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商山洛水者也,“商洛”“商州”之名均与“商山”有密切关系。商山,不仅以名夺人,而且极富诗情画意。历代贤达名人,慕名纷至,到此游览,所以商山历史文化悠久厚实,犹如一幅幅长长的美丽画卷,一旦打开就会爱不释手。
“紫芝径里落霞红,一局残棋老四翁。
汉祖入关先得鹿,秦皇设网漫离鸿。
高山莫莫寒烟外,古墓累累夕照中。
当日谁开阡陌土,至今祗说定储功。”
这首《商山怀古》的作者是清朝时期商洛本地的诗人王肇基,字锡之,嘉庆十九年(1814年)生于商南三角池,前清进士,曾任乾州知府,因为看不惯官场腐败,辞官后回住商南三角池,成为三角池私塾学堂掌门人。王肇基善诗文,诗词文章冠绝一时,其风骨气度给晚清的诗坛注入了一股古朴、清澈的泉水。其诗意境阔大,傲岸雄浑,多抒写商洛山水,有较高造诣,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诗歌。

商山四皓
这首诗运用典故,借典抒怀,含蓄蕴藉。“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为避战乱隐居于商山,关于商山四皓的记载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汉高祖刘邦晚年时,冷落年老色衰的吕后,也看不上吕后所生的,性格懦弱的太子刘盈。这时候戚夫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她不只是受到刘邦宠爱,她所生的赵王如意更是为刘邦所喜爱,相比于太子刘盈,刘邦总是感觉这个孩子更像自己,因此动不动就说“此子类我”。加上戚夫人不断吹枕边风,于是刘邦想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
吕后当然不同意,大部分功臣也不同意。毕竟吕后可是一路跟着刘邦打天下走过来的,可谓是夫妻搭档式开国,人家功臣自然是只认吕后,谁认以色事人的戚夫人呢?
但当时刘邦的态度很是坚决,所以吕后派哥哥吕释之去请教已经隐退的留侯张良,张良不愿意搅和进去,以这是刘邦的家事来拒绝。但架不住吕释之再三恳求,张良只能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请刘邦都请不出来的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让他们随着太子上朝,肯定会对太子有所帮助的。
张良
于是吕后和太子还真就把商山四皓给请出山了。之后商山四皓随着太子上朝,刘邦一见这四人大为吃惊。等到他们走后,刘邦叫来戚夫人说道:“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意思是我是打算更换太子的,但现在太子有着这四人辅佐,已是羽翼已成,我也难以动摇他的位置了,看来吕后以后真的将是你的主人了。
就这样,汉初这场换太子风波,以商山四皓的出现而结束,太子刘盈终是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王肇基的诗歌多写商山洛水,历史先贤,抒写对家乡的赞美,才气纵横。从他的《商山怀古》诗中可见其深厚的学养,文人的胸襟气魄。他在自己另一首诗作《三角古池》中写道:“芳塘半亩插斜分,指点参差一沼芹。清可濯缨歌孺子,香堪洗砚属斯文。千年水碧光涵月,万里天青影倒云。山海有经曾志怪,此中灵蓄未前闻。”可以看到他的超凡的才艺和情怀。三角池现位于商南县城南边(今高速口处),东有龙窝之秀,南有甘露之水,西有青龙岗之美,北有沐河(县河)之丽。后来,王肇基为保学堂和三角池一带人的生命安全,躲避土匪杀戮,带头出资修建保和寨,在周边三省影响巨大。后被商州县令聘为修建青山书院的负责人,享年八十岁。
商南三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