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酒越陈越香,其实古玩也是如此。对于那些热爱奇珍异物的收藏家们而言,哪怕看似毫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岁月积淀后也可能大放异彩,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物。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便是这样一块奇特的"白发魔石"。顾名思义,石头的表面长满一缕缕罕见的白发,收藏家为验明它的正身可谓是操碎了心。

1987年,来自辽宁本溪的民间收藏家田恩宏前往青岛出差,途中偶然发现海边有位老汉正支起摊子售卖奇石,一向喜欢收集石头的他忍不住凑上前一探究竟。田恩宏来到摊前,一块长满"白发"的石头在各式各样的同类中显得尤为扎眼,使他忍不住仔细端详起来。这块石头高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质地摸上去与寻常的石头并无二致,然而奇就奇在它的表面竟然密密麻麻布满"白发",这些"白发"根根分明,看上去像个耋耄老人。怎么说自己也玩了大半辈子石头,什么陨石、肉石等奇形怪状的石头早就见怪不怪了,生长出如此飘逸"白发"的奇石还是头一回遇到。田恩宏意识到这是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过了这村或许就没这店了,因此他十分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这块石头。
田恩宏一边对这块奇石爱不释手,一边激动地与摆摊的老汉交涉,想要赶紧达成这笔交易,将奇石速速收入囊中。怎奈老汉也是慧眼识珠之人,张口便要价4万元,这令田恩宏很是为难。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4万元对于许多平民百姓来说称得上是个天文数字了,田恩宏和妻子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70来块。眼前的奇石是如此诱人,可它偏偏昂贵不已,想要拥有它就必须舍弃大半辈子打拼下来的积蓄,这让田恩宏难以抉择,急得抓耳挠腮。田恩宏不忍斥巨资购入奇石,但又实在无法狠下心扭头离开,因此他只好默默地守在摊前研究,直到日落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一夜,田恩宏辗转难眠,白发丛生的奇石成为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梦。接下来的几天,田恩宏每天都会抽空来到海边拜访老汉的摊子,希望能多看几眼这块奇特的石头。频繁的到访使田恩宏与老汉渐渐熟识起来,二人交谈十分投机,他还从老汉的口中问出了石头的来历。据老汉回忆,这块石头是他在海边散步时偶然发现的,并且一开始就长满了花白的头发。也许是被久久驻足的田恩宏所打动,老汉最终松口将石头的价钱降至1.8万。虽然价钱降了大半,但田恩宏还是有些下不了手,再怎么说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呀,为了一块石头,多少有些不值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咬牙买下这块无比心仪的石头。
交易达成后,田恩宏喜出望外地将憧憬已久的石头提回家中。不出所料,妻子丝毫无法理解这块石头的价值,她痛心疾首地清点着家中所剩无几的积蓄,气得当场翻脸。夫妇俩大吵一架,但田恩宏的喜悦并没有因此散去,他为石头精心配制了一个木盒,每天都此乐不疲地研究它,还拿起尺子精心测量。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半年后的某一天,一声惊呼从田恩宏屋里传来。原来,老田隔三差五便会给石头上的白发量长度,一开始只有四五厘米,半年后竟长到了六厘米多,可把老田吓得浑身哆嗦。原本备受宠爱的石头一下子成为全家人心头的疙瘩,老田倍感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若是扔掉吧,心里又觉得可惜,毕竟花了重金买下,但如果一直留在家里只会加深恐惧。
老田四处走访,邀请许多收藏界的好友一同研究,希望验明石头的真实身份。面对这一缕又一缕的白发,有的人认为这只是普通的钟乳石,也有的人猜测它可能是某种不为人知的外星生物。众人越说越玄乎,还将石头命名为"白发魔石"。此时这块来历不明的石头已经在当地传开了,老田想转手都没人敢收购,只得叫苦连连。在这十几年间,他咨询了无数石头爱好者和科研专家,然而却始终无果。直到2004年,老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白发魔石"送往北京大学地质系,希望那里的专家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专家取样研究了许久,在石头与毛发之间发现了一层薄薄的物质,经试验后证明那是碳酸盐,认为其符合动植物的特性。不过,这么多年来学术界暂时还没发现天然矿物上生长毛发的案例,因此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后来,专家们又将注意力集中在石头本身,发现它的成分近似海洋中的白珊瑚,因此推断"白发魔石"很可能来自深海。
得知自己收藏已久的奇石竟然是活物,田恩宏在震惊之余,又将"白发魔石"带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打算作进一步调查。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彻底揭开了石头的身世之谜。原来石头表面生长的白发是一种高等无脊椎动物,这是一种此前未曾发现的新物种,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多板直管头盘虫",并将神奇的"生发石"称为"大伞藻"。据调查,大伞藻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热带性海域中均有分布,不过数量极为稀少。如今,科学家们还找到了更多的"生发石",这块奇特的"白发魔石"也被陈列在中科院的标本馆中供人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