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诗与考试|二十二:“琴台善政”非随性儿戏,奏出的是人间大爱

作者:齐鲁壹点

“紫芝台上草连天,人去台空不计年。邀友乘春一登眺,只闻流水奏朱弦。”这首诗题为《琴台》,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凭吊名臣元德秀“琴台善政”遗址之作。因为元德秀字紫芝,故而诗中称琴台为“紫芝台”。

无论从文学史还是政治史的角度看,元德秀都是个很奇特的现象。首先,作为名重一时、史册有载的大诗人、大文豪,元德秀存世的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极少,而后人赞颂他的诗作却很多。除了皮日休,萧颖士、元结、孟郊、卢载、欧阳詹、苏轼、梅尧臣、林同、晁冲之、元好问等知名度或高或低的诗人,也都有缅怀称颂元德秀的诗作传世。其次,元德秀只做过鲁山县令这样的芝麻官,却正史有传,并承认他是一位杰出政治家。虽说政治家称号不是高官的专利,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范围窄、社会影响小的县令,要想成为被历史认可的政治家,难度可想而知。

元德秀,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移居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进士。元德秀本是鲜卑族贵族拓跋氏后裔,北魏年间拓跋氏易姓为元。严格说来,元德秀应当算是一位少数民族进士。因为长居鲁山,又做过鲁山县令,元德秀被人们尊称为“元鲁山”。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是元德秀的堂弟。

进士及第之时,元德秀已年近不惑。元德秀赶考的经历,在古代的赶考学子中也极为罕见。元德秀少年丧父,家境贫寒,生计艰辛。元德秀自幼懂事明理,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事母至孝。因为放心不下年老体弱的母亲,元德秀就背着老人家,不辞劳苦地从家乡赶往京城,前去参加科举考试。背母赶考的元德秀,创造了科举史上的一段动人故事。

还没有从金榜题名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元德秀的母亲便不幸病故。将母亲安葬之后,元德秀在母亲的墓地旁,搭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子,为母亲守孝。守孝期间,元德秀只用最简单的食物充饥,不要说荤腥鲜货,甚至连食盐都不肯食用。在草棚中打坐休息,元德秀连草席坐垫这类用品,都不曾使用过。百善孝为先,元德秀这份感天动地的孝心与真诚,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古人婚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在世时,元德秀未曾婚娶。母亲过世之后,因为没有了父母之命,元德秀终身未娶。元德秀的这种做法,似有教条死板之嫌,未必值得后人效仿。但是元德秀对于父母的这份尊重,对于孝道的这种执着与真诚,精神极其可嘉。

元德秀精通音律,是位出色的音乐家。元德秀弹奏古琴的技艺,出神入化,人们趋之若鹜,以能现场观摩他的演奏为幸事。在担任鲁山县令期间,为了更紧密地接近民众,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元德秀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专长,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现场办公方式,演绎出了一段“琴台善政”的佳话。在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维权意识都十分低下,参与政务的意愿无从谈起。为了调动民众参政的积极性,倾听了解民间疾苦,元德秀可真是脑洞大开了。

元德秀带领手下的一些人,亲自动手,在鲁山县修建了一座简易琴台。做县令期间,只要有时间,元德秀就在琴台上操琴弹奏,吸引民众前来倾听。演奏之余,元德秀虚心听取民众意见,认真了解民间疾苦,设身处地地为民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民众的交口称赞。元德秀弹琴理政的做法,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听琴反映问题的民众越来越多。就这样,原本是文艺演出场所的琴台,就变成了效率超高、效果极佳的办公场所。这样的现场办公方式,是不是闻所未闻?

元德秀为人忠厚质朴,品格高尚,不仅民众尊称其为“元青天”、“元神仙”,很多官员都被他的人格所折服,对他敬佩不已。一位朝廷重臣曾这样说过:“只要看到元德秀那纯洁真诚的眼神、正直无邪的面容,就能让人抛弃掉一切名利之心、无良杂念。”受元德秀人格学养的熏陶,他们的弟子也多为德才兼备之士。元结在青少年时期,就曾长时间跟随元德秀读书学习。

任满一届鲁山县令之后,元德秀挂冠而去,隐居于景色秀丽的陆浑山中。失去这样一位好父母官,鲁山民众无不捶胸顿足、如丧考妣。隐居十余年后,陆浑山中爆发山洪,与外界隔绝的元德秀被活活饿死。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凄惨之下场,令人痛心不已。

闻听元德秀离世之噩耗后,元结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有人劝元结,哀悼要有节制,过度失态,就失了为官之礼仪了。元结说,“你们只知道劝我节制,说什么礼仪不礼仪,又怎么能懂得我对于这位好兄长的真挚情感与崇敬!他一生正直无私,竭诚为公为民,不贪恋荣华富贵,不近声色犬马。家无十亩之地,居无十尺之室,身后更无余财余物。我之所以这么痛心,是因为世间失去了这样一位好人,并以此来告诫那些荒淫奸佞之徒、无耻纨绔子弟啊!”

为了多查找几首元德秀的存世诗作,笔者翻来找去,费了好大劲,但一无所获。所以,只好以他在辞官时写的这首《归隐》作为本篇的结束:“缓步巾车出鲁山,陆浑佳处恣安闲。家无仆妾饥忘爨,自有琴书兴不阑。”从中可以窥见元德秀坦荡无私的胸襟,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对于元德秀这样的好人好官,笔者其实很有种多为其写些文字的欲望。但本系列的主旨是“唐诗与科举”,与之无关的文字,不宜过多。作为一位自身作品传世极少、但身后赢得赞美诗无数的诗人,元德秀绝对是唐代科举和诗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唐诗与考试|二十二:“琴台善政”非随性儿戏,奏出的是人间大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