陶行知做了介绍,使杨贤江毕业后能迅速成为该校志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杨贤江对此次运动做了冷静的分析总结,撰写的《新教训》一文在《学生杂志》上发表,首次引起了全国知识界的关注;1921年2月,杨贤江受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学生杂志》编辑,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在这里杨贤江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1922年5月,经沈雁冰和董亦湘介绍,杨贤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图为杨贤江
除了他本人优秀的个人生平以外,给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在危急形势下所表现出来的党员气质。
一九二七年的夏天,上海仍然笼罩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在蒋介石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被投进监狱,送上刑场,也有不少人的灵魂颤抖了,他们公开发表了脱党启事、离开了革命的队伍,以求苟生。
在这种形势下,杨贤江表现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坚定沉着,对革命事业毫不动摇,仍然有计划地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开展党的工作,还经常与李秋实、张秋人等一起讨论问题、研究工作,用坚定的信念与革命的精神感染和教育着别人。
有一次,张秋人拿着一张登满了“脱党启事”的报纸,指点着对杨贤江说:“这几个人我早就看出他们是投机分子,他们脱党并不稀奇,可是——”他指着一个人的名字怒气冲冲地说:“这个人我把他看作好人,现在也做出这种事来! ”杨贤江只是淡淡一笑,停了一会,低声地说:“让所有的投机分子离开,有什么坏处?”杨贤江的话语虽不多,但却使张秋人感到了一种内在的信心与力量。不久,党中央派张秋人去杭州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在西湖遭到国民党逮捕,关在杭州陆军监狱,营救已经无望。杨贤江得知消息,无法遏止愤怒的感情,一连几天,他坐卧不安,对革命同志的遇难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
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有许多青年从杨贤江的言行中受到了教育,认清了方向。夏衍曾回忆说:“这一年盛夏,我在一家小书店编辑室中遇见贤江同志的时候,我才从知识分子的革命者中间,发现了一种能够在最险恶的环境中认清中国革命的光明远景,坚持对党的信仰和忠贞,既不焦躁又不悲观的坚韧踏实的品质,他讲得不多,谈到一些在困难中退却的朋友,他也只淡淡的付之一笑。可是即使在他这极简短的谈话中,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一切反动派加之于我们的暴压,必然会在全人民的反击面前失败。在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的时候,我从他的这种安详镇定的态度中,深切地感到了一个作为共产党员的革命知识分子的气概与庄严。”
杨贤江是一位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旗手,他以坚定的革命理想、忘我的革命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实践了他在青年时代日记中所写下的“脚踏一天星斗,手摇万里江山”的誓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革命最为紧急的时刻,他也可以立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自己的入党初心,以一种党员的气质来影响周围的人,坚持对党的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在最初了解到他的相关事迹的时候,我只将那种牺牲奉献精神看作是伟人的特质,但是在自己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就是党员气质,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具体表现。
脚踏一天星斗,手摇万里江山”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他在革命低潮时的不屈精神和凌云壮志,体现了一个具有渊博知识、勤勤勉勉的革命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风范,而这也是对杨贤江同志一生的最真实写照。那么立足建党一百周年新时代,我们作为青年党员更应该立足国内外复杂的大环境,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一种党员气质,不忘初心,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砥砺前行,成为身边群众信赖、为社会各界服务的先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