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光怪陆离的朝代比比皆是,但是,没有一个朝代能像晚期的清朝一样,新事物与老物件相互碰撞,旧观念和新思潮相互交织,表现出最荒诞的景象。
这些景象,在照相技术传进中国以后,也被以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了下来。通过这些照片,晚清的生活状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s前。
黝黑的地主和美艳的小妾
现在大多数的人说起古代男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三妻四妾,甚至还有不少人对此羡慕不已。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男人的确是可以合法地拥有很多女人,但嫡妻只能有一个,所谓的平妻,偏妻都是妾的一种,谁要是敢娶两个嫡妻,就犯了“有妻更娶”罪。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婚罪,根据每个朝代的法律不同,官府对这项罪名的处罚程度也不同。所以说,三妻四妾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
可我觉得,之所以会有这种规定,应该是和古代儒家思想里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关,嫡庶尊卑有序才能让家庭和睦,妻子尽心管理家宅,子孙后代不为争夺家产而同室操戈。
不过娶妾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只要你不闹出什么丑事,没人会说三道四。到了晚清,这一现象还在延续。
有句俗话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意思就是娶妻要娶大户人家培养出来,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这样才能对内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对外人情往来,待客迎宾;纳妾就要找年轻漂亮的,红袖添香,满足一下生活情趣。
我们下面要说的这张照片,里面就有一位年过半百,体型高大并且面色黢黑的老人,他旁边站着一位穿着浅色旗装并且颇有姿色的小妾,两人看着镜头,眉头紧皱,神情庄重。
照片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人接近半米的身高差,古人常说,娇小的女人更惹人怜爱,这话是真不假。
照片中的女人,目光略显拘谨局促,看一眼就能让人生出一种保护欲,男人却是大大方方直视镜头,毫不畏惧。联想当时的社会条件,再加上两人身上的服饰,可以确定男人家底殷厚。
女孩子裹小脚的陋习,封建腐朽
第二张照片则跟一个最让现代人诟病的封建陋习有关,那就是女人裹小脚。关于裹脚的起源,现在最流行、认可度最高的有两种说法。
一是南唐后主李煜,就是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君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宫女把脚裹成“新月状”,行走时犹如弱柳扶风,当即赞叹了一句漂亮,竟引得宫女争相模仿,后来流传到民间的女子之间,成为一种时尚。
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期,萧宝卷有位宠妃叫潘玉儿,为了保持荣宠,潘玉儿找人做了一个精巧至极的莲花台,故意放在萧宝卷经过的路上站在上面跳舞,来引起萧宝卷的注意。
果然,萧宝卷被潘玉儿妩媚动人的姿态吸引了,尤其是潘玉儿长着一双小巧玲珑的玉足,跳舞时就像莲花在她脚下盛开,因此也出现了一个步步生莲的成语。
民间的女孩们知道这件事以后也开始模仿,但苦于长不出潘玉儿那样的芊芊小脚,就只好用布裹成那个样子。果然,在封建时期,帝王的爱好就是时尚的风向标。
就这样,裹小脚的陋习就被遗留下来,一直到民国建立后才开始废除这项陋习。
恰巧,老照片里有一张照片上就有一个小姑娘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露出被裹过的小脚,那女孩脸上没有一丝那个年龄该有的稚嫩与朝气,她眼神涣散,表情麻木,满脸都是沧桑。
我们不知道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她露出那样的表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照片上的女孩一定经历过人间险恶,看过这世间航脏的人性。
太后新潮,脚踩高跟拍照片
而清兵入关以后,随着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逐渐汉化,他们的审美也渐渐和汉人相似。清朝初期,女人们并没有裹脚的习俗,是咸丰帝爱三寸金莲成瘾才在满族女孩中间掀起了裹脚的风潮。
据野史记载,咸丰帝最喜爱的一名妓女就是标准的三寸金莲。所以,入宫时还是“天足”的慈禧太后并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
也因为这个原因,慈禧太后一直不愿意在人前展露自己的脚。再后来,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有很多外国女人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定居,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洋装,皮鞋。
一次偶然的机会,慈禧太后看到外使的夫人穿着高跟鞋,走路时姿态摇曳,美不胜收。慈禧太后大感惊奇,这种鞋和满族花盆底相似,都是利用增高鞋底的方法让人看起来变得高挑。
仔细询问后,外使夫人告诉她这是外国的高跟鞋。具有敏锐思维的慈禧立刻想到,要是把这种创意加到花盆底上会不会让她更美呢?
很快,这个想法被付诸行动,加高的花盆底做出来了,再把旗装下摆做长就能完美遮住慈禧太后的大脚。
慈禧太后前后期的照片就能佐证这件事情。前期,慈禧太后拍照时从不露脚,到后期却只能看见她的鞋底。
当然,慈禧太后的鞋子都是精美异常,蓝宝石,和田玉等奇珍异宝都被镶嵌在上面,可谓是美轮美奂。
结语
晚清是个黑暗的时代,山河破碎,百姓蒙难,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铁骑下苟延残喘;晚期也是个美好的时代,思想启蒙,曙光微熹,有志之士纷纷站到人前救国图存。
所以,哪怕是再艰难的困境也不能放弃希望,我们的先辈就是那样一群人,因为他们的不放弃,不言退,中国的精神火焰才能传承下来,我们才有机会站在红旗下,生在阳光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