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教授在《湖湘講堂》的講課實在精彩,讓聽課的人,洗耳恭聽。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上節課講到劉伯溫在元朝末年做官不順暢歸隐山林。待價而沽,侍機報效國家。這一天,劉伯溫終于被朱元璋的謀臣孫炎多次上門感動。他拿出一把寶劍贈與孫炎。但孫炎拒之,對他說,朱元帥仁義行天下,宋濂都投奔他去了,這把寶劍隻能屬于明君。加之劉伯溫的母親也在勸他出去謀份差事,于是劉岀山了。
劉伯溫和孫炎到南京拜見朱元璋,朱則說“我為天下而屈四位先生(指浙東四先生),平定天下”。1360年,50歲的劉伯溫開始作為朱元璋的謀臣,走馬上任。

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劉伯溫提出平天下八策。在八大政策中表明天命所相,自己展露了戰略家的眼光。
當時陳友諒在西邊,張士誠在東邊。國家處于混亂狀态。劉伯溫主張先收拾勢力強大的陳友諒,并付諸實施。這要提到2次大戰。
話說劉伯溫來南京3個月後的這一天,陳友涼自恃人多地廣,攻下太平。劉出城迎戰。他采用以逸待勞,外加反間計将兵驕将悍的陳友諒在龍江這個地方打得潰不成軍。劉伯溫小試牛刀,初戰告捷。
劉伯溫建議朱元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政策。通過解救韓林兒,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大幹一場,這次陳友諒命喪黃泉。四年後朱又滅了東邊的“自守奴,不足畏”的張士誠。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王朝,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劉伯溫在明朝建立後有怎樣的豐功偉績,下一節課聽毛佩琦教授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