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矫情篇》:马援与薏仁

作者:蔡驷问好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豪迈气概,深受人们的崇敬。马援享年六十四岁,在讨伐五溪蛮时,病死在前线。然而,死后受人构陷,被光武帝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到了汉章帝时,方才被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这位显赫的历史人物与土特产薏仁是什么关系呢?

《矫情篇》:马援与薏仁

薏仁,其为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又名薏米、药玉米等,性甘、微寒、无毒。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好东西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那会儿的薏仁主要产于我国南方,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岭南时,发现军士食薏米可以避免瘴气。到了唐朝时还把它列为宫廷膳食之一。马援很是喜爱这东西,于是南征获胜时,弄了一车薏仁拉了回家。后来就因为这车薏仁,马援死了,却被人翻出来进行“构陷”。

《矫情篇》:马援与薏仁

马援,不是唐朝那个被人从家中抄出八百石胡椒的贪官宰相元载,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是不贪财的,但打胜仗回来时拉了一车东西,这就惹得旁观者不仅眼红,而且浮想联翩。但当时迫于马援的战功和声望,无人敢说三道四。可是马援一死,那一车的东西就再度被人提起,别有用心的人就向光武帝刘秀打小报告,说马援在南方曾弄了一大车的珠宝回来,独自占为己有。光武帝背不住别人在耳边再三的唠叨,耳朵根子也就软了。耳根一软,杂音到心里就越发的烦躁,于是就有了这家伙怎么能独吞战利品呢?再说,弄了一大车珠宝也不给老大分享一点⋯⋯心里是越想越别扭,越想越来气,再于是就是老大下令抄家!结果,不是什么珠宝,就是一车土特产薏仁而已。光武帝刘秀弄了一鼻子灰,只好收回伏波将军马授的新息侯印绶。马援就这样被人给“构陷”了,人言可畏啊!更何况世上的小人多如过江之鲫呢!

《矫情篇》:马援与薏仁

马援与薏仁,不仅仅是人言可畏的事,更是人心难测的古老话题。做领导的不容易,虽然是身正不怕影子歪,但工作和生活中的小节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啊!蒙冤受屈的马援,打了胜仗,干嘛要拉回一车土特产,又干嘛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品味呢!应该上下左右分食一点吧!要知道,谁打了胜仗,不是金银珠宝往家拉啊!大秦帝国的战车凯旋时,除了财富,还挂满了人头呢!马援你这不是自找人家“构陷”吗!这正是:一车保健食品薏仁,伏波将军死后受辱。切记,勿忘,每一个人的脑袋,对事物的反应和想法是不一样的。马援亏就亏在小节上,实在是不值。(文/蔡驷)(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