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四:王敬则、萧宝卷、萧衍)

作者:高考历史政治张振恺

公元498年

王敬则叛乱:功臣的悲剧,真香没有

公元498年,南齐开国功臣、大司马王敬则起兵反叛。

王敬则从小善于舞刀弄枪,爱好杂技表演。因为出色的杂技技艺,他被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选中,加入了近侍的行列。后来,他看到萧道成很有威望,就跟随了他。当时,后废帝刘昱狂暴残酷,总想杀萧道成。王敬则每天下班后,就去为萧道成探听刘昱的动静。同时,萧道成还拉拢刘昱的近侍,想先干掉刘昱。一天近侍趁机把刘昱的头砍了下来,提着头去找王敬则,王敬则立马去萧道成家报告,保护他的安全。经此事王敬则成为萧道成的心腹。

494年,齐明帝萧鸾即位,王敬则被封为大司马,封邑千户。当时的王敬则对齐明帝萧鸾毕恭毕敬绝无二心。可为何后来又起兵叛乱?主要因为齐明帝萧鸾得位不正,他不停地猜忌王敬则。

齐武帝萧赜去世前,任命萧鸾为侍中、尚书令,让他辅佐萧昭业。萧昭业继位后荒淫昏庸,萧鸾就将萧昭业给废掉,改立新安王萧昭文为皇帝。后来萧鸾又以萧昭文年龄太小身体不佳为借口,把萧昭文给废掉,自己当上了皇帝。

一开始,萧鸾就暗藏了篡权的野心。一顿操作后,南齐的皇帝之位终于落在了自己的手里。得位不正使萧鸾的内心非常不踏实,怕宗室也像自己这样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即位后萧鸾便对宗室大开杀戒,他先把萧赜的子孙杀光,再不停地杀藩王。在清理萧氏宗室时,萧鸾对大臣,尤其是萧道成的心腹之臣多有防范。他长时间处于多疑、神经过敏的状态,让朝中人人自危。

此时的王敬则已经60岁,萧鸾表面上对这位老臣关爱有加,实际上却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萧鸾曾多次打听王敬则吃饭如何,身体好不好等类似的情况。萧鸾得知王敬则已经衰老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就稍稍放心些。后来萧鸾得了重病,几次险些丧命。这种危险处境,使他的疑心病变得严重了很多。他对朝中大臣还是不放心,尤其是像王敬则这样的南齐功臣。萧鸾开始暗中在东面配置兵力,防备王敬则。这个事情让王敬则知道了,他顿时心灰意冷。王敬则明白被皇帝如此猜忌,自己多半没好结果,于是决定起兵反叛。

王敬则果断行动,立刻召集人马出兵。谁知皇帝萧鸾的动作也不落后,他早就防备着呢,听说王敬则谋反,第一步就是逮捕王敬则的儿子王世雄,连同和他关系密切的人,都一并杀害了。王敬则以南齐旧将的身份举事,陆续地得到很多人的追随,先后共有十余万人。

他先率领一万人过了钱塘江,后来又到了武进陵口。在此地王敬则的军队遇到朝廷的左兴盛等人。王敬则的叛军奋力进攻。南齐的军队无力抵抗叛军,又没办法突围,最后各自战死。后来,王敬则后军遭到了猛烈攻击。他的军队里多数都是临时征集的壮丁,手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器。这些人很容易被击垮,吓得溃退而逃,王敬则的叛军大败。这时王敬则只得另寻出路,但还没等他骑上马,就被左兴盛的人斩杀了。

结论:王敬则叛乱时间很短,它是君逼臣反的众多例子之一。萧鸾的刻薄多疑,再加上王敬则的自疑恐惧,最终促成了事件的爆发。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四:王敬则、萧宝卷、萧衍)

南齐王敬则,如同大汉樊哙,最初屠狗为业,跟随齐高帝创一番功业,可惜,他没有真香!

萧宝卷继位:一不高兴就杀人

公元498年,萧宝卷继位成为南齐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时,擅杀大臣,最终导致南齐灭亡。

萧宝卷是齐明帝萧鸾的次子,他上面还有个哥哥,本来应是哥哥继承皇位。可惜的是哥哥是庶出,又身有残疾,所以皇位就轮到了萧宝卷。父亲萧鸾驾崩后,萧宝卷成为了南齐的皇帝。

萧宝卷在位时,一个月内,要外出20多天。他出去的目的很意外——偷东西。每到一户富裕的人家,萧宝卷就扫荡一空。他偷盗还有个讲究,就是绝不能让人看见。谁看见萧宝卷,谁就会被杀害。为此,地方官员都格外留心,发现皇帝出宫,就赶紧驱逐百姓,为皇帝行方便。

萧宝卷不仅品行败坏,后来又添了滥杀大臣的毛病。他的表叔江柘、江汜对他好言劝谏,他非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后来二江想废了昏君萧宝卷,另立始安王萧遥光为帝。此事被人告发给萧宝卷,萧宝卷把二江处死了。同时,萧宝卷对其他大臣也随意诛杀。如果有人稍不如其意,就成了刀下亡魂。被杀的人有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将军刘暄、始安王萧遥光等人。

萧宝卷爱滥杀,除了自身品性不佳,还和两个关键性因素有关:首先父亲萧鸾就爱杀人,死前给萧宝卷留下“杀人的遗训”。父亲萧鸾是以阴谋手段篡权称帝的,他在位时先把齐武帝的子孙杀了个精光,随后又对藩王下手,杀掉了好多宗室人员。自己的手上沾满了萧家鲜血,萧鸾就担心儿子将来受到报复,被宗室叔伯兄所害。偏偏儿子萧宝卷又不是个当皇帝的好材料,萧鸾怕儿子心机不够,就在去世前交代儿子“做事不可在人后”。

其次萧宝卷宠幸潘妃和佞臣,他们助纣为虐。即位后,萧宝卷不喜欢和大臣交流,比较内向,却特别宠爱妃子潘玉奴和佞臣梅虫儿、茹法珍,每天和他们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潘妃出身市井,萧宝卷为了让她重温往事,就在宫里设立了一个市场,让潘妃当市令,自己任潘妃的副手。不仅潘妃,弄臣们也都围在皇帝身边,净出些坏主意。大臣刘暄没有什么过错,佞臣茹法珍、梅虫儿却在萧宝卷面前诬告他谋反。萧宝卷是非不分,就把刘暄杀了。梅虫儿后来又向皇帝进谗言,说大臣们都不尽力,应将他们都杀掉。萧宝卷听信了他们的话,大开杀戒。

萧宝卷擅杀,令朝臣们十分惶恐,引来接连反叛。499年太尉陈显达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起兵反叛。次年平南将军崔慧景叛变,和江夏王萧宝玄联合围攻建康。叛乱接踵而至,之后雍州刺史萧衍又率领万人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起兵。

萧宝卷此时不加补救,反而照常享乐。他还听信佞臣的话,又杀了一些大臣,最终众叛亲离,被萧衍所取代。

杀害宗室功臣,在南朝已是常见的现象,刘宋时,已有惯例。萧宝卷继承了萧鸾的遗训,把擅杀大臣的行为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异于自剪羽翼,最终导致了南齐的灭亡。

结论:萧宝卷擅杀,促成了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同时也给萧衍提供了机会,导致南梁代齐。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四:王敬则、萧宝卷、萧衍)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喜欢在宫里开小卖部

公元500年

萧衍襄阳起兵:功臣一怒而起

公元500年,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反叛,讨伐萧宝卷。

萧衍和南齐皇室有血缘关系,他的父亲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凭借这层关系,萧衍在南齐效力。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时,萧衍在仕途上都很顺利,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但是还没有足够的权势。直到齐明帝萧鸾统治时,萧衍的地位才真正显赫了起来。

萧鸾上位前,是萧昭业在位。萧昭业是个不成器的昏君,身为辅政大臣的萧鸾就想废昏换个皇帝。为此萧鸾找萧衍等亲信商量这件事,看怎么做更为妥当。萧衍很有谋略,他强调皇帝不是想废就废的,弄不好众人会群起而攻之。

萧鸾随即提出自己的设想,说自己想立萧昭文为帝,苦于不知如何操作。萧衍就针对此事详细地分析,出了一套可行的对策。

按照萧衍的计谋,萧鸾如愿废了萧昭业,另立萧昭文。萧鸾对萧衍心怀感激,因为废立皇帝是他篡权的必要步骤,他离实现野心又近了一步。三个月后,萧鸾就急不可待地废了萧昭文,自己当了皇帝。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萧衍的功劳,对他委以重任。显而易见,萧衍一直是齐明帝萧鸾的心腹之人。齐明帝去世后,儿子萧宝卷即位,萧衍仍在南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什么原因促使萧衍和萧宝卷反目成仇?首先萧衍经营雍州,有了篡权的资本。497年北魏南下入侵,萧衍奉命领兵前去战场支援。由于敌强我弱,将领临阵脱逃,导致萧衍当时势单力薄,只得且战且退,最后退到了雍州地区。萧衍虽然战败了,却没有受到责备,南齐又命他主持雍州的防务,担任雍州刺史。这样相当于萧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了。此后他在雍州当地延揽人才,积极经营,实力迅速膨胀,为他日后篡权积累了资本。

萧衍的实力越来越大,引起了萧宝卷的猜疑。他隐约觉得萧衍有不轨之心,就派人去行刺萧衍。没想到,行刺的人很敬重萧衍,下不去手,反倒把这件事和萧衍坦白了。萧衍大惊,暗地里加紧培植自己的力量,以防万一。

其次兄长无辜被害,萧衍被刺激而起兵。萧衍有个哥哥叫萧懿,兄弟二人同在南齐做官。由于皇帝萧宝卷胡乱诛杀大臣,大臣们接连反叛。箫懿当时被皇帝任命,前去镇压叛乱。500年裴叔业在豫州谋反,被萧懿带入讨伐了,裴叔业逃往北魏。之后崔慧景又叛乱,又被萧懿平定,萧懿因此被朝廷加封尚书令。无论怎么看萧懿都是南齐的功臣。可萧宝卷不明是非,听信佞臣谗言,猜忌萧懿。最后萧懿冤屈地被赐死。

原本萧衍就对萧宝卷心存不满,自己又有取而代之的实力。萧懿被杀的消息传到萧衍耳里,他一怒而起准备起兵。他先召集了一些大臣,和他们商量要废掉萧宝卷。这些人一直活在萧宝卷擅杀的阴影下,为求自安,都支持萧衍的行动。随后萧衍又招兵买马,扩充军力,准备妥当。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还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一起讨伐萧宝卷。

501年萧衍攻克了郢城,然后顺江而下,剑指都城建康。形势已成这样了,反观皇帝萧宝卷还在醉生梦死呢,甚至还想再杀一批大臣。大臣们忍受不了了,就砍下了萧宝卷的人头,把头颅献给了萧衍。

萧衍攻占了建康后,拥戴萧宝融为帝,自己升任大司马。

结论:萧衍在襄阳起兵,成功废掉了残暴的萧宝卷,赢得了极强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是南梁建立的前奏。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四:王敬则、萧宝卷、萧衍)

佛性皇帝萧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