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教授在《湖湘讲堂》的讲课实在精彩,让听课的人,洗耳恭听。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上节课讲到刘伯温在元朝末年做官不顺畅归隐山林。待价而沽,侍机报效国家。这一天,刘伯温终于被朱元璋的谋臣孙炎多次上门感动。他拿出一把宝剑赠与孙炎。但孙炎拒之,对他说,朱元帅仁义行天下,宋濂都投奔他去了,这把宝剑只能属于明君。加之刘伯温的母亲也在劝他出去谋份差事,于是刘岀山了。
刘伯温和孙炎到南京拜见朱元璋,朱则说“我为天下而屈四位先生(指浙东四先生),平定天下”。1360年,50岁的刘伯温开始作为朱元璋的谋臣,走马上任。

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刘伯温提出平天下八策。在八大政策中表明天命所相,自己展露了战略家的眼光。
当时陈友谅在西边,张士诚在东边。国家处于混乱状态。刘伯温主张先收拾势力强大的陈友谅,并付诸实施。这要提到2次大战。
话说刘伯温来南京3个月后的这一天,陈友凉自恃人多地广,攻下太平。刘出城迎战。他采用以逸待劳,外加反间计将兵骄将悍的陈友谅在龙江这个地方打得溃不成军。刘伯温小试牛刀,初战告捷。
刘伯温建议朱元帅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通过解救韩林儿,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干一场,这次陈友谅命丧黄泉。四年后朱又灭了东边的“自守奴,不足畏”的张士诚。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刘伯温在明朝建立后有怎样的丰功伟绩,下一节课听毛佩琦教授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