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光是冀州的女婿

司马光是冀州的女婿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一生中还做了两件大事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一是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强烈反对者、保守派领袖,在晚年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二是用了19年时间,编纂完成《资治通鉴》。一个人一生做成一件大事,就可以说没有枉来世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光的人生是成功的。而令我们惊喜的是,这位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学家,竟然和衡水有着深厚的渊源,据史料记载,他是冀州的女婿。

千里姻缘一线牵

司马光是冀州的女婿

司马光祖籍陕州夏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东北。他的先祖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三弟,博通经史,很受曹植和曹丕的赏识。西晋建立后,被封为安平王,食邑四千户,安平国的国都就在今冀州。所以,司马光家族从那时起就和衡水有了深厚的渊源。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中进士后,从河南洛宁县主簿任上步入仕途,后来做过光山县知县、耀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宦官沉浮几十年,最后死在晋州知州任上。司马池曾两度在四川任职,首先是任郫县尉,管理一县治安,曾成功制止城内骚乱。再次入川时,任遂州小溪县县令。就是这一时期,他为自己的三子司马光定下了终身大事。

当时在四川任职的有一个冀州人张存(984—1071),职务比司马池高一些,因事受牵连,被贬到四川。张存任职的地方离小溪县不远,他和司马池是朋友,比司马池年长几岁,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吟诗唱和。司马光此时大约八九岁,经常站在父亲身后,为长辈们端茶倒水。他是个早慧的孩子,早在五六岁时,就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尤喜《左氏春秋》,经常把老师讲授的内容再讲给小伙伴们听。由于有些功底,他能迅速准确地回答父辈们的提问。

北宋的士绅之家,为女孩子选择夫婿,一种风俗是“榜下捉婿”,即发了皇榜后,从那些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中选择郎君,女家不但不要男方的彩礼,而且还很舍得付出一些钱财,这叫作“系捉钱”。宋真宗曾针对这种风俗,写过两句有名的诗,“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其次是士大夫之间相互通婚。当时张存看到司马光小小年纪,出口成章,眉宇间有一股不寻常的气概,认定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就把自己的二女儿许给了司马光。正处于懵懂少年时期司马光,被父辈们一拍即合,就这样成了未来的冀州女婿。后来司马池到河南光山县任知县,司马光随父到任所,在一次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发生了脍炙人口的“砸缸”故事,证明了他遇事不慌、能当大事的潜质,也验证了张存识人于微的非凡能力。

司马光是冀州的女婿

司马光

司马光20岁时中进士。古人讲究“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等待朝廷任命的日子里,张家早已等得心焦,多次催促司马光完婚。新婚妻子比他小四岁,正当妙龄,端庄贤惠。司马光在一年中完成了人生的两件大事,陶醉在双重喜悦里。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是冀州女婿,他的姐姐在他之前嫁给了安平崔氏家族的一位士人,成了衡水的儿媳妇。

来自衡水凌烟阁公众号

继续阅读