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贵,在青岩

贵在青岩

青岩,一座古镇的名字。离 贵州 省会 贵阳 仅29公里,却难得的出淤泥而不染,现代都市文明在这29公里的距离间被很大限度的隔离,流传600年,古镇依旧充分保留着自我。青岩,由此显得十分珍贵。

贵,在青岩

明洪武年间,作为军事用途的青岩正式兴建,因为地近苗乡,这里最早的用途是为了镇压和监督当地少数名族,但建成后它成了远到川、湘、滇、桂的通衢,往来的商贾都要由此经过。后来,军事价值慢慢减弱,青岩从军事要冲,逐渐发展为繁华的城镇,人丁兴旺、商业繁荣,于是,军事和经济的双重需要,青岩不断发展,成就了这座古镇。

邂逅两“赵”

去青岩那天,因为赶早的缘故,8点多就进入了小镇,顺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因为青岩是依山而建,走着走着就上了小坡。突然间,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一座雄伟建筑,一看指示牌,才知道,这便是青岩的骄傲 大名 鼎鼎的赵公专祠。这位赵公,叫赵国澍,是清朝统治年间青岩最有 威信 的人,他在世只有37岁,却做了几件响当当的大事,一是他27岁时散家财重修青岩城,巩固了 贵阳 南面的防线,在十年间,他四处剿匪,累立战功,朝廷任命他为 贵州 团练事务,青岩团务总理。 咸丰 五年(公元1855年)石达开六次攻打青岩城也未攻破。

清同治二年(1863年)赵国澍奉命攻打民族灯花教在百宜被围,走到当今的乌当区徐家堰的时候力竭而亡。享年37岁,朝廷追封他为太常世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在国史中为他立传。这座雄伟的祠堂便是青岩百姓为感恩他而专门为他修建的。在大门左右两旁写有金汤柱石,金汤象征攻不破的青岩城,固若金汤;柱石表征青岩以文化兴镇,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在正殿内可看到一尊铜像,老百姓会经常来祭拜他,渐渐成了一方保护神。

贵,在青岩

青岩除了这位赵国澍,还有另外一位 大名 鼎鼎的赵姓男人。他就是云贵高原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他的故居就坐落在青岩状元街1号,这就是状元府。这是一座小镇带给一个区域的荣耀时刻,当科举的车轮滚过一千多年,云贵这片土地,才在清朝诞生了首位状元,这的确是一个历史时刻。这也难怪,如今的状元故居里总是有来来往往的游客身影,毕竟谁又不想金榜题名呢?

贵,在青岩

三座牌坊

顺着青岩的主街道明清街由北向南,会经过三座石牌坊。旧时青岩四城门内共有八座牌坊,如今只留下三座,显得十分珍贵。现存的这三座牌坊,都是按“圣旨”而立的,最早的是“赵彩章百寿坊”,建于 清道 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赵理伦百寿坊”建于 清道 光二十三年(1843年),相隔四年。“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距“赵彩章百寿坊”修建时间26年。这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项式,高9米5、宽9米,面北背南,属清朝石牌坊建筑风格。惊奇的是,三牌坊都没有基槽,靠四个长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竖就一百多年。赵彩章百寿坊 ,中门上方北面是道光皇帝钦赐的“七叶衍祥”题额,梁柱上是一些栩栩如生的花草浮雕,梁上有五个垫背梯形石墩,正中间是一个空雕龙鳌图,北南两面嵌圣旨:立匾。左右石墩上北面对称阴刻“百岁有一”,南面对称阴刻“升平人瑞”。这座牌坊是为了赵彩章的百岁大寿而建,古时候能活到一百岁的人很少,且又得到皇帝圣旨立匾的确实是凤毛麟角。谁知,四年后古镇又其出了一个百岁老人——赵理伦。这个人就是那位青岩状元的高祖。皇帝照样传来圣旨:立匾。于是有了赵理伦百寿坊。同样锡“七叶衍祥”、“升平人瑞”题额。由此可见,赵家在朝廷的影响之大。

贵,在青岩

此牌坊的造型较赵彩章坊豪华多了:牌坊正中横梁上有“二龙抢宝”空雕,横匾上下两方垫石为空雕双百果栏,上方有梯形垫背石墩五个,正中为空雕“龙鳌图”,里嵌圣旨:立匾(与彩章坊一样)。左右四个石墩是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 中国 神话人物浮雕。石墩 阿坝 顶为“双含贝空栏”状,整个石坊有不少棱形图案和“双鳌图案”空雕。百果、鳌均代表 长寿 老人,双即两 长寿 老人。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四对护柱下山狮,与全国各地 狮子 造型截然不同。各地 狮子 或蹲或卧,此处的 狮子 却头朝下脚向上,公狮压宝、母狮抱崽。实属罕见。和这两座牌坊不同的是,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表彰的不是百岁老人而是一对婆媳,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四柱均有抱鼓护柱,正中横梁上有精致的“二龙抢宝”空雕。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意出污泥而不染。垫背石正中空雕“五龙图”中嵌“圣旨”立匾。左右四礅南北两面配有浮雕花瓶图案。整座石坊有数幅古书、花瓶图案,想来婆媳俩也是读书之人。石坊顶呈“双鳌卧背含寿”状。牌坊有楹联五副。其中,北面一副楹联是:

节孝萃一门,母仪足式,妇道能完,念兹京室微星,继继绳绳,尚为黔疆扶正气。

丝纶褒两世,花诰重擎, 龙岗 再表,荷到天朝旷典,轰轰烈烈,长于宝 吐祥光。

这幅楹联说的就是这对婆媳的故事:周朝忠之妻王氏和儿媳刘氏。王氏含茹苦拉扯儿子,儿媳刘氏刘氏17岁定亲,尚未过门丈夫就去世了,于是她就为“丈夫”守节到90多岁,这期间还将婆婆伺候到耄耋之年,且为周家抚养子孙,教育成长传为佳话。节和孝萃于一门,博得皇帝一喜嘉奖婆媳两世,被赞为“为黔疆扶正气”。

宗教博物馆

在青岩走街窜巷,总会发现一些宗教场所。据说青岩历史上就是个宗教发达的地方,切宗教种类丰富,小小一镇,竟然云集着佛家的慈云寺、寿佛寺、迎祥寺,道家的万寿宫( 江西 会馆),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儒家的 文昌 阁,还有兵家的个人崇拜场所孙膑庙,川人的信仰崇拜川祖庙……俨然一座宗教博物馆。这些宗教,数百年来在青岩和谐共生,才得以保存下如今众多的宗教遗迹。虽然,这里曾发生过反对天主教传教士的著名历史事件“青岩教案”,但今天天主教堂依然安坐,所有的教内活动开展的依旧红火,闲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位卖菜的老伯闲暇之余居然在看《圣经》,看了百年前那些西方传教士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贵,在青岩

拨动心弦的背街

背街,其实是青岩镇中心的一条巷子,街边都是层层的白色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和许多旅人一样,第一次见到背街,就被它所吸引,这里就是会不经意间拨动人的心弦,让人遐想联翩。在这条蜿蜒的小道上,你似乎可以想起所有关于浪漫的情景和元素,总会遐想在这条窄巷里会和某位姑娘不期而遇;总会在白墙上的野草中联想到各种小清新的元素;如果下雨,它又像极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总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巷子里来来回回,碰到许多拍照的小情侣,他们大多小清新的装扮,想必也是提前领会了背街的精髓。

贵,在青岩

背街很静,安静得你不敢大声说话,也不知道几百年前,它到底什么样?是否也是个充满了情愫的地方呢?是否又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呢?看到很多人进来,也和我一样许久不想离去,这其中除了心弦被拨动,被拨动的还有味觉,因为古镇最有名的田园餐馆古道遗风就坐落到巷子中段,这家餐馆可是青岩的老字号,囊括了青岩所有的美食:鸡辣角、清明粑、青岩猪蹄、鸭脚板、杨梅汤、豆腐果……冲着名号,忍不住到里面吃了晚饭,点了几乎所有的青岩特色,只觉得比中午在其它地方吃的可口,仔细想想,背街应该为这的食物加分不少吧!

贵,在青岩

夜归青岩

因为在背街吃晚饭,又喝了几杯当地的桂花米酒,所以八点多才动身前往南门外的客栈休息。踏上夜归之路,发现青岩在八点钟竟已经安静下来,有些店铺已经关门,开着的也已经开始收拾准备打烊。住家门口,有老人在绣花,牌坊下面坐着聊天的人群,有只花猫慵懒的躺在城门前的路中间,一点不顾及旁人的脚步和目光。如果说白天的青岩还有游客的喧嚣的话,这时的青岩才真正恢复到它本来的面目,这是真实的青岩生活青岩节奏,它没有 丽江 大理 的喧嚣嘈杂,只有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你所要做的,就是跟着它一起安静下来,也完全可以融入到青岩居民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听他们给你讲更多的青岩故事。如果有心,也可以像我一样端瓶啤酒爬山定广门的城墙(南城门),听城门外传来的阵阵蛙鸣,闻一闻田地里传来的稻香,看着古驿道发发小呆,虽在城墙眼前却没有金戈铁马的情景,有的只有这古镇珍贵的自然和生活。

贵,在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